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風格派

國際風格派

國際風格派,簡稱風格派,是伴隨著現代建築中的功能主義及其機器美學理論應運而生的,這個流派反對虛偽的裝飾,強調形式服務於功能,追求室內空間開敞、內外通透,設計自由,不受承重牆限制,被稱為流動的空間。室內的牆面、地面、天花板、家具、陳設乃至燈具、器皿等,均以簡潔的造型,光潔的質地,精細的工藝為主要特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風格派
  • 簡稱:風格派
  • 特徵:光潔的質地,精細的工藝
  • 裝飾對象:牆面、地面、天花板、家具、
概述,簡單介紹,目標主張,影響,特點,代表藝術家,

概述

國際風格派起始於20世紀20年代的荷蘭,以畫家蒙德里安(P·Mondrian)等為代表的藝術流派。風格派強調“純造型的表現”,“要從傳統及個性崇拜的約束下解放藝術”。風格派認為“把生活環境抽象化,這對人們的生活就是一種真實”。風格派對室內裝飾和家具經常採用幾何形體以及紅、黃、藍三原色,間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風格派的室內設計,在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極為鮮明的特徵與個性。建築與室內常以幾何方塊造型為基礎,對建築室內外採用內部空間與外部空間穿插構成為一體的手法,並以屋頂、牆面的凹凸和強烈的色彩對物體進行強調。

簡單介紹

工業美學強調視覺的突變和任意的聯想與擴張,只要它是符合邏輯的,感情因素已變為數字元號。臥室設計是整個案例設計的情感焦點所在,在這裡看不到虛情與佼飾,真誠是個最大的符號。
工業化社會產生了“工業美學”(也有人稱為機器美學),工業美學的理念來自於工業化生產的形態和方式,可以把它追溯到“包浩斯”時代,它的形態是抽象的幾何形體和由高科技構成的力的結構,以及工業材料及其肌理效果。它的表現方式是理性和嚴格的邏輯性。工業美學的形態達到材料結構上的平衡,因而從工業美學來看它,又是完美的,工業產品能給人們帶來更大的愉悅,因而就有了“工業產品美”。工業美學強調視覺的突變和任意的聯想與擴張,只要它是符合邏輯的,感情因素在這裡已變為數字元號。例如,某些感情人們用紅色表示,某些感情又可用綠色表示一樣(聽說有些音樂演奏就是以顏色來表示)。
工業美學的產生極大地動搖了傳統美學的基礎,在過去看來是美的原則,現在則非美,而過去被稱之為異端的荒誕的東西,現則大行其道。美學基礎的改變,比起風格和流派的變化帶有更深刻更革新的性質,而且,它已隨著資訊時代和電子網路的到來,逐漸成為人們,特別是“新生代”的生活理念。在這種理念下的室內裝飾,往往呈現的是現代裝飾材料和現代工業家用產品的組合。這種組合在布局、色彩、氛圍和風格上未必符合傳統美學,但人們樂此不疲,安居其中,情趣盎然,因為他們欣賞的實質是工業美學和工業產品美,就如積體電路和滑鼠成為人們經常表現的工具。
在與國際接軌,甚至與太空接軌的發展中,人們有共同的裝飾材料,共同的裝飾手法和理念,共同的工業產品(包括家具。)現代的室內設計師,大部分也是以工業化手段來進行創作的,他們從電腦中構思體型,選擇幾乎很多人都用過的方案。然而從圖庫中提取同樣的是很多人都用過的室內用具及擺放品。

目標主張

風格派的目標是把建築、雕刻和繪畫有機地組成一個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動感情的結構。主張把藝術從個人情感中解放出來,尋求一種客觀的、普通的、建立在對時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風格派建築師努力尋求尺寸、比例、空間、時間和材料之間的關係,否定建築中封閉構件的作用,消除其內部和外部的兩重性,打破室內的封閉感與靜止感而強調向外擴散,使建築成為不分內外的空間和時間結合體。建築造型基本以純淨的幾何式:長方、正方、無色、無飾、直角、光滑的板料作牆身,立面不分隔區別作用,認為最好的“藝術”是基本幾何形象的組合和構圖。風格派的主要成員有畫家蒙德里安;陶斯伯、雕刻家萬頓吉羅(Vantongerloo)、建築師萬特霍夫(Matn·Hoff)、奧德(J·J·P·oud)、里特維德(G·T·Rietveld)等。風格派代表作是1924年由里特維德設計的烏德勒支(Utrecht)的施洛德住宅。

影響

風格派藝術從立體主義走向了完全抽象,它對於20世紀的現代藝術、建築學和設計產生了持久的影響。風格派是一場鬆散的運動,沒有具體的組織形式。它的一些主要成員彼此接觸不多,甚至從未謀面,但他們有相似的美學觀念。風格派藝術家們主要通過1917年在萊頓城創建的名為《風格》的月刊交流各自的理想,風格派由此而得名。該刊的編輯兼出版人、畫家陶斯柏(TheoVanDoesberg)是風格派的理論家和發言人。風格派的主要成員還有畫家蒙德里安(PietMondrian,1872-1944)、建築師奧德(JocobusJ·P·Oud,1890-1963)和建築師兼設計師里特維爾德(GerritRietveld,1888-1964)等人。風格派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即絕對抽象的原則,也就是說藝術應完全消除與任何自然物體的聯繫,而用基本幾何形象的組合和構圖來體現整個宇宙的法則——和諧。這種對於和諧的追求是風格派恆定的目標。蒙德里安的繪畫典型地體現了風格派的視覺語言。他認為,繪畫是由線條和顏色構成的,所以線條和色彩是繪畫的本質,應該允許獨立存在。只有用最簡單的幾何形式和最純粹的色彩組成的構圖才是有普遍意義的永恆繪畫。因此,他在作品中僅用三原色色塊以及非彩色的黑、白、灰色。對風格派的藝術家而言,這些基本要素是整個視覺現實的基礎,他們追求的是將這些線條、塊面、色彩等相互衝突的因素構成一幅均衡而合比例的畫面,作為生活普遍和諧的一種象徵,一種將和諧推廣到整個視覺環境的手段。風格派藝術家把幾何形式與機器生產等同起來,追求那種在機器產品中的精確。他們斷定,這種精確和嚴密只有用嚴格確定的幾何因素才能實現。而這種幾何因素不是自然物體的特定形式,而是高度抽象的、萬能的形式。風格派的這些思想對於機器美學的形成頗有影響。

特點

風格派不僅關心美學,也努力更新生活與藝術的聯繫。在創造新的視覺風格的同時,它力圖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陶斯柏聲稱:“藝術……已發展成了足夠強大的力量,能夠影響所有的文化,而不是藝術本身受社會關係的影響。”在他看來,繪畫和雕塑已不再是與建築及家具不相干的東西了,它們都同屬一個範疇,即創造和諧視覺環境的手段。這種用藝術改造世界的思想顯然是過於理想化了。
風格派的作品雖然沒有可理解的主題,常冠以“構圖第X號”之類的名稱。但這些作品有其深層次的內涵與意義,它們體現了大多數歐洲人民渴望和諧與平衡的心態。蒙德里安認為,只要普遍的和諧還未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現實,那么繪畫就能提供一種暫時的代替。風格派出現於荷蘭並非偶然,它與人類征服自然的“荷蘭精神”和宣揚克制與純潔的荷蘭清教傳統相一致。有人認為四四方方的田野、筆直的道路和運河這種人工的荷蘭景色是風格派繪畫中隱匿的主題,這種說法未免有些牽強,但風格派藝術確實以一種幾何和精確的方式表達了人類精神支配變化莫測的大自然的勝利,以及寓美於純粹與簡樸之中的思想。

代表藝術家

里特維爾德
風格派最有影響的實幹家之一是里特維爾德,他將風格派藝術由平面推廣到了三度空間,通過使用簡潔的基本形式和三原色創造出了優美而功能性的建築與家具,以一種實用的方式體現了風格派的藝術原則。里特維爾德8歲時便師承其父製作家具,20歲開始學習建築,深受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1911年他單獨開設了一間家具店,1918年加入風格派。他一生設計了大量家具,其中紅/藍椅無疑是20世紀藝術史中最富創造性和最重要的作品。
里特維爾德這幾件作品以其完美和簡潔的物質形態反映了風格派運動的哲學,並向人們表明,抽象的原理可以產生出滿意的作品。紅/藍椅是風格派的典型作品,在藝術史上人們難以找到一件相比擬的作品能如此完美地體現一種藝術理論。它由機制木條和層壓板構成,13根木條相互垂直,形成了基本的結構空間,各個構件間用螺釘緊固搭接而不用榫接,以免破壞構件的完整性。椅的靠背為紅色的,坐墊為藍色的,木條漆成黑色。木條的端部漆成黃色,以表示木條只是連續延伸的構件中的一個片斷而已。里特維爾德曾這樣說起過紅/藍椅:“結構應服務於構件間的協調,以保證各個構件的獨立與完整。這樣,整體就可以自由和清晰地豎立在空間中,形式就能從材料中抽象出來。”紅/藍椅既是一把椅子,也是一件雕塑,儘管坐上去並不十分舒服,但恨據設計者的最初目的,它還是相當功能性的。幾年以後,里特維爾德設計了一組吊燈,批量生產的燈管被小黑塊固定住,然後懸掛起來,其中兩支水平,一支垂直,由此創造了一件實用而全無矯飾的燈具。這種燈具後來被包浩斯廣為採用。
1923年底里特維爾德設計了荷蘭烏德勒支市郊的一所住宅,這是他第一件重要的建築作品,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各個部件在視覺上的相互獨立。通過使用構件的重疊、穿插以及使用原色來強調不同構件的特點,創造了一個開放和靈巧的建築形象。室內陳設也體現了與室外一樣的靈活性,樓層平面中惟一固定的東西就是衛生間和廚房,因而可以自由劃分,適用於不同的使用要求,外部的色彩設計也同樣用在室內,以色彩來區分不同的部件,又富於裝飾意味。這所住宅的設計可以說是蒙德里安繪畫的立體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