圬工壩

圬工壩又稱砌石壩,是用膠結材料將比較規則平整的石料砌築而成的壩。壩頂可以溢流。施工導流和渡汛的問題較易解決。建壩可就地取材,比一般土石壩工程量少,比混凝土壩節省水泥和木材;但耗費勞力較多,工期較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圬工壩
  • 外文名:masonry dam
我國的砌石壩建築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56年(秦昭王51年)就開始採用乾砌卵石的方法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取水樞紐工程;公元前21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28~33年),又採用砌築大塊石的方法修建了廣西靈渠溢流砌石壩。砌石壩作為一種古老的壩型,在我國分布廣,類型全,數量多。過去,砌石壩中使用的最廣泛的膠結材料是水泥砂漿,採用人工插搗砌築。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閩、浙兩省砌石壩開始採用一級配混凝土作為膠結材料,80年代推廣到二級配混凝土,並採用機械振搗砌築,以後逐步推廣套用到十幾個省的大、中型工程。砌石體採用混凝土作為膠結材料,其強度和密實度有所提高,使大壩有較好的抗滲性和耐久性。,全國多數砌石壩的面石砌築仍採用水泥砂漿作為膠結材料,而腹石砌築則廣泛採用一、二級配混凝土作為膠結材料。
砌石壩就取材而言屬當地材料壩,而其工作特點又近似混凝土壩。砌石壩施工技術相對比較簡單,易為廣大民眾掌握,只要對當地民工稍加培訓即能掌握操作要領;對施工機械設備要求比較靈活、簡便;築壩所需的材料如石料、砂礫料可以就地取材,鋼材、水泥和木材的消耗量較混凝土壩少,可節省投資;施工導流、度汛問題與混凝土壩相同,較土壩容易解決。由於砌石壩具有以上特點,所以在我國石料資源和人力資源豐富、建設資金相對不足、施工機械化程度較低的地區,採用砌石壩這種壩型修建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尤為適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