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掌鎮

地掌鎮

地掌鎮位於縣城以北2.5公里處,東接彭公鄉,西鄰洪家鎮,南接昭仁鎮,北隔涇河與甘肅省寧縣相望,西北角與甘肅省涇川縣接壤。總面積46.5平方公里(折合耕地面積2.81萬畝),南北長6.6公里,東西寬7.2公里。全鄉轄16個行政村,97個村民小組,5095戶,19168人。2001年原馬寨鄉併入地掌鎮,鄉政府駐地設在淺水村。地掌鎮境內被3條溝壑切割(東部的蚰蜒溝,中部的地掌溝,西部的曹公溝),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分布,形成塬面、山坡、河灘三大地形。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910米。其中代嶺、地掌、淺水、米家墩、南峪、朱家溝6個村分布在塬面,半坡、武家溝、槐莊分布在半山坡,湯渠、司家河、武家溝一、二、三組(原騎馬溝村)、槐莊三組也分布在河灘。全鄉28150畝耕地,其中塬面17979畝、山地8174畝、灘地1997畝。整個地形呈“三角形”,中部最寬,南北兩頭偏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地掌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長武縣
  • 政府駐地:淺水村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3600
  • 地理位置:距縣城2.5公里
  • 面積:46.5平方公里
  • 人口:19168人
  • 方言:陝西方言
  • 著名景點:地掌扶貧產業園
  • 車牌代碼:陝D
所轄行政村,產業發展,1、糧食種植,2、畜牧養殖,3、果業發展,4、特色經濟,基礎設施建設,1、道路普修、新修,2、引水上塬、引水入戶、人畜飲水工程,3、電網改造,4、通訊設施,5、小城鎮建設,扶貧開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貫徹計畫生育國策,1、本鎮人口情況,2、計畫生育貫徹落實情況,

所轄行政村

地掌鎮轄16個行政村,分別是代嶺、地掌、淺水、米家墩、南峪、朱家溝、槐莊、齊宇河、馬寨、東升、庵里、西坡、武家溝、半坡、司家河、湯渠。合併的村有:代嶺、淺水、米家墩、槐莊、齊宇河、東升、庵里、西坡、武家溝、半坡、司家河。
1990年至2000年,原馬寨鄉轄14個行政村,分別是馬寨、韓家、西坡、東升、庵里、梁堡、半坡、窪邊、武家溝、騎馬溝、司家河、湯渠、柳樹溝、坪里。原地掌鎮轄13個行政村,分別是代嶺、陶林、地掌、淺南、淺北、程梁、米家墩、南峪、朱家溝、槐莊、西塬、齊家河、宇家河。
2001年撤鄉並鎮後,原馬寨鄉併入地掌鎮,地掌鎮轄27個行政村。2005年,坪里村併入庵里村,柳樹溝村併入司家河村。地掌鎮轄25個行政村。2006年,韓家村併入西坡村,梁堡村併入東升村,窪邊村併入半坡村,騎馬溝村併入武家溝村,陶林村併入代嶺村,程梁村併入米家墩村,西塬併入槐莊村,淺北和淺南合併成淺水村,齊家河和宇家河合併成齊宇河村。

產業發展

1、糧食種植

1990-2000年,地掌鎮分為原地掌鄉和馬寨鄉。原地掌鎮共有13個行政村,糧食麵積共有14000多畝,秋收面積在600多畝,畝產在100多公斤,總產在1000多公斤。原馬寨鄉共有14個村,糧食麵積共有12000多畝,秋收面積4000多畝,畝產100多公斤,總產不足1000公斤。糧食作物包括穀物、豆類、薯類,穀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糜子;薯類主要是馬鈴薯。2001年馬寨鄉併入地掌鎮,從2001-2007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果樹面積逐年擴大,糧食麵積逐年縮小,到2007年全鄉糧食麵積在23000多畝。農作物主要以穀物和豆類為主,穀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秋收糧食麵積12000多畝,畝產300多公斤,總產4000多噸。

2、畜牧養殖

地掌鎮無論在合鄉前,還是合鄉後,都把畜牧業作為一項重要產業來抓。養殖的品種有奶牛、黃牛、山羊、布爾山羊、小尾寒羊、雞、豬、兔、狗等。多年來,雖然養殖業發展時間較長,但是沒有形成規模,經濟效益也不顯著。全鄉僅有兩個專業村,一個是米家墩生豬養殖專業村,存欄生豬每年都在200多頭,一個是庵里村的黃牛養殖,存欄黃牛每年都在70-80頭。畜牧業的收入多年來一直占到農業總收入的百分之十幾。

3、果業發展

從1990-2007年,地掌鎮一直把果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抓,每年春秋兩季擴大栽植果樹,使果樹面積逐年擴大,到2006年全鄉共栽植果樹2.1萬畝,其中掛果1.2萬畝,果樹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71% ,掛果面積占到果樹面積的57% ,實現了人均一畝果的奮鬥目標。品種主要以紅富士為主,引進的新品種有澳洲青苹、紅田富士、嘎啦、斗南等。2005-2007年,鄉黨委、鄉政府堅持“果畜富農,科技興農,服務支農”的發展戰略,把果業作為富民強鄉的支柱產業來抓。堅持行政推動和技術服務齊到位,聚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為果業提供產、供、銷全方位服務。經過全鄉上下的共同努力,到2006年,全鄉1.2萬畝果樹總產量達到2800萬公斤,產值達到5000萬元。建成市級示範園2個260畝,建成省級示範園2個213畝。由長武高原紅果農協會(地掌鎮果農協會)申請的蘋果醇古紅商標品牌經過陝西華聯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審批登記註冊。

4、特色經濟

蔬菜是河灘村的主導產業,沿涇河有湯渠、司家河、武家溝、槐莊、齊宇河五個村多年來一直種植,種植面積1000多畝,主要品種有茄子、西紅柿、黃瓜、菠菜、辣椒、芹菜等,年產量1000多噸。
中藥材有生地10多畝,收穫量7000多公斤,種植黃姜20多畝,收穫量10000多公斤。全鄉僅有米家墩村種植。
2004年在南峪村種植萬壽菊30畝,種植紅地球葡萄10多畝。
1990-2001年,原馬寨鄉把烤菸作為一項主導產業來抓,全鄉種植烤菸在2000多畝。原地掌鎮種植烤菸幾百畝。02、03、06三年整個地掌鎮沒有種植烤菸,04、05年在馬寨村種植20畝,07年在南峪村種植50畝。
5、本鄉鎮“一村一品”實施情況
從2006年開始,鄉上把發展“一村一品”作為富民強鄉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經過兩年時間的工作,在全鄉形成了庵里的果樹、代嶺的刺繡、米家墩的生豬、庵里、湯渠的黃牛、西坡的山羊、司家河、武家溝的蔬菜。

基礎設施建設

1、道路普修、新修

2004年,硬化庵里村、朱家溝村莊道路6.5公里。
2005年,完成了庵里、南峪、程梁、米家墩村莊道路硬化,淺北-槐莊-西塬、馬寨-武家溝道路實現了砂石化,全鄉春季普修道路105公里,硬化道路31.6公里。代嶺村村莊道路、淺北-米家墩、馬寨-東升6.1公里道路實現了柏油化。
2006年,代嶺村1.5公里村莊道路硬化油化。南宇路7公里砂石化。司馬路7.2公里柏油罩面。窪邊村2公里村莊道路硬化。馬武路8公里的道路綠化。馬寨村1.5公里柏油。
2007年,全鄉普修道路29條93.6公里,修建柏油路3條(西坡通村公路、槐莊通村公路、南峪-朱家溝通村公路)8.7公里,鋪築水泥路2條(代嶺陶林村道、地掌村村道)5.8公里,受惠民眾8村8600多人。

2、引水上塬、引水入戶、人畜飲水工程

(1)武家溝村,2002年市水利水保局新打機井一口,深208米,新建水塔一座35米,共投資18萬元。2003年,機井配套,建圍牆100多米,修建水房3個,鋪設通水管道520米。2005年,縣水利局利用以工貸賑項目投資20萬元,建人畜飲水站3處,配置變壓器1台,壓設水管道1200米。
(2)庵里村,03、04年省投資公司投資17.3萬元,修建水塔一座,鋪設地下管道2200米。
(3)馬寨村,2002年,縣水利局投資將近30萬元,新建供水房6個,壓設水管道4000米。2005年,縣扶貧辦投資30萬元,新建水塔(在六、七組)一座,高10米,新建水房2個,壓設水管道2400米。2006年,縣水利局投資20萬元,新建水塔(在二組)一座,壓設水管道2000米。
(4)半坡村,縣扶貧辦投資2萬多元,新打機井1眼,深7米,新建供水房1個,架設抽水管道1000米。
(5)南峪村,縣水利局投資3萬元,新建水塔一座,高20米,新建供水點1個,加固了溝下蓄水池。
(6)米家墩村,1996年,鹹陽偏轉集團投資20萬元,恢復啟動機井一眼,壓設水管道3500米。
(7)代嶺村,1992年,省黃河中游管理局恢復機井3眼,新建水塔一座,高10米,新建供水房2個。
(8)宇家河村,1989年,由縣水利局和村上自籌共投資5萬元,新打噴井一眼。1993年,由縣水利局投資13萬元,新打噴井一眼。
(9)齊家河村,1990年,由縣水利局和村上自籌投資6萬多元新打噴井一眼。
(10)地掌村,1990年,村上自籌6萬元,縣水利局投資60萬元,安裝30噸壓力罐一個,更換了潛水泵,新建2個供水房,壓設水管道1萬多米,全鄉自來水入戶率達到75%。

3、電網改造

2000年,地掌村電網改造475戶。
2000-2001年,湯渠村電網改造100戶。
2001年,半坡村電網改造130戶。代嶺村電網改造267戶。東升村電網改造167戶。
2002年,馬寨村電網改造426戶。庵里村電網改造160戶。南峪村電網改造330戶。淺水村電網改造447戶。米家墩村電網改造450戶。
2004年,西坡村電網改造147戶。半坡村電網改造130戶。西塬村電網改造95戶。司家河村電網改造286戶。朱家溝村電網改造260戶。
截止2007年,全鎮沒有電網改造的村:武家溝村、原槐莊村、原坪里村、齊宇河村。

4、通訊設施

從1990-2007年,地掌鎮共安裝電話1965門,購買手機4275部,有線電視入戶僅有淺水村,共有56戶安裝了有線電視。

5、小城鎮建設

(1)原地掌鎮小城鎮建設規劃
①城區建設:
東至鄉政府以東100米,南至長馬路為界,西至長相路以西150米,北至長相路為界。
②規劃期限:
近期:1999年-2004年(五年)
遠期:1999年-2014年(十五)
③人口規模:
根據人口增長速度,機械增長率近期20%,遠期為40%,通過分析,人口規模確定為:近期1500人,遠期2100人。
④用地規模:
根據我省和長武縣村鎮建設用地的有關規定,農民宅基地每戶3分(200平方米),規劃人均用地100平方米。
⑤布局思路:
地掌鎮政府駐地淺北村為政治、文化中心,糧站十字路以西北為商貿服務區,十字以西南為果業生產加工區,鄉政府以東為生活居住區。
⑥城區用地選擇與功能分區:
a、用地選擇:根據地掌鎮現狀和用地條件城區建設以長相路為主骨架向兩邊輻射發展。功能結構形成“三區二條街”,即鄉政府門前一條街為政治、文化區;十字以西為商貿、服務區;東部為生活居住區。“兩條街”就是鄉政府門前“文化街”;長相路段為“商業街”。
b、用地分布與布局
工業用地:根據功能劃分,規劃將工業用地預留在長相路與長馬路接口處以西北,主要為非國有經濟預留,以便果品生產進一步深加工。
商業服務用地:主要布置在長相路段的“商業街”兩側,形成一條商業性街道,規劃要求在這條街兩側的建築均以商業、服務、文化娛樂為主,兩側門面建築要求新穎富有商業氣氛,建築高度原則上要求不低於三層,局部二層,嚴格限制平房,建築立面造型新穎,沿街瓷磚砌面,鋁合金門窗,藍寶石玻璃,形成底店上宅,前店後宅,豐富多彩的一條街。
居住用地:該鄉居住主要以村民為主,目前以平房為主。
規劃每戶按3分宅基地(200平方米),劃撥宅基地,規劃主要集中在鄉政府以東北。要求按規劃建設,防止超建亂建現象發生。
行政辦公用地:主要以鄉政府為核心,沿“文化街”兩邊布置。
綠化布置:地掌鎮地形平坦,四旁綠化較好,要求沿兩條主街綠化帶全部布置,並且單位門前,院內要求種花、種草,力爭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使城區綠化率達到30%。
城區道路:規劃結合現狀設計“商業街”為36米,主路面15米,綠化帶各2.5米,人行道各7米。道路藍線控制區各1米,其它道路等級為一級24米,二級15米,三級12米。
c、給排水工程規劃
給水規劃:從十字以西水井引管至城區,沿道路輻射布置。
排水工程規劃:因城區地勢為東北高,西南低,故排水採用雨污合流,沿地勢順流排走。
1999-2004年主要建設項目:A、兩條主街舊街改造;B、鋪設主街道給排水管線;C、架設合理的電力、電訊線路,新增電話用戶200-300戶。D、建設商業一條街;E、改造原鄉政府,按規劃新建辦公樓;F、建立公廁,垃圾台點各1處;G、建立一個居民小區。
⑦建設情況
a、2004年硬化油化了鄉政府門前政治、文化一條街,栽植了中槐。
b、鄉政府1998年建成宿辦樓二層26間,2002年新建會議室平房5間。2006年在鄉政府大院中心位置修建了花園。
c、2006年,拓寬整修了地掌街道(地掌商業街)。鄉上動用機械3台,移動土方1萬多立方米,移動各類電桿27根,拆除臨時建築13間,採伐各種樹木300餘棵。對街道進行整體規劃、拓寬和平整,建起了綠化帶,栽植花草樹木900餘株。
d、從1999年到2007年,地掌商業街共發展個體工商戶28戶。
e、2006年,鄉上專門僱請了一名衛生員,打掃地掌街道衛生。
(2)原馬寨鄉小城鎮建設
1999年規劃範圍是:東至鄉衛生院門前,西至鄉政府門前,南至鄉林業站門前。2000年,油化了馬寨街道。2006年,馬寨村僱請一名衛生員打掃馬寨街道衛生。從1999-2007年,馬寨街道共發展個體工商戶10多戶。因為2001年撤鄉並鎮,導致馬寨街道的工商戶發展緩慢。2007年原馬寨鄉政府院內改建成長武縣兒童福利院。

扶貧開發

從1990年到2007年,地掌鎮共有四個村實施了移民搬遷。
1999年,原面司家河村15戶60人進行了搬遷,搬遷地點在本村二組。縣扶貧辦利用以工貸賑項目一口人補助800元。
2001年,坪里村10戶40人進行了搬遷,搬遷地點在本村。縣扶貧辦利用以工貸賑項目一口人補助1000元。
2002年,地掌鎮槐莊村二、三組20戶80人進行了搬遷,搬遷地點在本村二、三組。縣扶貧辦利用以工貸賑項目一口人補助800元。
地掌鎮代嶺村2004年開始實施移民搬遷工程,代嶺村三、四組20戶80人2005年在代嶺村四組建成移民新村,縣扶貧辦利用“五加一”移民搬遷項目,每戶補助5000元。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6年,縣上將馬寨、代嶺確定為新農村建設重點示範村。2007年,縣上將淺水、東升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在縣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06、07年兩年時間的努力工作,使馬寨、代嶺、南峪、淺水、東升五個村農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基礎設施有了很大的改觀,在全鄉範圍內樹立了新農村的典型,起到了示範帶動作用。投入30萬元對代嶺、馬寨、南峪等村集中進行了舊村改造,拆除各類建築300餘間,修建廣場5處10000多平方米,安裝健身器材20套,栽植綠化苗木3000餘株。投資40萬元新建淺水、東升、馬寨、南峪村村址,改建擴建代嶺村址,並對部室和軟硬體設施進行了完善。全鄉修建國策牆、產業牆、文化牆20處150米,為建設新農村,培養新農民,發展新產業,創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
馬寨村共有8個村民小組,468戶,1636人,2433畝耕地,1811畝果園。馬寨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鄉黨委、鄉政府的領導下,立足村情,求實拼搏,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多次受到市、縣、鄉的表彰獎勵,支部連年被縣委評為“紅旗支部”或“五個好支部”。支部書記馬拴印同志擔任地掌鎮黨委委員,多次被縣、鄉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在經濟發展方面,該村把果業作為富民強村的支柱產業來抓。2006年,全村掛果面積達到1326畝,人均純收入達到1769元。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該村徹底解決了水、電、路等問題。04-07年4年時間鋪修村莊柏油路5公里。在陣地建設方面,06-07兩年時間,主要是改造舊村址,新建文化廣場,修建產業牆、文化牆、國策牆,擴建平房6間,新建花園2個,新建門樓1個,新建透視牆28米,新建廣場1300平方米,栽植冬青20多株,修建文化牆62米,新建彩門1個。
代嶺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416戶,1726人,2130畝耕地,1260畝果樹。該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鄉黨委、鄉政府的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真抓實幹,取得了顯著成效,連續三年(05、06、07)被縣委評為“五個好支部”。在經濟發展方面,把蘋果作為主導產業,06年蘋果掛果面積達到1104畝,06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890元。除此之外,刺繡已成為該村婦女興起的文化產業,從業人員300多人。刺繡工藝品銷往陝甘兩省。在村莊道路建設上,截止2007年,已形成橫貫東西,縱橫南北的6條柏油、水泥主幹道,總計7公里長,東接長寧公路,西接武銀高速公路。在村址建設方面,代嶺村充分利用閒置校產進行修繕改造。廣場占地面積7畝,並對廣場進行了綠化和硬化。周圍牆上的標語和噴繪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村址主體是二層20間的大樓,設有黨員活動室、黨風廉政建設辦公室、村委會辦公室、計畫生育服務室、警務室。村級各種機構健全,制度完善。

貫徹計畫生育國策

1、本鎮人口情況

2006年,通過全國第2次農業普查統計,全鄉16個村共有4655戶,18447人。育齡婦女3890人。性別比114。

2、計畫生育貫徹落實情況

從1990-2007年,堅持每年進行“三查兩清一服務”活動,全面推進計生綜合改革,積極開展關愛女孩、四項治理、家庭獎勵扶助、“三結合”、婚育新風進萬家等活動。通過了省綜合服務縣驗收。2007年實施創建計生優質服務先進縣。截止2007年9月,全鄉計生率達到9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綜合節育率達到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