垂直擠壓機

垂直擠壓機

垂直擠壓機顧名思義是一種供料部件為垂直型的擠壓機

相關新聞,協作力,

相關新聞

振興我國裝備製造業的堅實一步
——自主研製世界首套3.6萬噸垂直擠壓機紀實
新華社北京7月27日電(新華社記者張毅)盛夏時分,位於內蒙古大草原中部的包頭市傳來喜訊。經過近三年的攻關,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重工公司自主研製的世界首套3.6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於7月13日成功完成熱調試,擠出第一根合格的厚壁無縫鋼管。此舉標誌著我國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制造技術獲得重大突破,也是我國振興裝備製造業邁出的堅實一步。
該擠壓機最大制管管徑可達1300mm,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十一五”期間我國裝備製造業16個重點項目中立項最早、進度最快、率先建成投產並實現批量生產的項目。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對新華社記者說,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是60萬千瓦以上超臨界、超超臨界火力發電設備必不可少的,長期以來因國外技術封鎖,我國只能高價進口。該項目批量生產後,將一舉打破美、德、日三大公司在該領域的壟斷地位,每年僅替代進口就可節省5億美元。
製造大國的尷尬:一半重大裝備靠進口
裝備製造業是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產業。我國裝備製造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水平的產業體系,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但是也存在著自主創新能力弱、對外依存度高、產業結構不合理、國際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嚴重製約著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國被稱作世界製造大國,但是每年所需的重大裝備一半依賴進口。國內新建了許多汽車生產線,其中大量的衝壓設備、塗裝設備、檢測設備、焊接機器人甚至整個流水線,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為了迅速改變我國裝備製造業的現狀,國務院發布了《關於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10年,發展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裝備製造企業集團,增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重大技術裝備的製造能力,基本滿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領域及國防建設的需要。
國家提出的16個重點發展項目中,第一個就是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裝備,包括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整體煤氣化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大型水電機組及抽水蓄能水電站機組、大型空冷電站機組及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等新型能源裝備。
世界上只有美國威曼·高登公司擁有3.15萬噸擠壓機組,加上德國曼內斯曼公司、日本住友公司,幾乎壟斷了世界全部耐高溫高壓厚壁成型材料。我國大功率發電裝備所需的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基本上需要進口。
打破國外壟斷,自主研製、自主創新。“36000噸黑色垂直擠壓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項目”,光榮地落在了北方重工身上。
擯棄傳統理念:突破“極端製造”難題
製造萬噸級重型設備是一個國家製造能力的標誌,涉及設計、製造、運輸、安裝等諸多技術難題,屬於“極端製造”領域。3.6萬噸垂直擠壓機由於項目巨大、系統龐雜,又是全世界首台首套,可借鑑的經驗少,被稱為“極端製造”項目。再加上工藝工裝、人員培訓都是全新的,不可預測的技術問題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在製造中,整個行業能用到的新技術都用在這個項目上。
3.6萬噸垂直擠壓機及相關輔助設備是一個共有63台套的熱擠壓生產線。北方重工的工程技術人員在近三年的攻關中,無數次克服技術、設備、安裝調試等多個重大難題,保證了各項工作穩妥有序進行。先後取得了鋼絲纏繞、預應力坎合結構、超大型機架製造安裝調試等一系列重大突破。7月13日的熱試成功更是繼兩台主機製造安裝、超高壓大流量液壓電控系統調試成功和15000噸制坯機熱試車一次成功之後的又一項重大進展。
負責指揮製造的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北方重工公司副總經理雷丙旺對記者說,3.6萬噸垂直擠壓機打破了鍛壓設備傳統的設計理念和方法,在多個方面實現了技術突破:一是採用預應力鋼絲纏繞結構,提高壓機主要承載機架、主工作缸等主要承載部件的疲勞壽命。二是採用預應力坎合結構,控制零件單重,降低製造、運輸難度。三是採用下傳動,以增強設備的穩定性。四是採用成熟的42MPA大流量泵,直接傳動,傳動簡捷可靠,易於維修保養。液壓傳動介質採用礦物油,以利於先進泵、閥技術的套用。

協作力

全國一盤棋:八方協作共克難關
已有50多年歷史的北方重工公司是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的大型骨幹企業,公司具備特種鋼冶煉、鑄鍛造、熱處理、機械加工和總裝調試等能力,技術力量雄厚、科研手段完備、綜合加工能力強,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第94號試驗室。 北方重工還是全球最大的360載重噸礦用汽車製造商。在裝備製造方面,北方重工具有相當的實力。為了成功研製3.6萬噸垂直擠壓機項目,北方重工與在鍛壓方面有著雄厚科研能力的清華大學聯手開展了企校聯合。
從2006年項目正式啟動以來,按照科學規劃、自主研發、企校聯合、技術領先的原則,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清華大學、北方重工公司、中冶京城、中冶京唐、太重集團共同追求成功。整個項目研製進程中,集合了清華大學燕山大學、中國鍛協、北方重工公司、德國威普克公司、瀋陽重鍛、447廠、西重所、太重所、北京鋼鐵設計院、重慶鋼鐵設計院、長城鋼廠、湖州九利、上海異型鋼管廠等高校和企業的技術,使項目研製成功有了可靠的保證。
項目的成功,也凝結著兩院院士師昌緒,清華大學鍛壓專家顏永年、林鋒、關任東,軋鍛專家張一弓,金屬擠壓專家魏軍,異型管專家蒙日昌、方源棟,工藝專家段素潔,油缸專家陳偉光等一大批老中青專家的智慧。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國清對記者介紹說,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將實現大口徑厚壁無縫鋼管生產的國產化、規模化、產業化,對大幅降低電力、石油化工行業的生產成本,提高我國裝備製造業和電力、石化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為核電、風電、石油、航空航天、軍工等行業自主發展奠定高端材料基礎,同時將成為北方重工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實現科學發展新的經濟成長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