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地質學名詞)

土地(地質學名詞)

土地是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的大氣、土壤與基礎地質、水文與植物以及動物,還包含這一地域範圍內過去和現在人類活動的種種結果,就人類目前和未來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響。中國地理學家普遍贊成土地是一個綜合的自然地理概念。認為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種自然要素在內的自然綜合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地
  • 外文名:land;soil;territory;ground
  • 別稱:陸地、土壤、泥土
  • 類別:視地理情況而定
  • 顏色:黑色、黃色、土黃色、紅色等
土地的定義,管理角度的土地,土地的特性,土地的自然特性,土地的經濟特性,土地資源的特點,土地的分類,一級類土地,土地的價格,土地的四大功能,套用,中國,外國,
土地(Land)是由地球陸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範圍內的岩石、礦藏、土壤、水文、大氣和植被等要素構成的自然綜合體。中國地理學家普遍贊成土地是一個綜合的自然地理概念。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種自然要素在內的自然綜合體”。
作為自然物的土地是逐漸由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生態環境要素轉化為人的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日益作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自然資源寶庫,而成為一切生產資源和生產資料的源泉和依託;並使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要素的土地轉化為人工自然資源和人工生態環境要素而成為自然資源綜合體,使土地不僅具有使用價值,而且還有了價值(勞動價值)。

土地的定義

狹義的土地,僅指陸地部分。較有代表性的是土地規劃和自然地理學家的觀點。土地規劃學者認為:“土地是指地球陸地表層,它是自然歷史的產物,是由土壤、植被、地表水以及表層的岩石和地下水等諸多要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自然地理學者認為:“土地是地理環境(主要是陸地環境)中互相聯繫的各自然地理成分所組成,包括人類活動影響在內的自然地域綜合體。”
土地土地
廣義的土地,不僅包括陸地部分,而且還包括空氣海洋……。較有代表性的是經濟學家的觀點。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指出:“土地是指大自然為了幫助人類,在陸地、海上、空氣、和熱各方面所贈與的物質和力量。”美國經濟學者伊利認為:“……土地這個詞……它的意義不僅指土地的表面,因為它還包括地面上下的東西。”由於土地概念涉及並影響世界各國,所以聯合國也先後對土地作過定義。197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荷蘭瓦格寧根召開的農村進行土地評價專家會議對土地下了這樣的定義:“土地包含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以上和以下的大氣、土壤及基礎地質、水文和植被。它還包含這一地域範圍內過去和目前人類活動的種種結果,以及動物就它們對目前和未來人類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響”;1975年,聯合國發表的《土地評價綱要》對土地的定義是:“一片土地的地理學定義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個特定地區,其特性包含著此地面以上和以下垂直的生物圈中一切比較穩定或周期循環的要
正在耕種的土地正在耕種的土地
素,如大氣、土壤、水文、動植物密度,人類過去和現在活動及相互作用的結果,對人類和將來的土地利用都會產生深遠影響。”
乾涸的土地乾涸的土地

管理角度的土地

從土地管理角度應當怎樣定義土地呢?原國家土地管理局1992年出版的《土地管理基礎知識》中這樣定義土地:“土地是地球表面上由土壤、岩石、氣候、水文、地貌、植被等組成的自然綜合體,它包括人類過去和現在的活動結果。”因此,從土地管理角度,可以將土地看成是自然的產物,是人類過去和現在活動的結果。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自然特性

土地的自然特性是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屬性。土地的自然特性有:
1、土地的不可替代性。地表上絕對找不出兩塊完全相同的土地。任何一塊土地都是獨一無二的,故又稱土地性能的獨特性或差異性。其原因在於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及自然、人文環境條件的差異性。即使是位於同一位置相互毗鄰的兩塊土地,由於地形、植被及風景等因素的影響,也不可能完全相互替代。
2、土地面積的有限性。土地不能像其它物品一樣可以從工廠里不斷製造出來。由於受到地球表面陸地部分的空間限制,土地的面積是有限的。正像馬克思所說的那樣,它不能像工業生產中那樣隨意增加效率相同的生產工具的數量,即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數量。列寧曾指出:“土地有限是一個普遍現象。”人類可以圍湖或填海造地,但這只是對地球表層土地形態的改變。從總體看,人類只能改變土地的形態,改善或改良土地的生產性能,但不能增加土地的總量。所以,人類必須充分、合理地利用全部土地,不斷提高集約化經營程度,在不合理利用的情況下,土地將出現退化,甚至無法利用,從而使可利用的土地面積減少。
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亦稱不可移動性,是土地區別於其它各種資源或商品的重要標誌。我們可以把可移動的商品如汽車、食品、服裝以及可移動的資源如人力、礦產等,由產地或過剩地區運送到供給相對稀缺或需求相對旺盛因而售價較高的地區。但我們還無法把土地如此移動。
4、土地質量的差異性。土地的特性和質量特徵,是土地各構成要素(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等)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總體效應和綜合反映。地理位置不同,地表的氣候、水熱對比條件不一樣,地質、地貌對其具有再分配的功能,使得地表的土壤、植被類型也隨之發生變化,因而造成土地的巨大自然差異性。這種差異性不僅存在於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範圍之內,即使在一個基層生產單位內也同樣存在著。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人類對土地利用範圍的擴大,這種差異性會逐步擴大,而不是趨於縮小。土地的空間差異性,要求人們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各類土地資源,確定土地利用的合理結構與方式,以取得土地利用的最佳綜合效益。
5、土地永續利用的相對性。土地利用永續性有兩層含義:作為自然的產物,它與地球共存亡,具有永不消失性;作為人類的活動場所和生產資料,可以永續利用。但土地的這種永續利用是相對的,只有在利用中維持了土地的功能,才能實現永續利用。

土地的經濟特性

土地的經濟特性指人們在利用土地的過程中,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方面表現出來的特性。包括:
1、土地經濟供給的稀缺性。兩層含義:其一,給人們從事各種活動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其二,特定地區,不同用途的土地面積也是有限的,往往不能完全滿足人們對各類用地需求。
2、土地用途的多樣性。對一種土地的利用,常常產生兩個以上用途的競爭,並可能從一種用途轉換到另一種用途。這種競爭常使土地趨於最佳用途和最大經濟效益,並使地價達到最高。這就要求人們在利用土地時,考慮土地的最有效利用原則,使土地的用途和規模等均為最佳。
3、土地用途變更的困難性。土地用途的變更一般要經過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的同意,經過一定的審查程式才能完成。
4、土地增值性。一般商品的使用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是不斷地折舊直至報廢,而土地則不同,在土地上追加投資的效益具有持續性,而且隨著人口增加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對土地的投資具有顯著的增值性。
5、土地報酬遞減的可能性。在技術不變的條件下對土地的投入超過一定限度,就會產生報酬遞減的後果,這就要求人們在利用土地增加投入時,必須尋找在一定技術、經濟條件投入下投資的適合度,確定適當的投資結構,並不斷改進技術,以便提高土地利用的經濟效益,防止出現土地報酬遞減的現象。土地報酬遞減規律是房地產開發商確定商品房開發層數的重要因素。
6、土地的產權特性。不同的權力附加意味著土地價值巨大的差異,土地的價值更多地取決於土地上附加的權益。
7、土地的不動產特性。與土地位置的固定性關聯,且需求一般為剛性需求,價值量也較大。

土地資源的特點

1、土地面積絕對數量大,相對數量小
我國土地面積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15,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只達世界人均占有土地數的29%,是澳大利亞人均土地的1.8%,加拿大人均土地的2.4%,俄羅斯人均土地的7.0%,美國人均土地的21%。人均耕地、人均有林地和人均草地面積均比世界同類指標少60%~80%,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居於後列。
2、後備土地資源有限
3、土地類型多樣,山地多於平地;
4、農地分布不均勻;
5、森林覆蓋率低;
6、土地質量較差;
7、水土資源不平衡。

土地的分類

根據土地的性狀、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性,按照一定的規律,將土地歸併成若干個不同的類別。
中國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種分類:
1.按土地的自然屬性分類,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進行分類;
2. 按土地的經濟屬性分類,如按土地的生產水平、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等進行分類;
土地污染土地污染
3.按土地的自然和經濟屬性以 及其他因素進行的綜合分類,如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種分類的基礎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7年發布《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根據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蓋特徵等因素,將中國土地分為了12個一級類、57個二級類。

一級類土地

12個一級類土地是: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土地。
根據《土地管理法》,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

土地的價格

土地價格實際上是土地經濟價值的反映,是為購買獲取土地預期收益的權利而支付的代價,即地租的資本化。
按土地產權性質劃分可分為土地所有權價格、土地使用權價格、租賃權價格、抵押權價格和其他權利價格;
按形成方式可分為交易價格、理論價格評估價格
按管理手段可分為申報價格和公告價格;
按存在形態可分為生地價格、熟地價格、毛地價格和淨地價格;
按交易方式可分為拍賣價格、招標價格、協定價格和掛牌價格;
按使用目的可分為買賣價格、租賃價格、抵押價格、課稅價格和征地價格。

土地的四大功能

土地有四大功能:一是生物質的生產功能;二是城鄉環境的調節、淨化、循環、緩衝等生態服務功能;三是維持農民的基本生計功能服務;四是支撐城市社會經濟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空間需求。

套用

中國

常用土地面積換算公式
1 畝 = 6 0平方丈 = 6000平方尺
1 畝 = 666.6666666平方米 = 0.0666666公頃
1 公頃 = 10000 平方米(square meters)
1 公頃 = 100 公畝(ares)
1 公頃 = 15 畝=100公畝=10000平方米
1 公頃 = 2.4710538 英畝(acres)
1 公頃 = 0.01 平方公里(平方千米)(square kilometers)
1 公畝 = 100平方米
1 坪 = 3.30579平方米(台灣)
換算口訣
(1)平方米換為畝,計算口訣為“加半左移三”。1平方米=0.0015畝,如128平方米等於多少畝?計算方法是先用128加128的一半:128+64=192,再把小數點左移3位,即得出畝數為0.192。
(2)畝換平方米,計算口訣為“除以三加倍右移三”。如要計算24.6畝等於多少平方米,24.6÷3=8.2,8.2加倍後為16.4,然後再將小數點右移3位,即得出平方米數為16400。

外國

1 英畝 = 0.004047 平方公里
1 英畝 = 0.404686 公頃
1 英畝 = 40.468648 公畝
1 英畝 = 1224.176 601坪
1 英畝 = 160 平方桿
1 英畝 = 4046.864 798 平方米
1 英畝 = 4840 平方碼
1 英畝 = 43560 平方英尺
1 英畝 = 6272640 平方英寸
1 平方公里 = 247.105 英畝
1 公頃 = 2.471 049 英畝
1 公畝 = 0.024 710 英畝
1 坪 = 0.000 817 英畝
1 平方桿 = 0.006 25 英畝
1 平方米 = 0.000 247 英畝
1 平方碼 = 0.000 207 英畝
1市畝 = 0.1648英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