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舞蹈日

國際舞蹈日是由國際戲劇協會舞蹈委員會於1982年創立,國際舞蹈日創立的主要意義是以此來紀念現代芭蕾之父讓·喬治·諾維爾(1727-1810)。在每年這一天,會選出一位世界傑出舞蹈家為這一節日撰寫獻辭,並被譯成各種語言在全球廣泛傳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舞蹈日
  • 意義:紀念現代芭蕾之父讓·喬治·諾維爾
“國際劇協”從巴黎搬至上戲,“總部文化”築巢上海;第一次抵滬的“國際舞蹈日”慶典致辭首次用中文朗讀 “國際舞蹈日”盛典首次在滬舉行。
昨天是“國際舞蹈日”——由國際戲劇協會舞蹈委員會於1982年發起的這一紀念日盛典,首次離開劇協所屬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所在地法國巴黎,來到了上海,並成為第32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舞蹈板塊的重要“啟幕”活動之一。昨晚,國際劇協代表在西班牙、法國以及上戲舞蹈學院於大觀舞台的舞蹈表演之後,宣讀了西班牙弗拉門戈創新舞者伊斯拉埃爾·加爾萬的獻辭。
國際劇協帶來“舞蹈日”
今年,巴黎與西班牙兩家頂尖劇院的合作藝術家、弗拉門戈創新舞蹈家伊斯拉埃爾·加爾萬撰寫的致辭首次以中文朗讀。由國際劇協與上戲共同主辦的“國際舞蹈日盛典”還邀請到西班牙馬德里芭蕾舞團、莫西亞(Murcia’s)芭蕾舞團,以及上戲舞蹈學院舞蹈隊等呈現東西舞蹈藝術的各自魅力。
“國際舞蹈日”是隨著國際劇協辦公點常駐上戲之後,首次在滬舉辦的。國際劇協總會長、總幹事托比亞斯·比昂科尼在上戲透露了為何把辦公地點搬來上海,“2年前在上戲參加世界戲劇學院院長會議的時候,說起想搬家。此時有人建議,為何不考慮上海呢?”再者,他覺得上海既有國際大都市的風格,也不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質:“僅從中餐就看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而中國獨有的傳統戲曲、曲藝、雜技等歷來令外國人大開眼界、自愧不如。因此,他追加道:“上海,可以給予我們很多很多。”
上海之春“舞蹁躚”
上海之春開始納入日趨蓬勃的舞蹈藝術,不僅是因為舞蹈本身的發展不容小覷,其與樂器的“對話”、民俗的交融等“跨界”探索也愈發值得關注。在今年的舞蹈板塊里,除了“國際舞蹈日”之外,還有7颱風格迥異的作品輪番上演。
著名戲曲編劇羅懷臻為上海歌舞團創作的舞劇《朱䴉》,通過朱䴉這一絕美舞種的復甦,體現了當下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這一主題。《樂·影——大提琴與芭蕾的對話》,是一台芭蕾與音樂協作的演出。上芭的舞者將通過肢體語言呈現出大提琴的質感,呈現出音樂與舞蹈、聽覺與視覺的共融。上戲舞蹈學院推出的“實驗劇場”西藏舞舞蹈詩《源》,將傳遞出平靜、謙和的心境。原創芭蕾舞劇《花樣年華》則會呈現出老上海風情的視聽元素。同樣也屬原創的民族舞劇《奔月》,以創新手法演繹了傳統故事,以及其中暗含的民族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