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咂酒

土家咂酒

土家咂酒是指土家人咂酒待客。咂酒的吃法,是很講究的。宴客時,在堂屋正中擺放兩張一合的“廂桌”,取出釀存的咂酒,裝在專門的壇內,放於廂桌的下席位,衝上滾開水,插入通節的細竹竿。酒就準備好了。用開水沖兌咂酒,要不欠不溢,剛滿壇口,謂之“正好”,取圓滿不虧之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家咂酒
  • 含義:土家人咂酒待客
  • 別名:咂抹壇
  • 用處:款待親朋至友
詩文引介,具體情景,咂酒待客,

詩文引介

富有詩意的土家族咂酒習俗
巫峽中心郡,巴城四面風。
薰草鋪坐席,藤枝注酒鐏。
蠻歌聲坎坎,巴女舞蹲蹲。
這是白居易唐憲宗元和年間赴忠州任刺史路過三峽時,作的一首描寫土家咂酒宴會場面的詩,題為《巴氏春宴》。咂酒,土家人稱之為“咂抹壇”。“咂”是吸吮的意思,指用一種藤枝或竹竿飲酒;“抹壇”,是揩抹酒罈的意思,指用毛巾擦拭溢了酒的壇面。土家人款待親朋至友,以吃咂酒為敬。在土家食文化中,咂酒集飲食、聚會、娛樂於一體,頗具特色。
板屋團團坐,歡呼挈一瓶。
白波卷細管,紅友吸仙西靈 。
戶小陴筒醉,魂招楚澤醒。
底須杯在手,曲部未圖形。
這首《咂酒》是土家容美(今五峰、鶴峰一帶地區)改土歸流以後,鶴峰第一任知州毛峻德在鄂西參加土家咂酒宴會後寫的。據《長樂縣誌》記載:“土俗尚咂酒”,“其釀法於臘月取稻穀,包穀並各種穀物配合均勻,照尋常釀酒之法釀之。釀成摻燒酒數斤,置大瓮內封緊,俟來年暑月,開瓮取糟置壺中,沖以白沸湯,用細管吸之。味甚醇厚,可以解暑。”清代鶴峰知州何學清有一首《咂酒》是這樣寫的:
釀成貯到經年美,試食尤於夏日宜。
莫惜我須低首就,可知人慮入喉遲。
暢杯頗勝傳荷柄,勸醉爭禁唱竹枝。
蘆酒鉤藤名號舊,漫因苗俗錯題詩。

具體情景

過去,咂酒在一般土家百姓中並不普遍,主要流行於土司和土家大姓及名門望族中。因此吃咂酒又是土家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菜,做成十碗八扣,用蓮花大碗盛裝。菜的品種,主要為雞、鴨、魚、豬、牛、羊及蔬果之類的當地產品。各樣菜的出菜次序和擺法,都有嚴格的規矩。最有特色的菜,是一碗“壓桌肉”,其片大而厚,兩端以蓋住碗口為度,稱為“過橋”即現在土家人稱的“蓋碗肉”。酒、菜上齊後,在上座位和左右兩旁放上筷子,然後擺椅請客入席,在席位安排上,主人上座,客列兩旁,下席位不設座,為主婦敬酒位。這與土家人一般尊客上座,主陪旁席的禮節不同。主、客坐畢,主要就請主婦出來敬酒,酒宴正式開始。一首《竹枝詞·咂酒歌》寫得格外生動:
蠻酒釀成撲鼻香,竹竿一吸勝壺觴。
邊橋豬肉蓮花碗,大婦開壇勸群嘗。

咂酒待客

土家人咂酒待客,都是從肅靜開始,到酣暢淋漓,盡歡而散。雖然每一飲一注水,酒越飲越稀薄,但每宴都要醉倒不少人。清代長樂(今五峰)縣令李煥春有一首《竹枝詞》,就是土家山寨做客吃咂酒酒後,帶著幾分醉意寫下的:
糯谷新熬酒一壺,吸來可勝碧筒無?
詩腸藉此頻澆洗,醉詠山林月不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