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穿時性

地層穿時性的提出,為人們正確認識岩石地層單位和時間地層單位的區別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建立穿時地層單位在不同部位沉積作用開始和結束的時間,以及探討沉積過程在空間上變化的速率提供了依據。地層的穿時性說明用岩石對比代替時間對比是錯誤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層穿時性
  • 人物:美國地質學家A.B.肖
  • 建立:穿時地層單位
  • 分布範圍:一個岩石地層單位
一個岩石特徵一致或岩石組合特徵接近一致的岩石地層單位,在其分布範圍內的不同地點,其地質年齡不同時的現象,或者說一個岩石地層單位,一經側向追索,其界線往往不與時間面吻合,也不與時間面平行,而與時間面相交的現象,稱為穿時。穿時相當普遍。術語穿時是英國地質學家在研究蘭開夏郡磨石粗砂岩時,發現地質年齡在空間上因地而異時提出來的。穿時說明一個事實,即在持續的海進或海退情況下,其地質年齡沿海水運動方向變年輕的岩石地層單位,必然斜交時間面。穿時的同義語是時侵。
穿時性並不是一種特殊情況,美國地質學家A.B.肖(1964)把淺海沉積的岩層作為二元環境系統的產物。一種是直接來自海水自身的原地生成岩,另一種是來自海水以外的陸源異地生成岩。地球歷史中從未存在過鹽度和機械能到處均一的海洋,具有同一特徵的岩石地層單位,能夠廣泛分布,並能長距離追索,都是由於同一種沉積環境隨時間的推進在空間上連續遷移造成的。他得出“全部側向可追索的非火山成因的淺海沉積的岩石地層單位都必然是穿時的”的結論,也就是普遍的地層穿時性。這一概念的產生與美洲的地質組圖的填圖實踐和德國地質學家J.瓦爾特的“相相關定律”有直接的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