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

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

俄羅斯探明儲量與產量最大的侏羅紀褐煤煤田,大部分位於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南部,沿西西伯利亞鐵路延展,西部伸入克麥羅沃州,東部延至伊爾庫茨克州,東西長800km,南北寬50~250km,面積達6萬平方公里。葉尼塞嶺和東薩彥嶺支脈將煤田劃分成幾乎相等的東、西兩部分:西部為丘雷姆—葉尼塞區,東部為坎斯克區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
  • 外文名:Kansk Achinsk Coal Basin
  • 地理位置俄羅斯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
  • 面積:6萬平方公里
  • 學科:煤田地質學
  • 類型:褐煤煤田
地質,含煤性,煤質,資源,開採地質條件,開發概況,

地質

在丘雷姆—葉尼塞區,侏羅紀含煤岩系充填於古生代岩層組成的大型孤立的山前和山間盆地中。盆地的南面和東面被庫茲涅茨克山、東薩彥嶺和葉尼塞嶺的支脈所環繞。含煤岩系朝北西方向傾伏在西西伯利亞地台的較年輕地層底部。在坎斯克區,侏羅紀含煤岩系位於西伯利亞地台西南邊緣的孤立的大型坳陷之中,總厚度為200~965m。
在丘雷姆—葉尼塞區,含煤岩系構成寬闊的不對稱短軸向斜,其南翼和西南翼平緩 (2°~5°),北翼和西北翼較陡(30°~50°),有些地方岩層產狀被小褶皺和斷層破壞。在坎斯克區,含煤岩系構成平緩的短軸向斜,其翼部的岩層傾角為2°~5°,軸部的岩層產狀呈緩波狀,近乎水平。

含煤性

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煤層傾角2°~9°;有20個可采層;厚度大部分為6~15m,有的達60~70m,總厚度為120m。在大型負向構造內,中侏羅統上部有平均厚度為25~60m的特厚煤層。在坎斯克區,中侏羅統卡馬利林組(Камаринская свита)上部層位的含煤性較高:在納扎羅沃向斜,該組中含有10層可採煤層,其中、上部厚煤層的平均厚度為13m;在阿班向斜,該組中有兩層厚煤層,上層厚23m,下層厚7~10m。下侏羅統含煤性很低,在孤立的薩彥—帕爾蒂扎向斜構造中,含有15層結構複雜、厚度不穩定的煤層 (見上頁圖)。
平緩構造翼部適於露天開採,該處厚煤層結構簡單,而煤產地的邊緣部分則煤層分叉。沿厚煤層露頭走向距地表20~40m部位的煤遭受古代火災破壞。這一火燒帶沿走向延綿20km。

煤質

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的煤主要為褐煤,其灰分低,為7%~15%;硫分低,為0.3%~0.7%;水分高,一般為33%~40%; 團煤性差;低位發熱量為11.80~19.05MJ/kg;質地鬆散,易風化和自燃,不便貯存和運輸,只適於就近發電或用於氣化和液化。薩彥—帕爾蒂扎煤產地的早侏羅世煤為氣煤,灰分中等,為13%~16%;硫分低,<1%;膠質層厚度y為9~10mm。

資源

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煤資源豐富。600m深度以內的煤炭資源量638Gt,A+B+C1級探明儲量78.3Gt,C2級37Gt。其中硬煤(長焰煤和氣煤)資源量4Gt,A+B+C1級儲量1.3Gt;適於露天開採的資源量143Gt,A+B+C1級儲量68.4Gt,C2級儲量24.7Gt。

開採地質條件

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煤層開採地質條件優越,煤層產狀呈水平和緩傾斜,厚度大,儲量豐富,適於露天開採。但水文地質條件複雜,地面沼澤化並有河流穿過,開採前必須預先疏乾,侏羅系中有多層有水力聯繫的含水層,還有含水量大的燒變岩帶,預計開段溝湧水量為1000~2500m/h,露天礦湧水量為2000~6000m/h。1990年剝采比為1.04m/t。剝離層中含有堅硬砂岩質透鏡狀包裹體,剝離困難。煤有自燃傾向,遠距離運輸困難。

開發概況

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發現於18世紀,20世紀30年代初開始勘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手開發。鑒於該煤田地理位置有利,煤資源豐富,20世紀70年代以來加快了開發速度,1992年年生產能力達到50Mt。由於該煤田進行大規模露天開採,噸煤開採成本在俄羅斯各煤田中最低,有可能成為俄羅斯未來的生產固體燃料、液體合成燃料、氣體和化工產品的巨大原料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