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名人·孔子:中國人格的塑造者

圖說名人·孔子:中國人格的塑造者

《圖說名人·孔子:中國人格的塑造者》採用“以圖讀傳”的形式,輔以專題、名人名言欄目,並與內容同步配以生動、有趣、豐富的“知識連結”和“資料連結”,書中精選大量與孔子緊密相關的各類圖片,以簡潔大方的版式將圖片與文字有機結合,再現了孔子傳奇的一生,使讀者看到一個全新、立體的孔子,並能從中獲取豐富的人文歷史知識和深刻的人生體驗。

基本介紹

  • 書名:圖說名人·孔子:中國人格的塑造者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160頁
  • 開本:16
  • 作者:《圖說名人系列》編委會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圖說名人·孔子:中國人格的塑造者》介紹了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即農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農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華夏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商丘)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全中國各地也有是孔廟祭祀孔子。

圖書目錄

聲明遠揚
聖人出而黃河清
幼年孤苦
奉命成婚
初任小吏
慈母病逝
懷大志出仕
問禮於老聃
學樂於萇弘
魯亂去齊
樂育英才
柳下惠與魯男子
學琴於襄子
出仕為官
誅殺少正卯
夾谷會盟
周遊列國
攜高足離魯
匡城被圍
折返衛國
宋國遇險
孔子適鄭
在陳三年
三度赴衛
過晉不人
陳蔡之厄
轉往楚國
萬世師表
倦遊歸魯
制禮樂,作《春秋》
哲人永辭
孔子的教育特色
孔子的中心思想——仁
孔門弟子簡介
孔子年表

序言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生於魯昌平鄉陬邑。逝世後葬於曲阜北郊的泗水邊,即今日孔林。
據考證,孔子的祖先本是“成湯”後裔。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後,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為了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了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是魯國出名的勇士,他的原配夫人施氏未能為其生育出一個健康的兒子,因此,叔梁紇晚年休妻,再娶了年輕的顏征在,顏征在即是孔子的母親。孔子三歲時,其父叔梁紇病逝,之後,孔子的家境日益貧寒,其母將其交由外公撫養、教育。孔子天資聰穎,又極為謙虛好學,故學識日進。到青年時,孔子已經以博學知名於世,並開始廣泛招收弟子,傳授《詩》、《書》、《禮》、《樂》等古代文化典籍。其後多年,孔子為求學布道而四處遊走。

孔子五十一歲時回到魯國做官,僅用短短數月,就使魯國內政外交等各方面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恪守禮法。孔子傑出的執政能力讓齊國備感威脅,為了擠走孔子,齊國向魯國送上120匹良馬和80位女樂,使魯國國君魯定公和大臣季桓子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身系民生的孔子自然無法對此表示認同,遂攜高足離魯,開始周遊列國。

他先後到過衛、曹、宋、鄭、陳、蔡、楚等諸侯國,並曾在衛國、陳國停留了較長時間。然而,他始終沒有得到機會參與各國的政治活動,也沒有找到賢明的君主來實現自己的政治主張,一般只是被供養起來裝點門面而已,並多次備受冷遇與迫害。

孔子率弟子在外遊歷十四年,於六十八歲時回到魯國,魯國新繼位的國;君——魯哀公對他禮遇有加,但依舊沒有重用他。此時的孔子,已無心從政,只專心於教授門徒及整理文化典籍,修訂六經。

孔子七十三歲時去世,眾多弟子為他守孝三年甚或更長時間。在守孝期間,眾弟子將孔子平時所講的話經過討論辯證,寫成流芳百世的《論語》。
孔子在世時,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後,被後世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影響非常深遠。
孔子的思想體系的中心思想是“仁”,“仁”的概念在《論語》中出現百次以上,它是讀者理解孔子思想的關鍵所在。“仁”的最簡單表述就是“愛人”,即對人尊重和有同情心。孔子認為:一個人如想達到“仁”的標準,就必須“克己復禮”,通過對自己的克制和約束以提高道德水平,從而符合禮的要求。他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即不僅自己要在社會上取得自立,在事業上有所發展,還需要幫助別人做到這些。孔子的學生概括他的為人處世之道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中體現出一種關懷互助與平等相待的人文主義精神。總的來說,孔子將“仁”看作道德的最高準則,也是道德的總體。
孔子的思想兼有博大與樸實、內在與超越的特點,可以為身在浮塵之世的人們,揭示出人生的真諦與世間萬物的內在“謎底”,使其能修其內,而安其外,在紛繁混亂的紅塵中擁有一份真正的淡定與從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