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一個生命體

地球是一個生命體

地球是一個生命體是孫貴平撰寫的關於自然地理的著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球是一個生命體
  • 作者:孫貴平
  • 內容:對地球生命現象和屬性的認識
  • 類別:自然地理
地球是一個生命體 (對地球生命現象和屬性的認識)
作者:孫貴平
一用陰陽觀對地球整體生態形勢的認識和理解
對稱並存現象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一種普遍現象,比如人類中的男和女、地球上的天與地、生物中的動物與植物、一天中的黑夜與白晝等,就屬對稱並存的雙方。又如細胞中的細胞核與細胞液、現代哲學中的唯物與唯心、人類社會中的科學與神學、每個生命中的物質與意識等等也同樣都屬對稱並存的雙方,真可謂有正就有負、有陰必有陽,因此如果說對稱式地相互匹配與並存現象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一種普遍現象,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出現和存在的客觀事實,應該是無可非議的。 對稱並存現象(或說陰陽並存現象)是一種普遍現象,那么這種現象的出現是為了什麼呢?陰陽觀或說對稱並存式地認識方法又是怎樣幫助我們走進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發現呢?請讓我們從下面的客觀事實當中來看一看這些問題吧。 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命份子,一般都是只具有單一性別的簡單生命,他們只是單純的陰或陽,象這樣的一體生命是不能單獨地出現和存在的,因為最起碼他不能使自己保持長久永存,也不能單獨地生成新的生命。怎么辦呢?為了使已出現的生命能保持延續和不斷,客觀便相應地造就了兩種不同形態生命的對稱並存。比如人類中的男和女、同一種動物中的公和母,就屬對稱並存的雙方。這種同類中不同形態的對稱性出現,很顯然是為了使已出現的單體生命得到複合的機會,以保證他們生命的延續和不斷,使單純的他或她不至於在孤獨、寂寞和絕望中逝去,對稱並存的雙方可謂是相依為命、互為生存的伴侶,是不可分的一體關係。 自然中的植物也是一樣,必須要有雌雄之間的受粉或其它形勢的複合後,才能結出種子,使生命保持延續。 然而即便是動物有了不同性別的對稱並存,可以繁衍後代,使生命得到延續,但是他們的生命還是不能單獨地出現和存在,因為他們的生命還需要食物和氧氣等來加以維護和補養;植物呢,也同樣,單具備雌雄和受粉功能還不行,還不能使自己單獨地生長和生存,因為它們也同樣需要生命必不可少的養份和其它一些生存條件等,如動物生命的有機廢料和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腐質性的土壤等來維持自己的生長和生存。怎么辦呢?也只有對稱並存,這就是植物與動物兩種生命間的對稱並存。這兩種不同形態的生命之間正好相互轉化利用,動物生命所需要的食物和氧氣等完全來自植物,而植物生命必需的有機養料和一些二氣化碳等又相應來自動物,植物生命必需的腐質土也是由各類動物的糞便、排泄物、動態形勢、對植物性因素的消食和轉化以及死後軀體向微生物的轉變等等現象所造成的,如果沒有這種腐質土和各種動物性因素的存在,光是生土和岩石植物生命是決不會生長和出現的,因此也可以說沒有動物就沒有植物,而沒有植物也就沒有動物,動物與植物這對稱並存的雙方同樣是相依為命,互為生存的伴侶,是不可分的一體關係,這個一體就是生物一體或說生物圈。(微生物也同樣是分“動物性”與“植物性”兩種的,即細菌類與真菌類,單純的一種微生物在客觀中是不現實、也是不可能的。) 然而即便是生物有了動物與植物這陰陽兩大系統,具備了自身轉化、利用的功能和其它一些生命效應,可是生物也還是不能單獨地出現和存在,因為它的出現和存在必須要有基礎和基地,要有環境和空間。怎么辦呢?還是依靠對稱並存,於是又出現了生物與礦物(或說曠物)的對稱並存。 曠物是包括天與地這一對陰陽在內的另一種存在形勢,它也是具有活力和生氣的一種生命形式。所謂一般人認為的“礦物”的物質性概念和印象,完全是由於我們對曠物生命的不理解和單純的物質觀念對我們的影響所為。如果沒有生命地球上也決不會出現山的生長、物質的轉變、泥土的有機組合以及地球內部的蠕動和其它一些周期性變化等。當然象曠物這樣的生命形勢和狀態與生物生命的形勢和狀態是必然地不同的,也是我們所不易理解的,然而這卻正是生物生命的必須與渴求,非此不可,非此不行,這是對稱性上的體現和存在上的需要。 曠物與生物也是相依為命的一體關係,生物依賴曠物而生長和存在,如果沒有曠物,生物將無法安身落實,無法進行生命過程,它也就不能出現和生成。曠物生命也同樣依賴生物而形成和實現,生物的存在形勢和各種生命效應以及生物層,對形成曠物式生命及其活力起著絕對的作用,我們知道世界上的生物層具有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鞏固和維護天地形貌,促進曠物有機組合的能力,並同時還可以放出新鮮氧氣,使天空清新和最佳化大氣層等。世界上的生物越繁榮、越茂盛,天地就越穩定、越安祥、越沒有自然災害現象的發生,甚至還可以生造出更新、更美、更優良的天地環境和形貌來。反之,如果沒有生物生命和生物層,曠物生命就會進入一種自身的潰敗和煩燥狀態,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現象和天地形貌的改變,甚至沙漠的形成,潰野的出現,大氣層也會隨之改變,這實際上就是原來曠物性生命的潰敗和糜爛及其向下一層次、死亡後低級狀態的進入,因此也可以說沒有生物就沒有曠物,而沒有曠物也就沒有生物,生物與曠物根脈相連、息息相通,它們也是相依為命、互為生存的伴侶,是不可分的一體關係,這個一體就是地球生命體。 地球生命體是凝聚了無數生命的情與愛、血與肉的總和,是一個可以在宇宙中保持長久性出現和存在的高等複合性生命一體,她有意識、有情感、有效應。當然地球生命的形成和存在還有賴於更大範圍上的整體,比如在“太陽系”這個整體中,我們得到了黑夜與白晝的對稱並存,使我們適宜地領受到了地球應有的溫度和光照等,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到此——地球生命體,就算是一個界限了,在這個界限範圍內出現的所有生命都是相呼連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一個用生命構成的整體。 從上面的存在事實中,我們似呼不難看出,陰陽並存現象的出現是生命的需要,是存在的需要,沒有陰陽並存現象即對稱性地出現,就沒有我們的世界和我們周圍的一切。所謂陰陽也就是相互作用並發生效應的兩個方面(或說一個事物中的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是同等互為、不可分割的。 當然從中我們還不難看出,生命是整體效應的結果,是相互間和做與扶持的產物,如果沒有了其它生命,沒有了可愛的自然和無形中的客觀整體,也決不會有我們人類的出現,真可謂客觀一身,萬物一體。二對曠物(地球)生命現象的揭示和認定
當我們腳踏著大地在上面行走或是遊玩時,當轟轟的機械在不斷地採挖和蠶食大地時,我們總覺得它——大地,不象是生命,那么死板,那么堅硬,沒有一點彈性,哪象我們人類有血有肉的,只不過是一些泥土和岩石罷了,再說現代科學也告訴我們它屬物質。 是的,這確實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認識問題,大地到底有沒有生命,就是說地球有沒有生命,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有個明確的回答,因為這關係到我們對地球整體生態的認識和建設。 大地真的是一堆物質嗎,否。 我們之所以感覺大地不象是生命,是因為我們從一生下來就有了大地,它始終是那樣地頑強、那樣地堅毅,而不象我們的生命那樣地短暫、那樣地脆弱,它的變化和能力似呼超出了我們所能接受的範圍,使我們不易理解罷了,其實這都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是兩種不同層次、不同形勢的生命。我們之所以感覺地球堅毅、頑強,那是因為和我們個人、單蹦地比較,如果和整個生物界的發展、衍變及其能力和作用相比,那它們是不相上下、同等地堅毅和頑強。 我們站在地球上以個人意志和能力去探試地球時,就好比一個微生物站在我們的身上在探試我們,或是我們自己身上一個流動神經元之類的感覺。一個微生物或是一個神經元在我們身上它們也會感到我們的皮膚是如此的堅硬,堅硬得足可以把我們的身體當做它們生活的基地,它們也決不會想到自己正生活在一個生命體的身上,就象我們站在地球上一樣,而且它們也許還會發現在它們的周圍也長有無數的植物和動物等,那就是我們的絨毛、神經元之類或是菌類等。這種用自我小能力、小意識對客觀世物的恆量和體驗很顯然是一種狹隘、有限的單方向認識,或說是一種以我為準的認識。我們現時對地球的認識和領會,以及我們對生命的認定,其實也就是站在這樣一種狹隘、有限的立場上,站在以我為準的認識觀念上,即以我的感覺和印象、以我所能接受和承認的生命形像和標準為準,去恆量和判定其它生命,這不能不說是一種主觀、自我的認識。 看一個自然中的產物是不是有生命的,不能光看它的外表,更重要的是看它有沒有活力,有沒有轉變效應,是不是在動。 你說我們的地球及其內部有沒有活力,有沒有轉變效應,有沒有動呢,回答是肯定的,有,它都完全具備這些特徵和特點。在地球體內森林可以轉變為“煤炭”,生物可以轉變為“礦物”,山在不斷地生長,泥土在不斷地進行有機組合,就連更深一層次的“粒子”也在不停地運動,這其實都是地球生命活力的體現和表演。地球內部也在不斷地變化、孕育生動,不斷地進行著應有的調解和調整,這就跟我們每個人一樣,不時地在發生效應,不斷地顯示著自己的活力。當然象曠物這樣的生命形勢和狀態是不同於生物生命的,它們是兩種不同形態的生命,它們之間的差異和表現形勢上的不同是正常的、必然的。曠物生命所謂死板、堅硬的質地及其生命形態也正是生物生命的必須與渴求,非此不可,非此不行,這是對稱性上的體現和表衍,也是存在上的需要。 另外從地球上岩石和礦藏類的出現與形成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地球生命現象的存在。可以這樣說地球上岩石和礦藏類的出現與形成其實都是地球生命效應的結果,如果沒有生命那它是決不會形成岩石和礦藏的,因為岩石和礦藏很顯然是與散沙不同的另一種存在形勢,相對來說可以認為岩石和礦藏類是一種整體結構和組織結締的形勢,是曠物生命的肉體顯示和生命效應的結果,而散沙則是無生命、低生命或是喪失了這種生命效應後的糜爛和潰敗現象,兩者比照起來人們不難看出曠物生命的真實作用和存在,也不難想像得到如果沒有生命那它是決不會生成岩石和礦藏的,而只能是一派散沙和散漫或是什麼也沒有,岩石和礦藏類可謂正是曠物生命特有的肉軀顯示,是地球整體生機現象的表明。 再有從地殼的結構形勢上我們還可以看出地球生命現象的存在:我們知道地殼不單是由岩石和礦藏構成的,它的裡面還包含有石油、水脈、天然氣等多種形勢和內容,面對著這樣一種複合的客觀體制,我們似呼看見和認出了一幅活生生的有機組織和生命肉體的形像。我們知道每個人,或是每個生命的體內一般都具有血、肉、津、氣等幾個方面的形勢和內容,這是一個生命在體的方面的基本形象,也是一個生命的必需和必備,曠物即然也是生命,那它有沒有自己的血、肉、津、氣呢?當我們解放了思想、開闊了形象、溝通了心靈、用我們的真誠和愛意去看待和認識地球時,那我們就會清楚地發現和明白,地球也是有它的血、肉、津、氣的。地球生命的血就是所謂的石油,地球生命的骨肉就是所謂的岩石和地殼,地球生命的津液就是各種形勢的水文地脈,地球生命的渾氣就是曠物組織內的各種天然氣,地球生命的器髒就是所謂的各種礦藏,這些都是地球生命的產物和效應所得,也是一個生命的必備和必需。當然我們更應該看到生命是一個整體的存在,曠物生命也同樣是一個整體的結構,所謂岩石、礦藏及其內部正在流動和竄通著的石油、水脈、天然氣等(即曠物生命的肉質與其內部運行著的血、津、氣等)它們正是一個完整組織的出現形勢,在客觀實際和地球生命中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和一體,是活著的生命肉體和正在效應中的有機組織現象。這決不是比擬和想像,而是客觀事實,這樣的認識也是慧眼識珠,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還地球生命的本來面目。如果沒有生命那它還要這些不同的形勢和內容乾什麼呢,乾脆就一個模質、一個單調、一種存在形勢得了,但不行,事實上也決不會這樣,因為它是一個生命,這些不同的形勢和內容正是一個生命的產物和效應所得,也是一個生命的必需和必備,它們哪一樣也不可缺少,缺少了就會改變現狀和現態,就會失去生命活力,就會變成沙漠和荒原,就會引起地球整體生態的失調和失控乃至改變。因此我們還應該看到地球生命的血,即所謂的石油,在地球體內,它本是為地球生命輸送養份和能力,並起到滋潤和榮養整體的作用的。地球生命的器髒,即所謂的各種“礦藏”,在地球生命中也本是具有生血、生津、生氣等多種功能和效應的。地球曠物內的各種天然氣,在地曠組織中顯然也是具有一種對它們自身的淨化、免疫、防腐乃至充實和增生作用的。地球曠物一但完全失去了這些內容和內含,那它可能就會從現在的生理狀態中進入到沒有生氣和生機的虧枯與煩敗狀態,乃至蒸瘟和理化效應之中,地面的水位和空氣等也會乘虛而入,相應下降,而可能導致地球整體生態形勢或性質的一系列相應改變。 地球是有生命的,曠物也是有活力的,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在生命和整體意識的作用下,地球才能以一體的面目出現和聚合,才能生造出自己的血、肉、津、氣,並完成在更大範圍或說整體中的有節律行為。然而我們現在卻都好用物質觀念去理解和認識地球,去無所謂地、毫不關心地對待它,這其實是我們人類對客觀世界及其本質和形勢認識上的無知或不足。 現代科學甚至還發現了地球也在呼吸,即每天都在做起伏性的變化,波動輻度達0.5—0.8米,可見地球生命現象的真實和存在。 客觀世界中,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地球有生命、曠物有生命、人有生命、樹木有生命、花草有生命、各種動物和禽鳥都有生命,青苔菌藻是生命、各種飛蟲小咬還是生命,在地球生命體中的任一部分都是生命的體現和表演,我們正生活在一個生命的集體與海洋中,生命是客觀的本質。 (現代人類對地球曠物的生命現象和屬性的認識是很淡漠和生蔬的,甚至也可以說尚處於一種無視和無知的狀態,這是有礙於我們對地球整體生態的認識和建設的。地曠生態是地球整體生態中的一部分,地曠生理機能和狀態的好壞,不但直接影響到地球本身的穩定與發展,而且也牽涉到世界上各種自然災害現象(如火山、地震等)產生的根源以及地球整體生態情形的優劣。我們對地球曠物生命現象的認定,即是為了尊重客觀事實,進入對整體生態的認識,也是為了喚醒人們對地球母親應有的珍愛和關心。)三 “物質”與“意識”的由來
客觀世界中,大自然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生命是客觀的本質也是客觀的劃分,而所謂物質與意識不過都是生命的產物。 表面看起來我們都有一具物質性的身體,好象我們是由物質構成的,不假,我們每個人乃至所有的生命都具有一個看得見的物質性的身體,但同時又都還有一賦看不見的,無量形的意識,這物質與意識可以說是生命內的兩個方面,兩種表現形勢,每個人、每個生命都有他們自己的物質與意識。那么這有形的物質和無形的意識都是怎么來的,或說都是怎樣形成的呢?只要我們認真領會一下就會發現,原來所謂的物質與意識不過都是生命的產物,是生命效應的所得,只有在生命的前提和作用下它們才會出現和形成。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可以看做是新物質的生長和形成,所有的動物和所有的植物乃至我們的地球,他們身體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也都可以看做是新物質的生長和形成,它們的出現很顯然是生命效應的結果,是生命所起的作用,如果沒有生命就不會形成他們的那些物質或意識。當然在新物質的生長和形成過程中,動用了所謂外界的物質或食物等,然後在體內逐漸積累和轉變而成的;我們的意識也是由於對外界事物的接受和認可後才逐漸培養和確立起來的。但這一切都是在有生命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和完成的,它們都是生命特有功能和效應的表現。再說所謂動用的外界物質或事物,其實也都是其它生命的產物和所屬,都是已有生命的固然和實際(沒有生命哪來的什麼“食物”)。而所謂的動用和接受也正是各種生命在低級狀態時對客觀整體的依附和不同生命間的一種相互依賴、轉化,互為生存的關係和特點,這屬生命存在和進行時的一種正常形勢。 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物質和意識都是生命的產物,是生命效應的必然所得。如果沒有生命決不會出現我們和其它生命的所謂物質和意識。 物質和意識是生命進程中的必然產物,光有物質或是光有意識而沒有生命是不可想像也是不可能的。所謂一切都是物質的概念,或物質與意識這類形像完全是現代科學和現代哲學把人們帶進的一種思想境界。 請想一想,如果從一個人或是地球生命的身上剜下一點肉,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他所看到的當然是物質,在這一點點的物質條件下,他是決不會看到生命,也不會想到生命的存在和生命與這一點“物質”的關係的。 不同層次,不同形勢的生命產生出不同層次,不同形勢的物質與意識形態,地球的氣象形勢就屬地球的情感和意識形勢的具體表現。四地球是一個細胞
如果我們能夠客觀地、整體地看待和認識地球,那我們就不難發現,包括天地與世界或說生物與曠物兩種生命在內的整個地球其實就是一個細胞的存在形勢。在這個細胞中所謂的“地球”就是它的細胞核,而天空即包括大氣層和地球引力範圍在內的一個廣闊而遼遠的空域就是它的細胞液,世界或說生物層則是這個細胞的活性效應面,它們共同地構成了一個整體生態——細胞。 任何生命的出現與形成,都必須具備一個特定的環境,沒有特定的環境生命就無法形成和保持,這個特定的、必須的環境就是細胞。 細胞就是用生命組成的團體和集體,一個細胞就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生活在細胞中的所有生命分子們都是相呼連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他們無形中的協調一致、相應配合、集合統一、構成了一個整體自然生態,她就是客觀狀態下集合的產物——細胞。 離開了細胞,沒有了細胞整體,原來生活在細胞裡面的所有份子們的生命也必消失。也就是說份子們生命的出現和形成,是由於生活在細胞之中的緣故,細胞裡面的各種生存條件和環境狀態以及氣象形勢等都是由於細胞的形成而形成的,這是構成份子們生命的自然、客觀,也是份子們生命的共同和與做。所謂客觀(或說地球生態)就是生存在細胞之中的所有份子們的生命及其相互間構成的維持力和制約力,它是一個範圍內所有生命願望和狀態的總和,或說客觀就是自然中存在著的萬物及其構成的整體。 這些對於份子本身來說是不無知覺的,但卻是很難想像得到的,因為這些都是無形、無影、無像的東西,而每個份子又都是處於比整體要低一層次的位置上。 我們都生活在細胞之中,是細胞和所有生命的力量扶持了我們,造就了我們,我們只有放眼細胞,並發揮我們在細胞中應起的作用,我們才能生存下來,才能使我們和整個地球生命都不斷地得以升華和提高。 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細胞就是地球,它包括天地與世界或說生物與曠物這兩種生命形勢,當然我們地球細胞的存在還有賴於更大範圍和層次上的客觀整體,如太陽系胞和銀河系胞的存在等。 細胞是分不同層次的,我們就生活在細胞之中,我們對自己和其它生物體內小細胞的鑽研,其實是一种放棄真里和現實,而對其它別種層次細胞的探索和進入,這樣做只能使我們對生命和細胞更加脫節和遠離,其實所有的細胞都是大同小異的,而地球細胞則是我們真里和現實之中的細胞,也是我們必須和應該把握住的細胞。 我們說地球是一個細胞,並不只是由於它的外表和整體形態上的相象,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其中所存在和進行著的一系列生命和生態現象以及自然、氣象、光合、轉化等諸多方面的客觀效應,才使我們做出了這樣的判定,這是客觀的總結,是所有生命感情和願望的凝聚。 (地球細胞觀念的產生,對於提高我們人類的整體生態觀念來說也許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細胞是對客觀中一個比較完整生態形勢的認識和發現、概括和總結,也是使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認識能從散雜的、各別的、撲捉似的感性體系中,進入到統一的、整體的、理性的認識高度和層次上來的必需和必備。地球上存在著的各種生命和生態現象以及各種氣象變化和自然形勢等,正是由於細胞的存在,才相應產生和存在的,沒有細胞便沒有這一切,而沒有細胞觀念的產生,也就不會有人們對地球整體生態形勢及其無形中生命效應的真正認識和理解,乃至今後的進入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