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學暈

在成礦過程中或成礦以後,各種地質作用的結果使成礦元素及其伴生元索分散到礦體周圍的圍岩、地表的鬆散堆積物、水體及植物體中,形成相對富集的高含量地帶,稱為地球化學暈或分散暈。

簡介,分類,原生分散暈,次生分散暈,

簡介

在成礦過程中或成礦以後,各種地質作用的結果使成礦元素及其伴生元索分散到礦體周圍的圍岩、地表的鬆散堆積物、水體及植物體中,形成相對富集的高含量地帶,稱為地球化學暈或分散暈。
由於地球化學暈的形成與礦床有直接的空間關係,而且其分布範圍一般比礦體大幾倍至幾百倍,因此地球化學暈是良好的礦產資源勘查信息,部分分散暈還是尋找深部隱伏礦體的重要信息。

分類

根據成因,分散暈可分為原生分散暈和次生分散暈兩類。

原生分散暈

在礦體形成的同時,含礦溶液向礦體周圍的岩石中擴散、滲透,將一部分成礦物質帶入圍岩,形成成礦元素及伴生元素的高含量帶,稱為原生分散暈,在礦產資源勘查中又稱為岩石地球化學異常。
原生暈主要發育在熱液或熱水溶液形成的礦床中,常常受斷裂構造控制,呈帶狀分布。圍岩的透水性越好,化學性質越活潑,原生暈越發育且分布範圍越廣。原生暈的分布範圍通常在礦體上部比在礦體下部大,其分布上限有時可高出礦體200~300m。因此,原生暈常常是尋找隱伏礦體的重要礦產勘查信息。

次生分散暈

礦床形成以後,礦體遭受風化剝蝕,鈾及伴生元素從礦石中分解出來,遷移到土壤、水流、植物及空氣中形成高含量區,即構成次生分散暈。按照載體的性質不同次生分散暈可以分為土壤分散暈,水分散暈,植物分散暈和氣體分散暈等四種。
(1)土壤分散暈
礦體遭受風化剝蝕後,成礦元素及伴生元素以碎屑和鹽類形式散布在礦體露頭之上及其周圍土壤的覆蓋層中而形成的高含量帶稱為土壤分散暈。
土壤分散暈是鈾礦床主要的次生分散暈。它發育於礦體的上覆殘積-坡積物中。鈾暈和鐳暈共存,是良好的找礦標誌。
(2)水分散暈
礦體的風化產物以可溶性鹽類的形式分散於礦體周圍的地下水或地表水中,所形成的成礦元素和伴生元素的高含量帶稱為水分散暈(或稱水暈),在礦產勘查中也稱為水文地球化學異常。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發育地區,水暈的分布範圍往往比土壤分散暈廣。
放射性水暈可分為鈾暈、鐳暈和氡暈三種,有時這三種暈構成混合暈。三種元素以鈾在水中的遷移能力最強,暈的分布可遠離礦體1000~5000m。鐳暈的分布範圍則不超過1000m。氡的半衰期短,一般離礦體數百米就大為減弱。
放射性水暈是鈾礦隱伏礦體的良好勘查信息。
(3)氣體分散暈
礦體中易揮發和擴散的物質,以氣體狀態散布於地表疏鬆覆蓋層或大氣中所形成的高含量帶稱為氣體分散暈或氣體地球化學異常。例如氡氣是鈾的衰變產物,它可沿著礦體周圍岩石的裂隙或孔隙,擴散到地表疏鬆覆蓋層中形成異常。氡氣的擴散能力,在殘積和坡秘物中可達10m以上。用射氣儀測量土壤或破碎岩石中的氡氣異常,是尋找隱伏鈾礦體的重要方法之一。
近年來,隨著微量測定技術的發展,利用氣暈找礦的方法有了進一步擴大。例如,可通過測量汞、氦、碘和氟等元素的氣暈尋找有關礦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