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團聚體

土壤微團聚體

土壤微團聚體亦稱微結構。土壤單粒通過凝聚和膠結作用形成直徑小於0.25mm的結構單位,它是構成大團聚體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土壤團聚體的數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壤微團聚體
  • 外文名:soil microaggregate
發展,意義,測定方法,

發展

直到20世紀70年代,由於掃描電子顯微鏡等一些高解析度觀測儀器的問世及其在土壤學中的套用,土壤微團聚體研究才向微觀方向發展,不僅區分各級大小微團聚體的性質、含量和分布,而且能鑑別由黏土片不同排列所形成的各種微結構的形態及其對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意義

套用微團聚體組成和機械組成資料,不僅能判斷兩者間的內在聯繫,而且能計算出土壤結構係數、分散係數和團聚度等有用的物理參數。土壤微團聚體的含量和分布對土壤一系列物理性質都有重要影響。
土壤微團聚體的測定,有助於了解土壤中由原生顆粒所形成的微團聚體在浸水狀態下的結構性能和分散強度,根據土壤中有效微團聚體測定結果與土壤顆粒結果中小於0.001mm部分的含量,可以計算出土壤速效養分的測定的分散係數和結構係數。分散係數越高,表明土壤微結構的水穩性越低,保水保肥能力就受很大影響。在農業生產中可以增加有機肥、砂粘互摻、施入結構改良劑等措施,以提高土壤結構性能。

測定方法

土壤微團聚體的測定採用物理機械的方法。
1 樣品處理 
稱取風乾並通過2mm篩孔的土樣10克,放入250ml塑膠瓶中,加150蒸餾水,浸泡24小時;
2 懸液製備 
用塞子將瓶子擰緊,安裝在水平振盪機上,200rpm振盪2小時; 將孔徑為0.25mm的篩子放在漏斗上,又將漏斗放在1000ml量筒上,把瓶中己分散的土壤懸液通過篩子洗入量筒中,直至篩下流出的水澄清為止,切不可用橡皮頭玻璃棒去摩擦土粒; 將大於0.25mm的砂粒移入己知重量的鋁盒(或燒杯)中,烘乾稱重; 
3.樣品懸液的吸取 
(1)將己洗入沉降筒內的懸液加蒸餾水定容至1000ml,放在平穩的檯面上,用另一隻1000ml沉降筒,盛水至刻度,插入溫度計,隨時測量水溫,根據此溫度按司托克斯公式計算各粒級在水中沉降25cm、10cm、7cm所需要的時間,即為吸液時間(選取一個深度即可); 
(2) 用攪拌棒攪拌懸液1分鐘,上下各30次,攪拌停止立即計時,為開始沉降時間; 
(3)在規定時間到達前30秒將吸管放在沉降筒的液面下規定深度,在規定時間前10秒開始吸液25ml,吸液在20秒內完成,不可太快; 
(4)將吸取的懸液洗入有編號的已稱重小燒杯中,並用蒸餾水洗盡吸管內壁附著的土粒,全部移入小燒杯中; 
(5)小燒杯放在電熱板水浴鍋上蒸乾,然後在105—110度下烘乾6小時,冷卻,稱重。
4 結果計算 
x%=gv×1000×100/(g×v)
  x-----小於某顆粒徑土壤顆粒重量(%) 
   gv-------25ml懸液中含有小於某粒徑土壤顆粒的重量(克) 
     g--------烘乾樣品重(克) 
     v--------吸管容積(常用的為25毫升) 
2—0.25mm粒徑顆粒含量百分數的計算:百分比%=2—0.25mm粒徑顆粒烘乾重(克)×100/烘乾土重(克)。
5 注意 
(1)按機械組成國際制分類時,過2mm篩風乾土,其它制式則用過1mm篩風乾土; 
(2)有機質含量高時,在機械組成測定時則要先加雙氧水去除有機質; 
(3)要計算微團聚體穩定性,則要兩部分取相同的分類標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