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枝苦竹

垂枝苦竹

垂枝苦竹(學名:Pleioblastus amarus var. pendulifolius)為禾本科大明竹屬下的一個變種。產浙江。生於低山坡,庭園有引種栽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垂枝苦竹
  • 拉丁學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 f. var. pendulifolius S.Y.Che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亞科:竹亞科
  • 北美箭竹族
  • :大明竹屬
  • 亞屬川竹亞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組,亞屬,

形態特徵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主要區別在於葉枝下垂,籜鞘背部無白粉,籜舌為稍凹的截形。筍期5月中旬至6月初。
垂枝苦竹

生長環境

生於低山坡,庭園有引種栽植。模式標本采自杭州植物園。

分布範圍

產浙江。生於低山坡,庭園有引種栽植。模式標本采自杭州植物園。

本組

S.L.Chen et G.Y.Sheng in Bull.Bot.Res.11(4):1-2.1991.竿的分枝每節大都再分2枝乃至數枝。葉片披針形,先端尖至漸尖,基部近圓形至楔形。內稃頂端常不開裂。
【模式種】: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 f.主要分布在中國,已知26種。

亞屬

MuratainAct.Phytotax.Geobot.30(4—6):145.1979.——Pleiohlastussect.Nipponocalalamus(Nakai)Koidz.InAct.Phytotax.Geobot.12:119.1943.地下莖復軸型,其頂芽大都在地可延伸成為較長的竹鞭,很少出土成竿,而側芽則大都出土成竿,但也有少量側芽能在地下延伸成短的竹鞭,故在地面所形成的竿叢較小,致使整個竹園的景觀有如散生。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葉片表皮微形態的上表皮中央數行的長細胞為不規則的長方形,下表皮散布大小不均勻的乳突。花序大都側生於葉枝上。
【模式種】:川竹Pleioblastussimonii(Carr.)Nakai本亞屬現知約有40種,主要分布在我國及日本;我國約有20種,除邊遠的東北、新疆和西藏外,其他各省區都有零星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