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十三寨

土家十三寨

土家十三寨(國際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新建村,東鄰小南海地震遺址公園,南鄰八面山自然風景區,西過茨竹溪連線武陵仙山,北接渝鄂勝景雞公山,距黔江主城區約30公里,景區面積為6.5平方公里,有13個典型的土家院落,這裡集居生活著200多戶近1000名土家族人。

十三寨沿板夾溪兩岸分布,寨子以半包圍品字形、全包圍四合院、吊腳樓多種樣式。屋頂花屋脊和翹角,四周欄桿走廊,雕欄花窗。原始的土家吊腳樓民居,原生態的生產生活方式,原味的土家民俗風情,山水風光、農耕田園、土家民居、民風民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土家十三寨
  • 地理位置: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新建村
  • 占地面積:6.5平方公里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資源,歷史來源,主要特色,

基本信息

3.3萬次播放
00:23
中國最大最美的土家原生態集居帶“土家十三寨”
沿板夾溪逆流而上,從後壩新街附近的學堂灣開始,至板夾溪發源地雞公山腳的譚家院子,分布著13個原始古樸的土家山寨,土家人在此逐水而居,聚族成寨,形成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土家民居群落,並成為土家族首個被批准立項建設的民族生態博物館——武陵山民俗生態博物館。景區面積6.5平方公里,景區內公路里程6.3公里,生活著近200戶800人。桿欄式木結構吊腳樓為十三寨的主要特色,每寨居民少則十餘家幾十口人,多則幾十家上百人,多以姓氏為寨名。
土家十三寨沿板夾溪兩岸分布,或處平壩或據坡地,錯落有致,形態各異。寨子布局以半包圍品字形、全包圍的四合院交叉組合,吊腳樓形態有全吊型、半吊型等多種樣式。瓦屋頂均有花屋脊和翹角,四周設欄桿走廊,雕欄花窗。吊樓下多為豬圈、牛欄,或用來安置碓磨,堆放柴禾雜物等。這裡有紅豆杉、鐵尖杉、香柏、紫柏、香樟、楠木、銀杏等珍貴樹種,也有黃猴、麂子、野豬等國家保護動物。土家十三寨保留了原始的土家吊腳樓民居,原生的生產生活方式,原味的土家民俗風情,山水風光、農耕田園、土家民居、民風民俗,構成板夾溪十三寨的旅遊特色,2015年被評為“重慶十佳避暑休閒目的地”。

資源

神奇溪水潤萬物。十三寨里有一條小溪叫板夾溪,溪水清澈,依山繞寨,潺潺流淌,滋潤萬物,兩邊群山聳峙,山形奇特,一座座綿延不斷的青山,像神女,像情郎,像獅子……鬼斧神工。岸上田土阡陌縱橫,分布在板夾溪畔,春日油菜花海,夏日稻香遍野,構成優美的田園風光。這裡是天然的動植物王國,有紅豆杉、香柏、紫柏、楠木、銀杏等珍貴樹種,還有猴、麂子、野豬等國家保護動物。

歷史來源

152年前地震遺址小南海、阿蓬江神龜峽,大都耳熟能詳。除了這些,在黔江後壩還有國內最原始的土家寨也灰常值得一去的喲。在這6公里多山溝中,聚集了20多個土家山寨,其中人口集中的大寨子13個。這些村落中分別聚集著張、呂等姓氏的土家族,每個村寨基本都以一個姓氏為主。這13個村寨是當前該市保存最完好的土家風貌。這裡還保存著碾房、水車等農耕特色文化,土家原始的生活風貌。

主要特色

民間工藝傳九州。在十三寨,西蘭卡普、繡花鞋墊、民族服裝等土家手工商品琳琅滿目。土家婦女都有手工製作鞋墊、布鞋的刺繡手藝,而這些手藝是土家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
民族歌舞似海洋。土家族人好客是出了名的。在十三寨,隨時都能聽到村民唱山歌。據了解,十三寨的村民能歌善舞,這裡的山歌還被列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十三寨里有民間文藝表演隊,隊員由30多位村民組成,每逢大型活動他們就會參加表演。
科普文化定三寨。在寨子裡的擺手堂,存有當地名人呂懋哉先生轉抄的《身世金箴》、《祭文範本》、《安安送米》和《三孝記》等。在《身世金箴》里有“勸戒洋菸賦”,文中論述舉例證明吸洋菸之害處。還有《種花》、《種竹》、《種瓜》和《雞公山》、《小南海》等自作文章,記載了數百年的耕作技術及百科知識,為十三寨之百科全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