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慶寺(武平縣均慶寺)

均慶寺(武平縣均慶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武平縣均慶寺位於岩前鎮獅岩,是客家人保護神---定光佛的祖廟。始建於北宋年間(公元964年),明萬曆元年(1573年)重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重修。北宋真宗時,封為“均慶院”。這是閩西歷史上第一座被朝廷敕賜的寺院。南宋紹定三年賜名“定光院”。2010年均慶寺定光佛金身首次跨越海峽,赴台巡遊。 2011年6月龍巖市首屆海峽客家風情節----定光佛文化節在均慶寺隆重召開。2012年11月第二屆定光佛文化旅遊節在均慶寺召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均慶寺
  • 始建時間:始建於北宋年間(公元964年)
  • 地點武平縣
  • 別名:均慶院
寺廟歷史,寺廟傳說,寺廟現狀,

寺廟歷史

武平縣均慶寺 位於岩前鎮靈岩村,建於北宋年間,明萬曆元年(1573年)重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修。坐北朝南,土木結構,自南而 北依次為三寶殿、大院坪、千佛樓大院坪兩側為鐘樓、鼓樓。三寶殿為雙檐歇山頂抬梁穿斗式結構,面闊9.3米,進深15米中梁墨寫“大清乾隆十六年重修”。 1984年翻修屋頂,鐘樓改為平房。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均慶寺

寺廟傳說

武平縣岩前鎮,有獅岩和蛟湖兩個名勝古蹟聞名於世。宋朝時,福建同安人 鄭自嚴來到岩前獅岩修煉,建立均慶寺。傳說古時庵場廣闊,和尚、尼姑眾多,香火鼎盛。宋朝皇帝封鄭自嚴為定光古佛。他在岩前修煉時,為民眾做了不少好事: 在靈岩村消滅了蛟龍(形似水牛,當地人稱水牛精),清除了水患,保佑人民安居樂業;在伏虎村降服了猛虎,保護了民眾生命安全;在雙坊村用佛法搬運了許多大 石頭興修水利,保護村民增產豐收;在寧洋村寄子嶺救活了嬰兒……因此受到民間信眾的崇敬。定光大師圓寂後,當地民眾在獅岩洞為他塑造金身,建立佛殿,稱他 古佛老爺。明朝時,大布村有一位考中進士的王宗海先生為他題寫了一副對聯:“金身留浙水,寶珞鎮蛟湖”,掛在殿門口。
均慶寺
從此岩前民眾每年農曆 七、八月間定時進行打醮、“做杉”,或抗旱求雨,都要到獅岩洞裡扛定光古佛金身到村里去燒香朝拜,請和尚、尼姑念經。扛菩薩時,有鼓手班、鑼鼓班,一路吹 吹打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們成群結隊迎送定光古佛,熱鬧非凡。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祈禱古佛老爺保佑大家平平安安,糧食增產豐收。
定光古 佛金身也遭受了兩次災禍。辛亥革命時期,岩前一些激進青年在反封建思潮的影響下,糾集了一批人在獅岩洞裡點火燒菩薩,佛殿和古佛金身毀於一旦。幾年後,岩 前人民重建佛殿,為他塑造金身,敬奉如舊。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黨和政府提倡宗教信仰自由,保護文物古蹟。岩前的民眾每年還會到獅岩洞裡扛菩薩打醮、 “做杉”。“文革”期間,又有一些愚昧無知的人,把獅岩洞裡的古佛金身毀掉,把佛殿拆除。甚至把獅岩洞前面的記有明朝王陽明駐兵岩前的歷史碑文等炸掉,還 把岩洞後面刻有古時武平縣官成敦睦題寫的“人世蓬壺”四字鑿去,把岩前古代建的巍峨的“文光塔”炸掉。

寺廟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再次提出宗教信 仰自由,保護文物古蹟,岩前均慶寺被重新建起來,廣大信眾再一次建立佛殿,為定光古佛塑造金身,保持原樣。進入新世紀,台灣客家人信奉定光古佛,懷念家 鄉,專程來岩前燒香拜佛,還迎古佛金身到台灣巡遊。如今,當地政府發動民眾,又重新修建均慶寺,新建了兩座壯麗的鐘鼓樓,寺前後左右粉刷一新,寺前廣場重 鋪地板,架起了拱橋,橋下流水淙淙,紅色的魚兒在水裡游來游去。寺內安放了許多新的佛像,供人們前往觀瞻。均慶寺,已成為海峽兩岸同胞文化交流的重 要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