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獄之門(奧古斯特·羅丹雕塑作品)

地獄之門(奧古斯特·羅丹雕塑作品)

1880年法國政府委託羅丹為即將動工的法國工藝美術館的青銅大門做裝飾雕刻。羅丹在構思這件作品時首先想到的吉貝爾蒂為佛羅倫斯洗禮堂所作的青銅浮雕大門“天堂之門”。他決定以但丁《神曲·地獄篇》為主題,創作一件人間地獄的雕塑——《地獄之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獄之門
  • 作者羅丹
  • 創作靈感:《神曲
  • 著重表現:最黑暗的部分
基本信息,作品介紹,

基本信息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被譽為繼米開朗基羅後最偉大的雕塑家,他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如詩人 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羅丹的不朽名作《地獄之門》的創作靈感就是來自但丁的《神曲》,雖然他忽略了但丁詩歌中的三分之二,只著重表現最黑暗的部分--地獄。
1880年法國政府委託羅丹為即將動工的法國工藝美術館的青銅大門做裝飾雕刻。羅丹在構思這件作品時首先想到的吉貝爾蒂為佛羅倫斯洗禮堂所作的青銅浮雕大門“天堂之門”。他決定以但丁《神曲·地獄篇》為主題,創作一件人間地獄的雕塑——《地獄之門》。羅丹40歲起開始創作《地獄之門》,直到1917年去世為止,他都認為自己沒有很好地完成這件作品。在他接受任務後的37年的時間中,羅丹將主要精力投入到這件作品的創作中。他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有時還要長。法國政府撥給他一筆款項和一座大工作室,羅丹自己又另外租了兩間工作室,他輪流在三個工作室里工作,以便同時進行數個創作。

作品介紹

地獄之門》激發了羅丹無邊的想像力,在完成這件創作的過程中,他在雕塑技巧方面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羅丹為《地獄之門》創作了數不清的各種雕像,這些雕塑中包括羅丹一些相當著名的作品,如《思想者》、《三個影子》、《吻》、《亞當》、《夏娃》等。《地獄之門》成了展示羅丹雕塑藝術的大舞台。
在《地獄之門》以前的建築裝飾雕刻通常都是按照雕塑所表現的故事情節將構圖進行平均的分割,在布局上較為規整。而羅丹將《地獄之門》整個作為一個大構圖,並且只表現了一個地獄的主題:“你們來到這裡,放棄一切希望!”這件雕塑整個看去,鋪天蓋地而來,187個人體疾風暴雨般地交織在一起,在大門的每個角落都擁擠著落入地獄的人們。整個大門平面上起伏交錯著高浮雕和淺浮雕,它們在光線照射下,形成了錯綜變幻的暗影,使整個大門顯得陰森沉鬱,充滿無法平靜的恐怖情緒。
三個影子
《地獄之門》的門楣的上方是三個模樣相同,低垂著頭顱的男性人體,被稱為《三個影子》,《三個影子》後來被製成了高192厘米的青銅群雕),他們的視線將觀者的目光引入“地獄”。門楣下面的橫幅是地獄的入口,即將被打入地獄的罪人們在做著最後的痛苦掙扎;橫幅的中央是一個比周圍人體的尺寸要大的男性,他手托著腮陷入沉思,被稱為《思想者》(《思想者》後來被製成了高200厘米的青銅雕像)。橫幅之下,大門的中縫將構圖自然地分為兩個部分,但兩個部分在內容上是整體的,描繪的是數不清的罪惡靈魂正在落入地獄,他們痛苦而絕望地掙扎著。這座大門上所有的人都是裸體,羅丹認為只有人體才能最有力地表現出人的思想和情感。
三個影子三個影子
思考者
原為《地獄之門》組塑的一部分,後翻鑄成銅像。《地獄之門》取材於但丁的《神曲》,思想者是羅丹用以象徵但丁的形象。一個強有力的巨人彎腰屈膝的坐著,右手托腮,嘴咬著自己的手,他默默凝視著下面被洪水吞噬的苦難深重的人們。他愛人類,難以對那些罪人作出最後判決,他深懷同情,陷入極大痛苦和永恆的沉思之中。
思想者思想者
這件雕塑把雙人座像的下半部納入大理石整體之中,避免了腳的繁瑣而加強了坐像的整體感。以極為古典的寫實手法雕刻而成。他們起伏,細膩,優雅的肌體和姿態,引起了極為生動的光影效果。仿佛其內在的青春熱情與生命,正憑藉這些光影在閃爍。當我們望著這生動眩目的傑作時,每一個人都不得不為之激動,即生命之本源的感動。愛情,本就是世間萬古不朽的永恆主題。羅丹選取了裸體男女的接吻,這純潔肉體的最初接觸,因而是最動人心弦的。這對受欲望之火燃燒的戀人被放在“地獄之門”中,表達了作者那永無答案的痛苦而矛盾的思索:人的罪惡由不可克服的欲望而來,而欲望是由於人類對光明與歡樂的追求而來,因此人類的欲望就是罪惡的深淵,人類的歡樂就是導向罪惡的途徑,而人類的痛苦就是注定不可抗拒的,永無完結的。
吻
在創作《地獄之門》二十多年時間,這些肖像雕塑再次顯示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高超的技巧。他運用了古典主義的手法,將肖像人物表現得栩栩如生,充滿個性色彩。但羅丹的雕塑同學院派雕塑有著明顯的不同,他的作品更為樸實,沒有任何矯飾,雕塑本身沒有做過細的加工,都保持了粗糙的捏塑和雕鑿的痕跡。羅丹認為這是雕塑所特有的一種形式美,它往往可以造成一種變化莫測的光影效果,增強人們對雕塑感受的豐富性,因此羅丹常常有意對之加以強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