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心理治療

團體心理治療,一般是由1~2名治療師主持,治療對象可由8~15名具有相同或不同問題的成員組成。治療以聚會的方式出現,可每周1次,每次時間1.5~2小時,治療次數可視患者的具體問題和具體情況而定。在治療期間,團體成員就大家所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觀察和分析有關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與行為反應、情感體驗和人際關係,從而使自己的行為得以改善。

簡介,基本原則,有效原理,團體的情感支持,群體的相互學習,群體的正性體驗,重複與矯正“原本家庭經驗”與情感,分類,發展階段,依賴期,衝突期,親密期,療效因子,參加團體治療的條件,團體心理治療的目標,主要適應症,專家觀點,

簡介

團體心理治療,一般是由1~2名治療師主持,治療對象可由8~15名具有相同或不同問題的成員組成。治療以聚會的方式出現,可每周1次,每次時間1.5~2小時,治療次數可視患者的具體問題和具體情況而定。
在治療期間,團體成員就大家所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討論,觀察和分析有關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與行為反應、情感體驗和人際關係,從而使自己的行為得以改善。
團體心理治療的主要特色在於隨著時間的進展,團體成員自然形成一種親近、合作、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團體關係和氣氛。這種關係為每一位患者都提供了一種與團體其他成員相互作用的機會,使他們嘗試以另一種角度來面對生活,通過觀察分析別人的問題而對自己的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並在別人的幫助下解決自己的問題。

基本原則

團體治療並不像個別治療那樣有一套相對完整和系統的理論,任何一種個別心理治療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論原則建立起相應的團體心理治療方法,因此就具體的治療過程和方法,以及他們所依據的理論基礎而言,各種團體治療都有很大差異,但如果從巨觀和整合的角度來比較各派團體治療,仍可發現它們在理論上有許多共同之處。
無論那一種團體治療都強調:心理問題、行為問題、行為障礙及各種適應問題是在人際交往中,或特定的社會環境下產生、發展和維持的,那么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通過集體關係的功能來實現,這一點是團體治療所依據的最重要的理論思想。因此,各派團體治療都十分強調群體關係的重要性。
人類的生活方式總是離不開群體關係,人在出生後,首先與家庭群體共處,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先後學會與鄰居、同學、同事等許多不同的人相互交往,其中與許多生活中重要人物(如父母、配偶、老師等)的交往經驗對個體的成長有更重要的影響。個體的各種心理活動也離不開人際關係,他在與他人及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社會化的學習,逐步形成對周圍環境中的任何事物以及對自我的認知體系,他們的情緒與行為反應也總是指向環境中一定的人和事,人格的形成與發展也不能脫離與他人和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存在。
另一方面,個體的心理問題,如情緒障礙、人際關係障礙、不適應的行為方式,以及其他各種適應問題也是在社會生活不同群體關係的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某些不適應的行為方式可能是環境中不正確強化的結果;個體在亞文化環境中形成的特殊反應模式可能會使他不能很好地順應該社會的主導文化,從而產生各種適應性障礙;在某些神經症或精神病背後,也可能存在著某種特殊的家庭模式和成長經歷。
總之,各種心理問題離不開群體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利用團體治療的形式來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應該是合乎邏輯、順利成章的事。傳統的個別心理治療往往把患者同其問題產生的環境隔離出來,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心理與行為表現,以及他對自己問題的描述往往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相脫節,而團體治療則突破了這種限制,它創造了一種與患者的現實經驗緊密相連的集體關係,也為每一位患者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學習場所。
在這種治療中,患者可以依據自己與他人所形成的特殊群體為參照框架,更為真實地觀察、分析和描述自己的問題,並調動自己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往的經驗,通過與其他患者的相互作用,在別人的幫助下,更有針對性地做出生活的適應和改進。

有效原理

團體的情感支持

被他人授受與容納——個人生活在社會裡,假如不被家人、朋友或他人所接受與容納,會感動孤苦伶仃,心情無所依託。假如自己有身心上的缺陷而被人拒絕或排斥,更是難受。團體治療的基本功能就是讓參與者感覺到自己被團體裡在成員所授受,感到自己是團體裡的一份子而感到心安、有所歸屬。假如是患病的患者,由於“同病相憐”可獲得同情與授受。

群體的相互學習

交流信息與經驗——團體是傳達信息的媒介物。通過成員間的交往,可增進患者的內省力、自我理解水平和交往能力。通過角色轉變,可看到別人眼中的我,並可提高自我表達能力,增加對他人和知覺敏感性,學習如何解決衝突。

群體的正性體驗

享受群體團聚性——有些人自小沒有經歷過溫暖的家庭生活或體會親近的朋友關係,對於人際關係持有負性的看法和態度。對於這樣的人,很需要去嘗試正性的群體經驗。假如參加團體治療的成員能經由治療者的督促,逐漸建立有群體團聚性,能體會到成員相互關心,能團結一致,有共同的利害感,相互幫助,能對人與人的關係持有健康的態度。

重複與矯正“原本家庭經驗”與情感

重複與矯正“原本家庭經驗”——所謂“原本家庭群體”就是指每個人在自己小時候所體驗的家庭關係。因為家庭是個體最早期體驗的群體,稱為“原本”的群體經驗。由於人與人所經歷的家庭有所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原本群體經驗。有些人飽受父母的溫暖與照顧,經歷充滿情感與喜愛的家庭關係;有些人卻兒時被拋棄、欺負或虐待,存留下來不敢回想或怨恨的過去,特別是心情不穩定或有心理困難的人,往往有不悅的原本家庭經驗。

分類

團體心理治療的形式非常多樣:參與者可以有特定精神科診斷、也可以沒有;治療師可以參與其中、也可以作為觀察者;團體可以是開放式的、也可以是封閉式的。團體治療或許有特定主題,例如戒酒、加強對精神藥物的認識、出院準備;也可以沒有固定主題,例如人際互動團體。
(1)從團體心理治療理論上可以分為四種:
活動團體(Activity groups): 當病患無法參與以下其他團體時,可以進行這種團體來加強社會技能,例如職能復健團體。
支持性團體(Support groups): 存在主義是支持性團體的理論基礎。存在主義大師May和Yalom認為:人是能夠自我反思、超越環境的,這是一種自我意識,如果能夠擴延我們的這種自我意識就能提高豐富生活的能力。治療師所扮演的角色比較接近知識上的衛教,精神病患的家屬或許可以從這樣的團體中獲益。
問題導向團體(Problem-focused groups): 例如戒酒團體。成員彼此支持、嘗試辨認阻抗、發展出因應策略。
動力取向團體(Psychodynamic groups): 包含所有心理治療與團體治療的內涵,希望達到最終的內在改變。強調自我覺察、自我發現、自我認定和發展個人潛能,焦點也在個人內在於人際互動。
(2)從團體形式可以分為三種不同類型
結構式與非結構式團體治療:結構式團體心理治療是指事先做了充分的計畫和準備,安排有固定程式活動,讓組員來實施治療的團體;非結構式團體心理治療是不安排有程式的固定活動,對組員實施治療。
封閉式與開放式團體治療:開放式團體治療是指組員不固定,不斷更換,新組員有興趣可以隨時加入的團體;封閉式團體是指一個固定團體,從第一次聚會到最後一次活動,起組員保持不變,一起進入團體,一起結束。
同質式與異質式團體治療:同質式團體治療指團體組員本身的條件或問題具有相似性;異質式團體治療是指組員自身的條件或問題差異大,情況比較複雜,如年齡、經驗、地位極不相同的人,組員所抱有的問題也不同。

發展階段

依賴期

觀望、揣測治療師的意思;整個團體處於不確定狀態,缺乏結構、沒有議題、只有個人目標而無團體目標;病人想表現出最佳行為,表面上試著給建議、協助別人,而自己則小心翼翼、不願冒險。

衝突期

不願依賴取代原先的依賴;對治療師失望;表現成員間的衝突與競爭,會有挫敗感與憤怒情緒(表現為不準時或缺席),成員間會出現粗話、攻擊、嫁禍及不耐煩等;病人會表露負面情緒,試探團體是否值得信任。這種士氣低落及失望是團體必須付出的代價,是邁向成熟健全團體治療的必經之路。

親密期

對治療師有了更符合現實的看法,不認為他是萬能的;成員問的衝突消失,「相互靠攏」取代「相互排斥」(我能否跟其它人更親密靠近?);團體表現出更大的信任、分享(分擔)以及自我揭露。此時所表達出來的負面情緒是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在充滿支持力量架構的脈絡中所產生。

療效因子

1、利他思想:透過其對團體成員的協助而感受到自己蠻好的,或認識到自己的某些優點。
2、團體凝聚力:團體成員體驗到的一種「大家在一起」的感覺,即團隊(團結)精神。成員有被接納及不再和旁人隔離開來的感覺。
3、普同性:成員接收到其它成員也有類似問題及感受,不再認為“只有我才是這樣的”,從而降低了緊張不安的感受。
4、人際學習:成員透過他人對自己的觀感看法,從而更清楚了解自己問題的本(性)質。
5、人際學習:團體為成員提供了一定的機會,讓成員有機會以一種更能適應的方式和他人關聯、交往。團體是成員練習新的行為方式的場所,是一個實驗場。
6、引導指示:透過治療師或其它成員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給予建議。
7、情緒傾泄:成員在團體中將對過去或此時此地發生狀況的情緒釋放出來,從而使情緒得到緩解。這些情緒包括憤怒、悲傷、哀愁等,而在過去這些是很難或不可能讓它釋放出來的。
8、認同模仿:成員認為他就像團體中另一位成員或治療師,因而在行為上模仿他。
9、家庭重現:在團體中重現某些原初家庭的不良經驗,並給予矯正重整的機會。團體中新的、有效的經驗將取代既往的不良經驗。
10、自我了解:成員儘可能了解到自己行為的機制和起源,從心理上認識到自己的疾病。
11、希望灌註:成員看到其它人進步了或正在進步中,因而覺得團體是有幫助的,對團體能幫助自己產生樂觀的希望。
12、存在因素:成員最終要接受他必得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的事實。

參加團體治療的條件

1、有動機、想改變,準備好要做改變。
2、對團體治療有信心,願意參加治療。
3、有足夠的心理成熟度,能反思自己、關注他人,能耐受治療過程中暫時的不如意。

團體心理治療的目標

1、團體的目標:分為一般目標、特定目標以及每次會面的目標。
一般目標是指所有團體心理治療都具有的。例如:減輕症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養與他人相處及合作的能力、加深自我了解、提高自信心、加強團體的歸屬感和凝聚力等。
特定目標是指每個團體要達到的具體目標。例如,針對住院患者擔憂焦慮情緒的“住院生活指導團體”;針對喪親人士的“走出情緒的低谷”;針對吸菸人士的“戒菸團體”等。
隨集體的發展,每次會面目標也不同。例如:相識、增加信任、自我認識、價值探索、提供信息、問題解決等。
2、團體的目標具有導向、維持和評估的功能:對團體目標的清晰理解有助於組長選擇相關的活動,使團體活動朝一定的方向聚焦。
3、不同理論指導的團體心理治療的目標:心理分析團體治療的目標是協助組員重整人格,自我性格的完善;行為治療團體的目標是教導組員發展出一套自我管理的辦法,從而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有效處理當前和未來的問題;支持性團體治療沒有明確的目標,只要組長為團體營造和維持充滿真誠、尊重和共情的氛圍,就可以導致組員自我形象和自主行為有所改變。

主要適應症

現代團體治療主要有三種:心理治療、人際關係訓練和成長小組。心理治療的重點是補救性、康復性的,組員可以是精神患者,也可以是有心理問題的神經症病人;後兩種團體是成長和發展性的,參加者是普通人,目的是為了改善關係,發揮潛能,自我實現。團體治療已經廣泛套用在醫院、學校、企業、軍隊、監獄等領域,適於不同的人參加。

專家觀點

團體是一個微型社會的縮影,通過團體中成員之間的互動以及真實感受的反饋,了解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的模式,促使個人在人際交往中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分析自我、接納自我,改善和調整人際關係,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從而發展良好的生活適應。
團體治療由於治療同盟的建立,易使人產生歸屬感,通過設身處地的去體會其他成員的思想、情感或行為而產生共情。通過幫助他人,產生利他感,通過學習,習得一些技巧,對自信心提高、改善疾病症狀有好處。
很多時候個體諮詢做了很久都找不出頭緒的個案,放到團體裡,很快就會呈現出他的問題所在。尤其是對心理防禦比較強,性格相對偏執的患者,在團體治療里會很快暴露真實的人際模式,往往因為這些人際模式的互動給患者帶來了很大的情緒困擾和困難,從而導致很多的心理問題,團體治療中呈現出的問題(也許患者本人從來沒有意識到的)恰恰是治療和修通的非常重要的契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