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樓(歌劇)

土樓(歌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土樓》是福建首部大型原創歌劇。歌劇《土樓》由中國戲劇界“金牌導演”陳薪伊導演,總政歌舞團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慶爽、德國柏林歌劇院任首席男高音莫華倫領銜主演,鄭小英親自指揮。

土樓是福建特有的民居建築,也是孕育和衍生客家文化的沃土。歌劇《土樓》由福建省歌舞劇院一級編劇吳蘇寧編劇、著名作曲家莫凡作曲,描述了清末民初客家人下南洋之後,留在土樓的客家阿媽雲花經歷的悲歡離合,展示的是老一代華僑華人的創業史,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2012年應邀參加國家大劇院第四屆歌劇節,並為在北京舉辦的福建省藝術周揭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樓
  • 製片地區:中國福建
  • 導演:陳薪伊
  • 編劇:吳蘇寧
  • 類型:文藝
  • 主演:王慶爽,莫華倫,劉  珊,張建魯
  • 指揮鄭小瑛
  • 舞美設計:張慶山
  • 燈光設計:宋史強/張嘯
  • 服裝設計:一丁
  • 多媒體設計:周爽、麥 克(英國)
  • 製作單位:福建省歌舞劇院
  • 作曲:莫凡
  • 劇本改編:莫凡
劇目背景,劇情概梗,演出活動,主演感言,社會影響,

劇目背景

閩西綿延的青山里,掩映著無數結構奇異的客家民居——土樓。客家人,他們來自何方?在那個封閉的象堡壘一樣的土樓里, 他們聚集在一起是如何生存的?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愛、所恨,引起人們好奇的揣測、探究。
歌劇《土樓》歌劇《土樓》
歌劇《土樓》集中塑造了一個客家阿媽——雲花的形象,從她身上體現出客家人的純樸、善良、堅忍和頑強,主題歌《青青葛藤》就是客家人精神的寫照。作品大量運用了閩西客家山歌,並借鑑西洋歌劇的形式,力圖使作品既有正歌劇的品質,又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作者以飽蘸深情的筆觸為我們詠嘆世上最珍貴的主題——愛,表現了客家人艱苦樸素、互幫互助、重情重義的品質,並通過客家民俗風情和土特產品的展示,生動呈現了客家土樓文化的豐富內涵。

劇情概梗

民國初年,阿山、阿水隨師傅先去廣東、後下南洋謀生,杳無音訊,他們的妻子云花、瓊花帶著年幼的兒子石柱、石頭,隨師母阿婆和最小的徒弟阿勇相依為命生活在土樓,而瓊花又早年病逝,把石頭託付給了雲花。七年後,土樓春分祭祖,人們祈望親人平安。出沒深山的土匪覬覦土樓的富足,不斷騷擾滋事。這一日土匪綁架了石柱、石頭,限日交出高額贖金,土樓人紛紛相助,但只湊足放一人的錢,究竟先放誰,這個殘忍的決擇擺在了孩子們的母親——雲花面前。這個善良的客家阿媽,毅然決定先贖回石頭。阿勇率三青年深入虎穴救出石柱,卻中了土匪埋伏,石柱中彈而亡。阿勇恨自己沒保護好石柱,對雲花萬分歉疚。一年後,阿水回到土樓,阿婆、雲花方知師傅和阿山早在下南洋時遇風暴葬身大海。阿水想帶走石頭,阿勇為保護雲花不再受傷害,奮力阻攔。阿水得知雲花舍親子救養子,感動不已,又決定讓石頭留下。孩子的走與留,這個抉擇又一次擺在雲花面前,土樓里又一次出現感人肺腑的場景,讓人唏噓不已。
歌劇《土樓》劇照歌劇《土樓》劇照

演出活動

從2011年8月在福建首演,到2012年在國家大劇院演出。
2012年4月福建首部大型原創歌劇《土樓》應邀參加國家大劇院第四屆歌劇節,並為在北京舉辦的福建省藝術周揭幕。

主演感言

王慶爽說,《土樓》帶給大家的是老一代華僑華人創業史,這部劇可以讓子輩們知道,父輩在外艱苦打拚,灑下辛勤汗水,甚至是生命的代價,才有如今的生活。
據王慶爽介紹,氣勢宏偉、生動逼真的舞台場景是該劇的亮點之一。該劇將真實“土樓”按照1:1比例搬上了大劇院的舞台,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力與衝擊力,讓人仿佛身臨其境,“這是一部很有氣場的戲”。
王慶爽說,《土樓》的陣容十分強大,由中國戲劇界“金牌導演”、12次文華獎獲得者陳薪伊導演;著名指揮家鄭小瑛指揮;福建省歌舞劇院一級編劇吳蘇寧編劇、著名作曲家莫凡作曲;張慶山、吳雪潤、宋史強分別負責舞美、服裝及燈光設計;“華人第一男高音”莫華倫和當今最活躍的青年歌唱家之一孫礫擔任主演,飾演老伯的張建魯、飾演阿婆的劉珊也是中國歌劇界的著名藝術家。王慶爽表示,與這些知名藝術家一起演出很過癮、很開心。

社會影響

2011年8月下旬,歌劇《土樓》在福建大劇院成功上演,人們不僅為之叫好,更為之震驚。正如省委書記孫春蘭所說,《土樓》弘揚了土樓文化,弘揚了客家文化,弘揚了中華文化,弘揚了主旋律。龍巖市委書記張健、市長黃曉炎一直關心歌劇《土樓》,對歌劇《土樓》也給予充分肯定。為什麼一部歌劇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透過這一文化現象,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幅“文化春天”的美麗景色。
文化的自信與自覺
2000年大型交響樂《土樓迴響》在第16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上成功上演,博得海內外客家鄉親的陣陣掌聲,如果說這是對土樓文化,客家文化的一次大膽嘗試,那么在時隔10年之後看到的歌劇《土樓》,則是展示出一種文化的自信和自覺。
作為客家民居,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承載體——土樓,究竟用何種藝術形式來演繹為好?土樓作為一種古老的建築,能否走上神聖的藝術殿堂?這曾經是人們一直探索的課題。
人們常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其實這裡有一個關鍵,那就是不僅要了解、熟悉、熱愛本民族的,還要讓其走向世界。為此,這些年,龍巖市致力於打造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和客家文化,從而也為土樓文化、客家文化的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正是基於此,2010年5月赴台演出、2011年2月《土樓神韻》走進國家大劇院引起轟動後,人們似乎覺得已十分了不起了,誰知時隔半年,同樣以土樓為題材的歌劇《土樓》在福建大劇院再次一舉走紅,這不單表現出決策者們的一種能力,更是展現出決策者對土樓文化、客家文化的一種信心,一種自覺。
從藝術創作看,作為同一題材,可以用不同形式來演繹。但是,要讓每一部作品都能獲得成功,則是很難的,也是十分少見。尤其是在藝術演出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作為純藝術的歌劇,作為“舶來品”,更是面臨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客家原生態風情歌舞集半年前才在北京引起轟動,再推出歌劇《土樓》所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作為永定決策者或許對藝術不是在行,或許對歌劇也了解不多,但他們毫不猶豫再次作出了決策,敢於冒這一“風險”,應該說,最關鍵是他們對土樓文化、對客家文化的自信,正因為有這種自信並把它轉變為一種自覺,也才有正確的決策。他們這一實踐也正是踐行了胡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提到的“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正因為有了自信與自覺,永定在打造歌劇《土樓》上也表現出全縣上下同心同德、齊心協力的喜人景象。
保護好、傳承好、運用好
2010年春節,胡總書記在視察永定客家土樓後一再叮囑要“保護好、傳承好、運用好”土樓文化、客家文化。應該說歌劇《土樓》正是龍巖市和永定縣決策者落實胡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的最好詮釋和具體行動。
土樓作世界文化遺產,凝聚了龍巖市和永定縣歷屆班子和人們的共同努力。應該說,這些年為了保護土樓,保護好祖先留下的這份珍貴遺產,龍巖市和永定縣歷屆班子作出了巨大的貢獻。2008年,土樓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對決策者來說是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挑戰首先來自於保護的責任更大了,傳承的任務更艱巨了,運用的要求更高了。機遇首先來自胡錦濤總書記視察了土樓,並作出了重要指示,從而為土樓的保護、傳承、運用指明了前進方向。在機遇和挑戰面前,新一任的永定決策者也充分展示出他們的決心,他們的魄力,他們的務實作風。保護是為了傳承,傳承是最好的保護。於是,把土樓做強做大,決策者們邁出了關鍵的一步。我們欣喜地看到,永定在致力改善交通設施的同時,也在著力打造最佳旅遊目的地。永定在加大土樓本體維修保護的同時,也在大力挖掘土樓文化的豐富內涵,大力提升客家精神。
如果說保護是基礎,傳承是關鍵,那么運用好則是最佳的選擇與最佳的效果。永定縣的決策者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提出了讓文化舞動土樓、舞動永定的思路。於是,他們大膽地把由本土導演、本土演員排演的原創客家原生態風情歌舞《土樓神韻》一步步從龍巖推向廈門,再推向省城福州,最後推向北京,走進國家大劇院,他們終於獲得了成功。為“運用好”作了有益嘗試。於是,當永定決策者把目光轉向歌劇《土樓》時,儘管人們或許有疑惑,但在運用好這一認識上他們是一致的,在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品牌上行動是一致的,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又一次在運用好上創下了奇蹟。
變文化優勢為發展
永定是著名的礦區、煙區,長期以來,煤炭、烤菸、水泥構成了永定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無疑,把自然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曾讓永定人為之興奮,並由此開闢了一條致富之路。
然而,當人們過度依賴自然資源時,不僅是帶來對環境的破壞,更重要的是人們在發展中背上了依賴自然資源的包袱,在某種意義上是一方面助長了“小富即安”;另一方面阻礙了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由此,當決策者在引導人們發展文化旅遊時,已不僅僅是為了提升第三產業的比重,已不僅僅是尋找新的經濟成長點,重要的是轉變經濟成長方式,重要的是破解嚴重束縛永定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思想枷鎖。然而要衝破這一束縛,遠比修一條路、建一個企業難得多,但決策者凝心聚力,心無旁騖,終於打破堅冰,迎來了文化之旅的遠航。
談起如何實現這一轉變時,永定縣委書記毛高良十分高興地說,這首先得益於龍巖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發展戰略,品牌戰略。他說,龍巖市第四屆黨代會提出建設“文化龍巖”,這為讓文化舞動永定,讓文化在永定社會經濟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唱主角吹響了“集結號”。
永定縣縣長劉先裘雖然從市旅遊局局長崗位到永定任職時間不長,但他對土樓有著特殊情感,對發展文化旅遊情有獨鐘。於是,他憑著一股腳踏實地、敢幹敢闖的精神在打造土樓“五A”旅遊景區上,在打造“文化永定”上再創佳績。
歌劇《土樓》雖然暫時謝幕,但由歌劇《土樓》引出的話題,以及給人們觀念上帶來的變化,已遠遠超出歌劇本身。歌劇《土樓》如同春風吹拂,它不僅吹起打造“文化龍巖”春天號角,也將伴隨著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勝利召開,在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大舞台上再次演繹著土樓的春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