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名校名師推薦:來自我們童年的小說

國際名校名師推薦:來自我們童年的小說

《國際名校名師推薦:來自我們童年的小說》的作者是格奧爾格·克萊因。概述的故事瘋狂而大膽。既帶自傳性質,又巧妙融合了冒險、偵探、愛情和魔怪元素。它以一個未出生小女孩的視角俯瞰一切,以溫柔的語言映射了成人世界的殘酷,充滿幽默卻讓人體味到無盡的憂傷,是一部喚醒童年回憶和內心夢想的溫情小說。

基本介紹

  • 書名:國際名校名師推薦:來自我們童年的小說
  • 作者:格奧爾格·克萊因
  •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 頁數:337頁
  • 開本:32
  • 外文名:Roman Unserelk Kindheit
  • 譯者:朱劉華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482987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國際名校名師推薦:來自我們童年的小說》精選全球知名教育機構和教師聯袂推薦的優秀青少年讀物,所選圖書側重凸顯作品的文學性、價值觀以及國際化視野,試圖藉此為青少年的心靈拓展提供助力,幫助他們在文學、情感和道德的潤澤下健康成長,因而是青少年休閒閱讀的最佳選本。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格奧爾格·克萊因 譯者:朱劉華

格奧爾格·克萊因,1953年生於德國奧格斯堡;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里比德西》成為他的創作里程碑,該書被評為當年德國出版界的重要著作之一;1999年出版短篇小說集《盲魚的祈求》,獲德國格林兄弟文學獎;2000年獲德國巴赫曼文學獎;2001年出版長篇小說《粉色的野蠻人》,再次引起德國文壇轟動;2002年出版短篇小說集《關於德國人》;2004年出版長篇小說《陽光照耀我們》。

媒體推薦

毋庸置疑,這是克萊因最好的小說1八個孩子神奇的童年世界猶如神話和童話,既有瘋狂的美好,又有可恨的殘酷。
——德同《南德日報》
克萊因以溫柔的語言寫出了一個悲傷的故事,詩意的故事中隱含著許多殘忍。這是一本感人的書,它讓人學會了換一種眼光看世界。
——瑞士《新蘇黎世報》
《來自我們童年的小說》是一部天才傑作。克萊因在孩子的悲慘故事中寫出了成人世界的殘酷。
——美國《時代周刊》
一本充滿幽默的小說,卻讓人感覺到了無盡的悲傷。
——德同《法蘭克福郵報》

圖書目錄

第一章大哥哥的腳伸進了飛轉的輪子裡
第二章聾啞養鳥人
第三章推車馬拉松
第四章新鄰居“無臉人”
第五章建築工地與沙發
第六章異國似的陌生
第七章高燒與蠕蟲
第八章一個人獨處
第九章假手風琴師
第十章一位老戰友
第十一章血腥事件
第十二章搬運與球賽
第十三章“紅彼得”的味道
第十四章曾經的樂器與孩子畫像
第十五章秘密任務
第十六章帆船樣的電視
第十七章追捕“嬌風”
第十八章失竊事件
第十九章戰友
第二十章無腳死者
第二十一章甘草糖菸斗
第二十二章鑰匙和梯子
第二十三章迷途鳥兒的陵墓
第二十四章白與黑
第二十五章光亮和咖啡
第二十六章最後的戰鬥
第二十七章得救
第二十八章記憶缺口
第二十九章閱讀小說
第三十章戰爭小說

序言

201O年3月,萊比錫圖書博覽會頒出該屆德國圖書大獎:《來自我們童年的小說》奪得純文學類作品獎。作者格奧爾格·克萊因,1953年出生於奧格斯堡。1998年他以長篇小說《利比德西》徹底扭轉了此前老被出版社退稿的命運。1999年以短篇小說集《盲魚的祈求》獲格林兄弟文學獎,2000年又獲巴赫曼文學獎。2001年推出的長篇小說《巴巴諾薩》再次引起德國文壇轟動。此後又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德國人所為》,長篇小說《陽光照耀我們》和(《罪孽善良閃電》。
《來自我們童年的小說》既是一部具有極端自傳性質和鬼怪幻想性質的小說,又是一部充滿笑話和神秘情節的、和童年有關的小說。
“人類是極大膽的動物”,他的上部小說這么開始。現在這部談的是我們最瘋狂、最大膽也可能是最容易產生危險的同類:孩子們。格奧爾格·克萊因帶我們返回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光芒中,來到一座德國南部城市的城郊。一個貌似永恆的夏天包圍著新建住宅區、美軍軍營、一個菜園園區、古栗樹下的一家廢棄的酒店。
《來自我們童年的小說》中講述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德國南部的一座小城裡。大哥哥、笑話簍子雙胞胎、“狼頭”、“老美”米奇和“鼻涕蟲”、靚女西比勒……這群十歲上下的孩子,雖然他們沒有今天兒童擁有的這許多現代玩具,沒有電腦網路甚至圖書,玻璃球、紐扣、漫畫書、爆米花對於他們都很珍貴,但他們擁有還可以瘋玩的自由,不必擔心父母的嚴厲監視。城郊的新區、美軍軍營、廢棄的客棧、菜園園區、爛尾樓,這是他們成長的世界。
但書中講述的童年也不光有美好和快樂,它也充滿過去的神秘和恐懼。作者克萊因是一位營造氣氛的大師,開篇四個宇就奠定了全書神秘而驚險的氛圍,似乎在象徵性地告訴主人公和讀者,恐懼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基本體驗。先是一起腳踏車事故,大哥哥腿受傷了,從此不得不坐在童車裡被推來推去。慢慢地,幾乎不知不覺地,神秘的東西滲透進來:“你們當中有一位馬上就會死!”這是預告,而預兆也隨之而來:“無臉入”,“尖叫人”,神秘的西爾伯指揮官,西比勒妹妹的失蹤,廢棄的酒窖,無腳死者,迷途鳥兒的陵墓,爛尾樓的地下通道,血小子……這到底是一部冒險小說、偵探小說、幻想故事還是魔怪故事呢?很難區分,因為它正是它們的有機結合。
本書最精彩之處當屬敘述者視角的選擇。在獲獎後與讀者的見面會上,作者說他將這部小說寫了兩次,因為他對第一版不是很滿意,他告訴讀者,他主要是變換了視角,從而讓情節具有更大的深度。敘述者“我”是一個未出生的孩子,一個孕育才幾個月的女孩,有血有肉,她從她母親的肚子裡看著這一切,像一個長翅膀的天使從空中鳥瞰著一切,她看到的比成人看到的多,她的所見也與成人的所見截然不同。在結構上作者採用了電影技巧,作者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攝像師,不停地變換場景,將攝像機推前拉後,從而展示出一個完整、豐富的童年世界。正如評論家所說,作者“使用各種圓熟的技巧,找到了一條進入人類心靈的道路;不僅是讓他們吃驚,而且讓他們感激,這些總體上相當挑剔、很難震撼的物種”(《柏林報》的哈拉德·耶納爾)。難怪圖書獎評審伊娜·哈特韋格在頒獎詞中直夸,無論如何它顯得“富有感染力”,“優美極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