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腐殖土

均腐殖土

均腐殖土,半濕潤、半乾旱草甸草原或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美洲大平原的溫帶和暖溫帶地區。大多均腐殖土的形成可明顯分為生物積累和鈣化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均腐殖土
  • 環境:半濕潤、半乾旱草甸草原
  • 分布:歐亞大陸、美洲大平原
  • 氣候:溫帶和暖溫帶
正文內容,土壤類型,

正文內容

半濕潤、半乾旱草甸草原或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土壤。具有較深厚、含量豐富的腐殖質,其組成以胡敏酸為主,團粒結構良好,土色呈暗灰至黑色。美國土壤系統分類中稱軟土。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美洲大平原的溫帶和暖溫帶地區。中國主要分布在松遼平原至內蒙古高原東部,是歐亞大陸均腐殖土的東延部分。
形成過程大多均腐殖土的形成可明顯分為生物積累和鈣化過程。有機質主要以根系的形式進入土壤,腐殖質含量自表層向下逐漸減少,顏色相應變淺,地上和地下植物總貯量為 34噸/公頃。草本植物中氮和灰分元素的平均含量為5~7%。因此,均腐殖土的生物循環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礦物質,以鈣、鉀為主,硫、磷其次。不同草原植被下的各類均腐殖土隨氣候乾旱程度的增加,腐殖化過程減弱。除黑土外的均腐殖土,碳酸鹽普遍發生淋溶,並澱積在一定深度,形成鈣積層。不同類型的均腐殖土隨氣候乾旱程度的增加,鈣化過程加強。土壤多呈中性至鹼性反應。陽離子交換量和鹽基飽和度均較高,呈鈣離子飽和狀態。土壤礦物組成中,易溶性鹽類大部淋失。二氧化矽和三氧化物在土體中均勻分布。粘土礦物組成以拜來石、蒙脫石等為主。

土壤類型

類型根據土壤腐殖質含量、暗色層段厚薄,及其鈣積狀況,均腐殖土包括下列不同土壤類型:
均腐殖土
①黑鈣土。發育於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大陸型氣候下的草原和草甸草原環境。表層腐殖質含量約4~8%,鹽基交換量30~40毫克當量/100克土,鹽基飽和度大於80%。石灰有明顯下移現象,A層碳酸鹽低於1%,鈣積層為10~15%。
②栗鈣土。分布於溫帶乾草原植被條件下,成土過程基本與黑鈣土相似,但腐殖化過程已漸減弱,鈣化過程相對增強,鈣積層的碳酸鈣含量一般為10~30%。
③黑土。是向溫帶濕潤森林土壤過渡的土壤,發育在半濕潤季風氣候條件下,植被為草原化草甸,以“五花草塘”群落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6%,高可達15%。具有深厚的黑色腐殖質層和良好的團粒結構,表層0~10厘米的水穩性團粒為 65%。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反應,剖面中無鈣積層,也無石灰反應。
④黑壚土。主要發育在暖溫帶,在中國黃土高原保存較好的塬面上,如甘肅東部的董志塬可見到。黑壚土具有疏鬆的核狀-團塊狀結構和深厚的腐殖質層,厚度可達1米以上,土色呈現暗灰,有機質含量較低,通常只有1~1.5%。陽離子交換量較低,石灰澱積明顯,形成假菌絲體和鹽霜。黑壚土剖面深厚,由熟化層、古耕層、腐殖質層、石灰澱積層和母質層組成。
使用價值黑土是中國最肥沃的土壤之一,盛產小麥、大豆和高粱。開墾後的黑土,水土流失嚴重,肥力降低較快,應採取修築水平梯田、護溝造林、護坡種草及溝壑川台化等防治措施。黑鈣土的潛在肥力較高,宜發展農、牧、林業,但常發生乾旱,風蝕嚴重,應利用水源發展灌溉,營造護田林帶。栗鈣土是中國主要的牧業基地,也是北方的旱作農業區。需採取培肥、抗旱保墒的耕作制度,以及實行合理輪牧,建立糧草輪作的制度。黑壚土已大部耕墾,農業歷史悠久,以旱作為主。為提高土壤肥力,需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增設有機肥料,發展綠肥,實行糧草輪作等培肥改土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