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學聯盟

在家上學聯盟

為了逃避體制內學校的重複枯燥,以及激烈的升學壓力,廣州有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在家上學”,自己教孩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在家上學聯盟
  • 背景簡介:截止2013年10月7日廣州
  • 發展歷史:一群志同道合的重慶父母相識
  • 產生原因:一些家長擔心,學校的教學進度
背景簡介,發展歷史,產生原因,特點,課程方式,現狀,

背景簡介

截止2013年10月7日廣州“在家上學聯盟”Q Q群已有成員400多名。據南都記者初步統計,截止2013年10月該群真正實施“在家上學”的孩子家長占十分之一左右,大多數家長還只是在觀望。有家長坦言,為避免因競爭過早抹殺孩子純真天性,只好去摸索一條希望能保護孩子天性的教育之路。

發展歷史

一群志同道合的重慶父母相識,2011年11月,他們中的7個家庭聯手,在小區內租房,創建起類似現代“私塾”的課堂,這樣做,媽媽們的理由很簡單:破解在家上學的孩子普遍面臨的夥伴缺失之困,也試圖嘗試著,搭建一個平台,合眾人之力,為7個孩子定製一套適合他們的成長模式。
7家聯手,成立重慶在家上學聯盟
林月說,在獨自探索的尷尬中,她也開始通過徐雪金創立的“在家上學聯盟”網路平台,尋找與志同道合之人,同時,她也感受到了“在家上學”聲音的壯大。
半年後,由另一位媽媽牽頭,“重慶在家上學聯盟”成立,63名家長在這個QQ群中彼此互助,交流關於孩子在家上學的事。
“我們都不希望成為‘孤島’,孩子長大了,他們需要夥伴。”林月說,2011年8月,她和另外幾名家長一起建立聯繫,結成同盟,不僅因為志同道合的教育理念,更因為彼此共同面臨的困局:孩子在家上學,脫離大眾化的教育模式,也面臨同齡夥伴的缺失,“但如果7個孩子在一起學習,我們既可以按照自己設計的方式來教育,也能解決孩子夥伴問題。”
很快,經過多次碰頭,7個家庭開始行動起來,最終,在南岸區一個環境幽雅的小區內,他們以並不低的價格租下了兩套100多平方米的套房,用作孩子的課堂和遊玩場所,契約為長期租約,每年每個家庭出資2.5萬元,用於這所特殊課堂的日常運作。
7個家庭,孩子年齡均在5—7歲之間,有的孩子是從幼稚園退學回家;有的是從未曾踏入過幼稚園,多年來一直在家上學。他們帶著各自的憧憬,2011年11月,這所7個孩子的學堂開始運行了。
2013年8月24日“在家上學聯盟”開國際研討會, 眾多家長自費參加。

產生原因

一些家長擔心,學校的教學進度太慢,會耽誤孩子。家長認為“這樣的學校教育太呆板了,在國小階段,小孩學習知識是其次的,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塑造,我覺得學校未必能很負責地做到這一點”。

特點

1、年齡集中在國小階段
2、家長多具有高學歷

課程方式

家長為孩子量身定做課程

現狀

真正付諸行動的家長僅1/10
記者在網上查到多個“在家上學聯盟”Q Q群。記者以家長身份申請加入廣州“在家上學聯盟”Q Q群,該群目前有成員408人。家長在群里交流心得、討論課程設定、分享師資和課件資源,並尋找在家上學的同齡孩子建立學習小組。
記者初步統計,該群雖有家長成員400多人,但真正付諸行動的家長僅有十分之一左右。“很多人進來只是覺得好奇”,群主“官不聊生”稱,她創建此群是為了讓更多關注在家上學的家長分享心得。
在家上學,說明家長反感目前學校教育過於模式化,老師難以做到“因材施教”,自己教孩子,可以針對個人特點發展其特長興趣,讓孩子壓力小點,童年過得輕鬆點,但要說“現代私塾”就是包治百病的良藥,我不敢輕易苟同。首先,從目前媒體揭示的細節來看,家長教授的“科目”大多是人文方面的內容,聚焦於陶冶情操,比如誦讀經典、琴棋書畫,甚至“食療養生”。課程安排、教學內容在多大程度上為家長自己的眼光甚至陳見所局限,不是說不需要批判和反省的。
另一方面,學前教育,讓孩子國小階段甚至中學階段在家完成學業,如何與未來的大學教育銜接,不是每個家長都有長遠的考慮。學齡階段的未成年人在各個時期學什麼、怎么學,各種知識體系如何安排銜接,都需要長期教學經驗的積累,還有對於未成年人學習心理的觀察揣摩。而家長自己教孩子,可能是許多人的“第一次”,且是邊學邊教,如何讓孩子不至於因“實驗品”而成為“犧牲品”,也是一個問題。
家長對學校教育不認同,很多時候,是對急功近利、膚淺浮躁的社會價值觀不認同的一種間接反映。但否定浮躁的社會價值觀,進而否定學校教育的短處,不等於可以否認教育是一項很專業的工作。在家上學和學校教育各有長處,關鍵是,即便是在家上學,教育部門也應建立一種機制,讓“現代私塾”這樣的邊緣教學模式保持其開放性——— 必須接受督導,有專家定期提供建議,而不至於成為神秘而排他的中產家庭獨門秘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