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河(地理區域)

地下河(地理區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地下河亦稱暗河,為碳酸鹽岩分布區一種獨特的喀斯特現象。 是以溶蝕作用為主,形成的地下廊道、溶洞和溶蝕組成的一個複雜的喀斯特地下管道系統 。 喀斯特地下河的個體形態類型,是地下水賦存和排泄的各種形式的表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下河
  • 外文名:buried river
  • 地址:中國廣西岩溶區的地下河 
  • 形態特徵:3 類
  • 景點:亞熱帶喀斯特地貌
  • 代表景點:梅山龍宮、連州地下河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分類,代表地點,

基本信息

中國的地下河主要分布在南方,僅在廣西、貴州、雲南、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約30 000平方千米的岩溶地區就有2444條地下河。每一條地下河都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面積從幾平方公里到千餘平方公里不等。一個地下河系統一般包括地表窪谷地子系統、峰叢或丘陵子系統和地下管道子系統。窪谷地子系統、峰叢或丘陵子系統接受系統內外物質能量的輸入如大氣降雨、雪水、土地的自然流失等,而地下管道子系統的功能是輸出系統內的物質能量如恆溫地下水、地下河系統,尤其是窪谷地子系統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繁衍的生境。因此,地下河系統同時也傳輸人類活動及其產物使系統內的水土資源關係複雜化,這種複雜關係不僅表現在系統內部,如水土資源污染與退化,更重要的是表現在系統外部使下游地區因上游地下河系統輸出嚴重污染的物質而造成水土資源無法利用,如不缺水的保靖縣造成用水困難,因此,研究地下河系統水土資源的相互效應"是可持續發展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重要內容。

形態特徵

地下河是在碳酸鹽岩地層中所發育的,錯綜複雜的地下管道系統組成的。 它的結構形態類型不但影響著地下河的組成形態,而且也影響著地下河的發育規模。 特別是喀斯特地下水,它遵循一定結構形式的地下導水管道進行運移、活動與演化。 不同形式的地下河有著不同的運移和富集規律。地下河是由地下數條並由複雜的喀斯特管道系統所構成的地下河流,據其在平面上的分布形態及發育的模式圖形,可分為單管型、人字型、樹枝型、網路型等地下河類型。 喀斯特在水平發育方向上的分帶性,從而也導致了喀斯特水平運動過程中的波折現象。 特別是淺層喀斯特水以地下河形式存在時,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地下河類型產生的重要因素包括地層岩性、構造條件、新構造運動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演化,在不同的空間部位演變成形狀不同的地下河類型。

分類

中國廣西岩溶區的地下河 ,按其發育階段和形態特徵分成 3 類:①與當地侵蝕基準面相適應的地下河,多分布在主要河流的兩岸,規模大,水量豐富,地下河水面與地面高差不大。②穿山式地下河,河的水面與地表河的水面等高,往往是連線相鄰兩溶蝕盆地中地表河的通道。③懸掛式地下河,規模較小,分布在峰林窪地區,主要是受隔水層的阻擋形成的。

代表地點

最長的地下河——坎兒井
新疆的坎兒井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古稱“井渠”。坎兒井是古代吐魯番各族勞動民眾,根據盆地地理條件、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的特點,經過長期生產實踐創造出來的,是吐魯番盆地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地下水利工程。
坎兒井在吐魯番盆地大量興建的成因,是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分不開的。吐魯番盆地北有博格達山,西有喀拉烏成山,每當夏季大量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滲入戈壁,匯成潛流,為坎兒井提供了豐富的地下水源。吐魯番土質為砂礫和粘土膠結,質地堅實,井壁及暗渠不易坍塌,這又為大量開挖坎兒井提供了良好地質條件。吐魯番乾旱酷熱,水蒸發量大,風季時風沙漫天,往往風過沙停,大量的農田、水渠被黃沙淹沒。而坎兒井卻在地下暗渠輸水,不受季節、風沙影響。蒸發量小,流量穩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坎兒井最早出現在18世紀末葉,主要分布在吐魯番盆地、哈密和禾壘地區,尤以吐魯番地區最多,計有千餘條,如果連線起來,長達5000公里,所以有人稱之為“地下運河”。“坎兒”即井穴,是當地人民吸收內地“井渠法”創造的,它是把盆地豐富的地下潛流水,通過人工開鑿的地下渠道,引上地灌溉、使用。 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在一定間隔打一深淺不等的豎井,然後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與地面渠道相連結,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坎兒井開始發展緩慢,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則徐在伊拉里克“增穿井渠”(《新疆圖志、建置》)時,“吐魯番舊有三十餘處”(《清史稿,薩迎阿傳》)。後經推廣,吐魯番坎兒井發展到百處。光緒六年(1880),左宗棠率兵平定阿古柏叛亂後,“督勸民戶,淘浚坎兒井”,“吐魯番所屬渠工之外,更開鑿坎井一百八十五處”(《左文襄全集奏稿》卷五十六)。此後,吐魯番坎兒井繼續發展。據本世紀五十年代統計,吐魯番坎兒井發展到1300多條。由於水位下降等種種原因,到1990年吐魯番坎兒井(出水)只有700條,流量2.94億立方米。 坎兒井根據吐魯番盆地地理條件及水量蒸發特點,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農田。它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四部份組成。豎井,主要是為挖暗渠和維修時人出入及出士用的。豎井口長1米,寬0.7米。暗渠是坎兒井的主體,高約1.6米,寬約0.7米。明渠,就是暗渠出水口至農田之間的水渠。澇壩,就是暗渠出水口,修建一個蓄水池,積蓄一定水量,然後灌溉農田。 每條坎兒井的長短各不相同,長的可達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最古老的坎兒井是吐爾坎兒孜,它位於吐魯番市恰特卡勒鄉莊子村,全長3.5公里,日水量可澆20畝地,至今已使用了470多年了。名氣最大的坎兒井是米衣木·阿吉坎兒井,它全長5公里,最深處為80米,日水量可澆地70畝,已有200年的歷史,它是維吾爾人米衣木·阿吉開掘而成的,故以此命名。 坎兒井是古代新疆人創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00年前的漢代就已經出現雛形,以後傳到中亞和波斯。吐魯番地區共有坎兒井1100多道,年徑流量達 2.94億立方米,它是綠洲的生命之源。西郊的坎兒井民俗園是參觀這種古代遺留下來的地下工程的好地方。
連州地下河
連州地下河位於歷史文化古城連州以北26公里處的東陂鎮大洞村境內,是一處巧奪天工的亞熱帶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巨型天然石灰岩溶洞,因為洞口廣闊,仿佛一個大嘴巴,所以當地居民稱之為大口岩。1986年初探,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它以其神秘瑰麗的石鐘乳及洞穴暗河而馳名中外。
梅山龍宮
梅山龍宮位於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資水河畔,是一個集溶洞、峽谷、峰林、絕壁、溪河、漏斗、暗河等多種喀斯特地質地貌景觀於一體的大型溶洞群,有九層洞穴,探明長度2870餘米,已開發遊覽路線1896米,其中包括長466米世界罕見的神秘地下河。整個洞府分為龍宮迎賓、碧水蓮宮、玉皇天宮、龍宮仙苑、龍宮風情、龍鳳呈祥六大景區。
梅山龍宮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湖南省新瀟湘八景景區、首屆湖南大眾最愛旅遊目的地。
國家旅遊局顧問、中國社會科學院盧存岳教授稱之為"亞洲最美的地質博物園";中國地質科學院岩溶研究所原所長、全國洞穴研究會會長朱學穩教授亦將其評為"湖南第一、國內一流、世界先進,堪稱世界溶洞極品"。
410尾娃娃魚安家梅山龍宮地下河
2016年11月13日上午,410尾娃娃魚(學名大鯢)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梅山龍宮安家落戶,其中親本10尾,幼鯢400尾。這是“和諧自然共護生靈”——湖南省娃娃魚人工增殖放流大型活動的首個放流點,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對部分娃娃魚施行PIT標記,便於監測娃娃魚資源、評估放流效果。
2007年,省畜牧水產局曾在梅山龍宮景區溶洞內放流過娃娃魚,近年來也在此多次發現娃娃魚身影,今年9月還發現過兩尾身長1.58米的野生娃娃魚。據介紹,放流地點優先考慮原有的娃娃魚棲息地。梅山龍宮多次出現娃娃魚,說明這裡的自然環境適宜娃娃魚生長。梅山龍宮是大型的溶洞群,屬於石灰岩地層,內有一條罕見的神秘地下河,水質優良,環境幽靜,食物充沛,是娃娃魚理想的棲息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