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與農民

土地與農民

《土地與農民》是共產主義先驅者李大釗於1925年12月30日創作的關於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文章。《土地與農民》論述了農民在中國的重要地位和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重大意義,受到毛澤東同志的重視,他把此文編入《農民問題叢刊》,作為農民運動講習所的教材。

基本介紹

內容梗概,內容解讀,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內容梗概

全書圍繞中國歷史上平均地權運動、中國今日農民破產的趨勢、農民中最多數量困苦的階級——自耕農與佃農、耕地農有、農民的要求及我們怎樣在農村工作等五個重點問題進行了說明,論述了農民在中國的重要地位和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重大意義。

內容解讀

在這篇文章里,李大釗採用了自己的農村階級分析方法,將農民分為富農、中農、小自耕農和佃農四個階級。但是,中國的農業經營是小農的經濟,故以自耕農,佃農及自耕兼佃為最多。通過對屬於不同階級農戶所占有的土地面積,人口勞力,農具,收入租稅額等進行了比較和分析後,李大釗提出:“農民中最多數量困苦的階級是自耕農和佃農,在這種情況下,‘耕地農有’便成了廣眾的貧農所急切要求的口號。”因此,國民革命必須將其作為一個重要內容加以解決。那么,如何實現“耕地農有”呢?歷史證明,靠其他階級用和平方法是行不通的。“耕地農有”必須和工農民眾的革命運動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此他明確指出:“中國今日的土地問題……有待於中國現代廣大的工農階級依靠革命的力量以為之完成。”李大釗還滿懷熱情地為我們描繪出一幅未來農村的美好前景:“苟能按耕地農有的方針,建立一種新土地政策,使耕地盡歸農民,使小農場漸相連結而為了廣大農場,使經營方法漸由粗放的以向集約的,則耕地自敷而效率益增,歷史上久久待決的農民問題,當能謀一解決。”

創作背景

“耕地農有”是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核心。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發展農業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生產要素。近代中國社會問題,實際上是農民問題,農村問題的中心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關鍵是土地問題,正如毛澤東埃德加斯諾所說:“誰贏得農民就能贏得中國,解決了土地問題就能贏得農民。”中國自秦漢以來,一直都存在著土地問題。歷代統治者為緩和階級矛盾,也對土地占有數量有所限定,如王莽時頒布的限田令,並對違法者處死刑。但是,封建統治階級的本質,決定了他們不會也不可能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近代土地問題更加突出。為了從理論上對土地問題給予回答,李大釗於1925年12月30日在《政治生活》上發表了《土地與農民》。
李大釗撰寫的《土地與農民》李大釗撰寫的《土地與農民》

作者簡介

李大釗(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黨主要創立人之一,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共產主義者之一,是中國國民黨第一屆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之一,也是在北伐時期推翻北洋軍閥政府的要角之一,同時為共產國際的成員及其在中國的代理人。
李大釗李大釗
李大釗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學習政治經濟。1913年冬,李大釗懷著憂國憂民的情懷,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當日本帝國主義向袁世凱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後,他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總會的愛國鬥爭,他起草的《警告全國父老書》的通電迅速傳遍全國,他也因此成為舉國聞名的愛國志士。1916年李大釗回國後,積極參與正在興起的新文化運動。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和啟發了李大釗,他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章和演說。他宣稱:“試看將來的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發表了《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再論問題與主義》等幾十篇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釗在北京大學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10月,在李大釗發起下,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建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的工作。在黨的三大和四大,都當選為中央委員
1926年3月,李大釗領導並親自參加了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鬥爭。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製造了“三·一八”慘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釗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繼續領導黨的北方組織堅持革命鬥爭。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闖進蘇聯大使館駐地,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
1927年4月6日,奉系軍閥張作霖勾結帝國主義,闖進蘇聯大使館駐地,逮捕了李大釗等80餘人。李大釗備受酷刑,在監獄中,在法庭上,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4月28日,軍閥不顧廣大人民民眾和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和譴責,悍然將李大釗等20位革命者絞殺在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