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俗

縱觀吾國古今坐俗,可以大概為二,即自古至隋為跪坐時期,唐宋以後為椅坐時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坐俗
  • 記載:《釋名》
  • 唐宋以後:為椅坐時期
  • 自古至隋:為跪坐時期
蓋漢代有榻與胡床傳人,但榻乃供跪坐,胡床雖為垂足坐,顧僅用於特別場合,此時社會仍普遍通行跪坐,故不能以一般狀況論。兀子(凳)本可垂足,此坐始於唐,盛於宋。唐之椅子、繩床垂足而且倚坐,宋代承習,當然無異。所以唐宋時代,完全同為椅坐,傳之今日矣。
床,《釋名》雲:“床,裝也,所以自裝載也。”《廣雅》雲:“棲,謂之床。”裝,載也,棲也,皆為人坐臥之用。故古代供跪坐之物,如同日本今之坐蒲團,曰床,漢代自胡人傳人,為垂足之坐;如今之行軍椅曰胡床,唐代自印度傳人,為倚背垂足之坐,如椅子亦曰繩床。床固同床,然此床非彼床,內容迥殊,以之劃分時代,蓋為此也。
我國自古至唐,席地而坐,唐始為椅坐,此不獨文獻上,足為明證,即漢代山東孝堂山石刻及武梁祠之畫像石,以及古傳名畫,今出土文物,亦可見之。大體上,坐之形式,可分為敬坐與不敬坐兩種。不敬坐有蹲踞、箕踞、胡坐三式。敬坐有跪跽及和坐之異(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