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慣性

地理慣性外一詞是指一個地方,當影響它發展的起始條件變化、停止,甚至消逝以後,仍然能夠保持它的規模和重要性的那種趨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理慣性
  • 外文名:geography inertia
  • 定義:發展停止後仍保持他其規模的趨勢
  • 原因:固定資產、勞動力等
  • 意義: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 影響:對發展位區的選擇至關重要
簡介,形成地理慣性的原因,影響,舉例說明,

簡介

地理慣性外一詞是指一個地方,當影響它發展的起始條件變化、停止,甚至消逝以後,仍然能夠保持它的規模和重要性的那種趨勢。

形成地理慣性的原因

形成地理慣性的原因除固定資產外,還有地方熟練勞動力、地方社會資本的發展,以及在該地長期發展過程中企業之間業已存在的協作關係等。

影響

廠房、設備等固定資本固定在特定區位後不能輕易移動,即使出現了更為先進的設備和更優的區位,也有可能繼續在原來位置存續一段期間,這就是所說的地理慣性。由於固定資本地理慣性的存在,為了節省時間以及資本,可以作為廠房等利用的原有固定資產沉澱的地區,會對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構成巨大的吸引力。固定資本的費用,尤其是工業用地費用,因地點不同而差異很大。對於大型裝置型工業企業,固定資本的費用對區位選擇的費用起很大的影響作用。

舉例說明

據估算,建設一個新的鋼鐵廠比擴建老廠的費用大三倍以上,如果新鋼鐵廠的廠址是綠地,則費用更大。美國匹茲堡、楊斯敦自1911年以來沒有新建鋼鐵廠,而是不斷擴建或改建老廠,就是這個原因。英國R.R.航空發動機公司報導,其公司1978年決定不建新廠房,而在1907年建的總面積1萬平方米的老廠房中,建設一套包括27個單元的加工70種渦輪和壓汽機盤的先進集成製造系統。經過10年努力,1987年達到了預定的技術經濟指標,減少了費用,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系統全部運行一年內收回了投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