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環

坐環

道教用語,道家把進入“圜堂”獨處修煉稱為“坐環”,指道士築庵或築環堵(圜堵)獨居修煉 ,相當於“閉關”。

又稱坐圜、坐缽,,是全真道重要的教義規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坐環
  • 外文名:zuohuan
  • 含義:進入靜堂獨處修煉稱為“坐環”
  • 別名:坐圜、坐缽
含義,相關人物,來源,地點,時間,規式,方法,

含義

佛道兩家都會獨處生活一段時間以進行修煉,修煉的目的不盡相同,獨處修煉場所的名稱也不同
道家把進入缽堂或環堵獨處修煉稱為“坐環(坐圜)”,佛教稱為“閉關”。
坐環
坐環

相關人物

坐圜、坐缽,又稱閉關,是全真道重要的教義規制。
王重陽祖師創立全真道,以超脫幻化了悟生死證仙成真為宗旨。
金初高道晉真人釋符“全真”曰:“全真者,合天心之道也。神不走,炁不散,精不漏,三者俱備,五行都聚,四象安和,為之全真也。”又謂成仙證真,須“真功”、“真行”雙全,“若要真功者,須是澄心定意,打迭精神,無動無作,真清真靜,抱元守一,存神固炁,乃真功也。若要真行,須要修仁蘊德,濟貧拔苦,見人患難,常懷拯救之心,或化誘善人入道修行,所為之事,先人後己,與萬物無私,乃真行也”(《晉真人語錄》)。
此語,重陽祖師引為全真派修道之大綱。圍繞“全真”教旨,學道志士以坐圜守靜為入道之本。

來源

圜室,也稱圜堂、環堵,始於漢代祖天師張道陵。《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五載曰:“.....張道陵學長生之道,得黃帝九鼎丹法,入蜀鶴鳴山坐圜精思煉志,著道書二十四篇。....三年丹成,於永壽元年九月九日與夫人雍氏白日升天。其圜堂自此始也。”
重陽祖師立教之初繼承此制。金正隆四年(1125)他於甘河遇仙之後,拋妻棄子,把幼女送至姻家,隻身到陝西南時村挖了一個三丈深的洞穴題名“活死人墓”,在洞中苦志修煉二年。後來他在《活死人墓贈寧伯功》詩中說:
“活死人兮活死人,自埋四假便為團。
墓中睡足偏惺酒,擘碎虛空踏碎堅。
活死人兮活死人,火風地水要知因。
墓中日服真丹藥,換了凡軀一點空。
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
墓中閒寂真虛靜,隔斷凡間世上塵。”
講述他在“活死人墓”修道生涯。“活死人墓”可謂古圜室之遺風。
重陽祖師創教之初主張住庵修行,《重陽立教十五論》規定了修持的內容和性質。其中第一論即住庵。當時的“庵”,主要是修道之所,“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漸得安,氣神和暢,入真道矣。”
“七真”之一馬鈺對住庵做了更進一步的規定,《丹陽真人十勸》第九規定“居庵不過三間,道伴不過三人,互相扶持。”這個時期的“庵”還不同於後來宮觀中的“缽堂”,這主要是由於當時全真道的社會環境所決定的。重陽祖師、丹陽真人掌教時期去奢從儉,全拋世事,心地下功,內煉心性,外打塵勞,以清節苦行化世。當時金統治者對道教約束嚴格,不可能大規模傳播宗教化度弟子,全真教的宮觀極少,就是在山東、陝西的少數幾所宮觀,也多半是依靠道教信徒省吃儉用積聚錢財購買的。
郝大通之徒范圓曦:“屏絕世慮,自死循環室中,究其所謂精氣神之學[5]。” 《上陽子金丹大要列仙志》記載李珏“師事全真道士宋德方,即往武夷潛修內丹,復至真州玉虛庵結圜,末入青城山。”劉高尚長年築圜堵於家之後圃,不語不出者三十餘年。《丹陽真人語錄》載“劉高尚居環堵四十年,別無他事,但虛其心,實其腹,去其華,忘其名,棄其利,清其神,全其氣。”
長春真人掌教時期,因為有西行謁見成吉思汗,“一言止殺”的濟世奇功,贏得成吉思汗的禮敬,尊之為 “神仙”,令掌天下宗教,為全真道的迅猛發展創造了現實的機會。丘祖乘勢在黃河以北大規模發展全真組織,這時入道教徒極多,道觀迅速增多。這個時期,道徒的教育、宮觀的管理工作愈來愈受重視。在這種背景之下,借鑑佛教叢林管理體制,道教也逐漸確立了十方叢林宮觀體制。

地點

圜室(堂)或缽堂做為修習真功之所,是道觀的核心。
真誥.握真輔》“所謂靜室者,一曰茅屋,二曰方溜室,三曰環堵。制屋之法:用四柱三桁二梁,取同種材。屋東西首長一丈九尺,成中一丈二尺,二頭各餘三尺,後溜餘三尺五寸,前南溜餘三尺。棟去地九尺六寸,二邊桁去地七尺二寸。東南開戶,高六尺五寸,廣二尺四寸。用材為戶扇,務令茂密,無使有隙。南面開牖,名曰通光,長一尺七寸,高一尺五寸,在室中坐,令平眉。中有板床,高一尺二寸,長九尺六寸,廣六尺五寸,薦席隨時寒暑;又隨月建,周旋轉首。壁牆泥令一尺厚,好摩治之。此法在名山大澤無人之野,不宜人間。入室,春秋四時皆有法。”
全真清規.缽室賦》稱之:“全真道海,仙聖心淵,於中明太極,向里隱壺天”、“原夫坐缽習定,入室修功,有虛中而洞達,從實處以圓通,會天地於半升鐺內,潛情性於一缽室中,融玄元之祖氣,鼓浩劫之真風。萬法徹通兮肅清絳闕,諸塵淨盡兮皎潔靈宮。”“金返本乃缽之源,情歸性乃缽之理。”坐缽可使神氣常安,性命雙全,脫生滅之境,超造化之界。
叢林宮觀又借鑑禪宗結夏、結冬、打禪七規制,坐圜坐缽規式更加完善。
關於圜室、缽堂的建築規制,《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五載:“圜室以磚砌為室,方圓一丈,無門,只留一竅以通飲食,後留一穴以出穢。全真入圜砌其門謂之閉關,坐百日乃開,謂之開關,此圜室之制也。”關於缽堂,同書卷五稱:“其堂乃四方鸞儔鶴侶棲真之所,自古名山仙跡之所有之。余於南極長生宮建造堂名起棲真館。揭其名於門楣,對曰:世間雲水皆居此,天下全真第一關。堂之前軒,扁曰華靈隱靄之額。軒柱對曰:闡中國聖人之大道,襲上天仙子之遺風。軒之中立啟關、閉關之牌,中祀王重陽真人像,案設金、木、水、火、土,以相五行造化,及金蓮七朵以表七真。玄機供列於前,中立全真缽,下列水鼎,上懸五鈴,一缽架,有對云:五鈴齊振弘開太極之關,一缽暫停再入泰玄之室。兩傍對列坐龕一十四單,以鉛汞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戊亥為號。堂之柱對句云:默朝上帝升金闕,靜守中黃閉玉關。左右有二廂房,左曰鶴巢,右曰麟藪,內設雲床一十四,坐臥事身品具齊饌器用等物悉皆周備,以俟雲水全真棲息之用。世之作缽堂者,體此為法。”對全真缽堂的設定布局做了詳細的說明。

時間

全真坐缽時間,《全真清規.坐缽規式》稱:“夫坐缽者,自十月初一日為始,集眾過冬至新年正月中旬滿散百日為則。”另外,有的地方還有三缽之制,每年農曆二月十五至五月十五、七月十五至十月十五、十月十五至正月十五為三缽時間,坐缽一般要坐滿兩缽。全真坐缽時間選在農曆十月初一至翌年正月十五是依天地陰陽時令訊息而定的。十月乃孟冬之月,天地閉藏,水閒地坼。順天之道,故靜養以順陽生。正月乃孟春之月,天地俱生,謂之發陽。天地資始,萬物化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所以道士固密毋泄真氣。

規式

缽堂有主、副缽主持。《坐缽規式》對一日坐缽程式有詳盡的規定:“晝夜十二缽以按十二時,三靜九混以按三元九氣,又曰三返九還。每日至五更寅時聞開靜板響,各請洗漱朝真禮聖,卯時早齋,辰時混坐,已時靜鐘三通,各各靜坐如法用功,午時赴齋,未時混坐茶湯,亥時如前入靜,用功如法,子時歌口永教演詩詞以敵睡魔,主缽先舉,每行三遍,不可以多,丑時放參,各請隨意,副缽專一提缽,不可久沈,人各誠敬。”主缽、副缽還有巡察責罰之任,《坐缽規式》言:“缽有動有靜,動則許容徐徐運動,靜則不然。如有神昏點頭,搖撼身軀,主缽先行巡牌,以牌掛在昏者身上,三擊而退。昏者然後輕輕取牌,徐徐起身,巡究他人後犯者替。或缽末終鐘未鳴靜牌未換,無故出入語話動搖不依規矩者,並行責罰。如有犯前項事者,副缽本舉行,主缽責罰,初犯白堂,再犯罰茶,三犯出堂,重者並行清規。”
體此而行,久久自然靜而生慧,再進而性命雙修,苦志修煉內丹功法,定能超凡入聖,得道成真。坐圜,坐缽教制是全真道觀的核心內容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傳統。當代全真教的發展應繼承和發揚這種教義規制,真正做到真功、真行雙全,方無愧“全真”之號。
坐環
坐環

方法

何道全(1319–1399)元末浙江四明人,號無垢子、又號松溪道人。雲遊至終南山,隱居於圭峰。曾至“華陽峪望鄉台,入靜百日出環。”
何道全《隨機應化錄》卷下“環者,乃返本還元之義,不過靜功而已。”“有死環活環之理。死環者,四面皆牆,坐環者在內,將門封閉,不令出入,按時送飯,須安身絕念,息氣調神,百日而出,有志者功多,無志者反成疾病。活環者,以四大假合為牆壁,以玉鎖金關為封閉,令一點靈光在內,刻刻不昧,使神不離氣,氣不離神,內想不出,外想不入,鬧中取靜,靜裹分明,精神內守,勿令外擾,如此百日勝如死環千日。”
“今人亦有蒙頭面壁,如何不得了道?師曰:只知妝點外相,不識其中就裹。”“蒙頭者教人納住念頭,面壁者見如不見也,又是背境向心。《觀道經》云: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夫修行人須是眼不觀色,耳不聽聲,見如不見,聽如不聞,絕聲色,除念慮。只妝外相,終成何濟。呂祖師云:打破虛空見,便摯拳來來,最好作生涯。不知納被蒙頭趣,笑煞西來舊作家。”
為何要坐環,何道全認為“心靜勝如室靜,境忘不若心忘,又要靜位何用?師曰:碧天秋夜月,無雲月更明。且室靜則外魔不入,心靜則內魔不起,內外清靜,表裹瑩徹,乃是道人活計。太上曰:不見可欲,使心不亂。仙真云:外境不侵,內神自定。此之謂也。”
坐環苦修,是為透悟心性。閉關期內,專心修功,必能精進,應屬進火,既已出關,應當退符,以防進火太過,功大傷身,理宜退符,以養代煉。出關後須度過一段適應期,再入塵俗行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