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基礎設施設計模式

圖解基礎設施設計模式

基本介紹

  • 書名:圖解基礎設施設計模式
  • ISBN:978-7-115-38992-3
  • 頁數:217 
  • 出版時間:2015-05
  • 裝幀:平裝 
內容提要,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圖解基礎設施設計模式》以基礎設施構建中的需求定義階段為基礎,介紹了127個不依賴於任何特定產品,與非功能性需求實現策略、基礎設施構成要素相關的常用設計模式(119個模式+8種類型)。在講解時,還配以設計方式的示意圖以及各個模式的對比,使人既能輕鬆理解設計方式的構造與特點,還能理解各模式之間的不同,最終作出最佳選擇。

圖書目錄

第 1章 什麼是基礎設施設計模式 1
1.1 什麼是基礎設施 2
系統=應用程式+基礎設施 2
基礎設施=硬體+作業系統+中間件 3
基礎設施構建的難點 3
1.2 基礎設施故障引發的後果 4
ANA 的事例 4
索尼電腦娛樂公司的事例 4
NTT DoCoMo 的事例 4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事例 5
First Server的事例 5
1.3 基礎設施構建中哪個階段**重要 6
需求定義 6
設計 6
構建 6
測試 7
需求定義**重要 7
1.4 需求定義的重要性與難點 7
需求定義為什麼很重要? 7
功能性需求與非功能性需求 9
基礎設施需求定義的難點 9
1.5 非功能性需求等級 克服非功能性需求定義困難的工具 10
網羅一般的非功能性需求 10
定義非功能性需求的“程度” 11
1.6 基礎設施設計模式 研究能夠滿足需求的設計方式的工具 12
特點 13
一目了然 13
記載了選擇標準 13
不依賴於特定的產品 13
記載了缺點與注意事項 14
基於模式設計的步驟 14
確認需求 14
選擇設計方式 14
討論基礎設施構成 14
確認基礎設施構成 15
風險因素的確認步驟——謹防遺漏 15
提取風險因素 15
整理風險 16
討論風險應對策略 16
需求變更的應對步驟 16
確認需求與基礎設施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 17
將構成模組化 17
落實變更內容 17
1.7 本書的內容安排 17
第 2章 可用性需求的實現策略 防止系統宕機 19
2.1 可用性策略的基礎 20
預防故障 22
改善質量 22
故障保護 22
排除 SPOF 22
使用具有實際效果的產品 22
簡單化 22
運維、設定的自動化 23
套用 ITIL 23
快速恢復 23
運維體制的準備 23
運維步驟的準備 23
業務連續計畫 /業務連續管理(BCP/BCM) 24
錯誤日誌 24
調整監控項目 24
備份、恢復的設計和調優 24
編寫文檔與持續改善 25
站在讀者的角度編寫文檔 25
持續改善的過程 25
完整、徹底的確認 26
2.2 Web/AP伺服器的高可用性設計方式 27
容錯伺服器/大型機模式 27
會話共享的負載均衡模式 28
會話非共享負載均衡模式 28
備用機模式 29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30
注意點 31
DB伺服器的模式的組合 31
負載均衡的實現方式 31
通過維護服務確保可用性 31
作業系統與中間件的選擇 31
2.3 DB伺服器的可用性設計方式 32
容錯伺服器 /大型機模式 33
並列DB集群模式 33
N+1集群結構模式 33
雙機互備集群結構模式 34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35
注意點 36
業務恢復的時間 36
考慮伺服器內部部件級別的冗餘 36
考慮故障的檢測方法 36
明確各供應商之間的責任分界點和責任劃分方法.37
2.4 虛擬伺服器冗餘的設計方式 37
集群軟體模式 37
虛擬機管理器 HA功能模式 38
實時遷移模式 39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和選擇標準 40
注意點 41
關於資源分配的考慮 41
存儲設備與網路的冗餘策略 41
2.5 LAN的可用性設計方式 41
高可靠性核心交換機模式 41
動態路由模式 42
VLAN模式 43
雙機熱備模式 44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45
注意點 46
可用性策略的討論順序 46
討論切換回原設備的程式 46
準備好設計和運維體制 46
2.6 WAN的可用性設計方式 46
雙網雙工模式 47
雙網熱備模式 47
單網雙鏈路模式 48
網際網路VPN備用模式 49
ISDN備用模式 49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50
注意點 51
考慮WAN的服務內容 51
考慮WAN的連線服務種類 51
2.7 網際網路連線的設計方式 52
BGP多宿主模式 53
雙鏈路模式 53
單鏈路模式 54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54
注意點 55
2.8 數據備份的可用性設計方式 55
存儲複製模式 56
SAN存儲複製模式 57
NAS存儲複製模式 57
SAN快照模式 58
NAS快照模式 58
業務伺服器備份模式 60
業務LAN備份模式 60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61
注意點 62
各模式的備份方法 62
網路或存儲裝置的選擇 63
異地管理 63
備份次數與保存期限 63
備份對象 63
2.9 災害應對策略的設計方式 65
廣域集群模式 65
雙系統熱備DR模式 66
降級熱備DR模式 66
備份轉移模式 68
遠程鏡像方式類型 68
存儲設備遠程鏡像類型 68
軟體複製類型 69
RDBMS 複製類型 70
RDBMS 日誌傳送類型 71
備份數據傳送類型 71
檔案傳送類型 71
遠程磁帶備份類型 72
選擇類型時的注意點 73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73
注意點 74
WAN 連線的選擇 74
兩地之間的距離 74
確保數據一致性 75
運維方面的注意點 75
2.10 總結 75
第3章 安全性需求的實現策略 保護系統不受威脅 77
3.1 安全性策略的基礎 78
攻擊方式 78
加密 79
認證 80
訪問控制 81
任意訪問控制 81
角色訪問控制 81
強制訪問控制 81
網路安全性 81
引入防火牆 82
構建DMZ 82
引入 IDS 82
3.2 非法訪問應對策略的設計方式 83
防火牆模式 83
單防火牆 DMZ模式 84
雙防火牆 DMZ模式 84
DMZ+IDS模式 85
DMZ+IPS模式 86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86
注意點 88
3.3 身份認證的設計方式 88
生物認證模式 88
一次性密碼模式 89
IC卡 + 密碼模式 89
IC卡/令牌模式 90
ID密碼模式 91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91
注意點 92
制定認證伺服器的可靠性策略 92
引入備用認證方式 92
3.4 ID管理和維護的設計方式 92
單點登錄模式 92
統一ID的個別登錄模式 93
個別ID的個別登錄模式 94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94
注意點 95
3.5 信息泄露應對策略的設計方式 95
瘦客戶端模式 95
外存管理模式 96
數據加密模式 96
數據分割模式 98
通信加密模式 98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99
注意點 100
3.6
總結 100
第4章 性能與可擴展性需求的實現策略 防止系統性能下降 101
4.1 性能與可擴展性策略的基礎 102
規模調整的重要性 102
規模調整的可擴展性 103
規模調整的步驟 104
.整理性能需求 104
.理論調整 104
.實機調整 105
.硬體的比較和選擇 106
4.2 可擴展性策略的設計方式 107
擴容模式 107
升級模式 108
功能分割模式 109
集群模式 109
無共享模式 109
共享磁碟模式 110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111
注意點 113
4.3 超負荷應對策略的設計方式 113
訪問控制模式 113
資源分割模式 114
並發數控制模式 115
資源結構變更模式 115
網路頻寬控制模式 116
各模式的比較結果與選擇標準 117
注意點 117
4.4 總結 118
第5章 運用與維護性需求的實現策略
不放過系統故障 119
5.1 運用與維護性策略的基礎 120
系統監控 121
監控對象和監控項目 121
監控訊息的重要度 121
監控訊息的通知對象和通知方法 122
訊息過濾 122
訊息重要度的變換 122
測試和監控的最佳化 122
任務管理 123
自動化的範圍 123
判斷是否引入任務管理軟體 123
任務的統一管理 123
任務管理伺服器的可用性 123
任務設計規範 124
備份管理 124
構想物理故障和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