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資源

國防資源,可用於國防的物質財富及其來源的統稱。資源通常是指自然界中能夠被人們利用的天然存在物,即自然資源。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不斷開拓自然界,能夠被利用的自然資源的種類日益增多,範圍日益擴大。國防資源包含的內容,隨著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和生產實踐的深化而不斷發展。對國防資源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按屬性,可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前者如土地、石油、煤、天然氣、金屬礦藏、水力、太陽能、風能等;後者如人力、物力、財力、技術、信息資源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防資源
  • 性質:軍事名詞
  • 特性:有限性
  • 重要性質:是國防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按屬性,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前者如土地、石油、煤、天然氣、金屬礦藏、水利、風能、太陽能等;後者如人力、財力、物力、科技和信息資源。按資源存在的位置,分為陸地資源、海洋資源、空間資源。按社會經濟部門,分為工業資源、農業資源和科技資源等。按加工利用程度,分為待開發資源、半成品資源和成品資源。按在國防中的作用形式,分為國防人力資源、國防物力資源、國防財力資源。國防資源對於國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①國防資源是國防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從物質基礎方面制約著國防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規模和潛力。例如,發展兵器工業,需要具備鋼材及礦產原料等;發展核工業,需要核燃料及核礦資源;發展高技術武器裝備,需要稀有金屬等。②國防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對國防經濟結構具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才能建立發達的石油開採業;海域遼闊和海洋資源豐富的國家,能為建立發達的艦船工業和以海洋資源為基礎的產業提供良好的條件;技術資源雄厚的國家,高技術產業和尖端武器裝備製造業則比較發達。發現、開發和爭奪國防資源,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歷史上,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目的之一就是掠奪資源。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從波蘭、法國、荷蘭、比利時以及巴爾幹半島諸國掠奪了4億多噸煤、2000多萬噸鐵、3000多萬噸石油等,價值相當於戰前德國一年全國國民收入的兩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從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掠奪了大量煤炭、橡膠等多種資源,價值達1400億日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發中國家大量廉價的資源,成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成長至關重要的因素。世界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美國利用國內外礦產資源和技術資源,建立了龐大的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體系。日本雖然是一個自然資源貧乏的國家,但重點發展科學技術和對外貿易,利用國際交換,加強戰略資源的進口和儲備,以彌補資源的不足。東南亞一些國家根據海洋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引進技術,發展加工工業,使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國防實力得到了提高。為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有些國家建立了專門機構,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加強對資源的管理,特別是加強對國防資源的管理和儲備。專門研究資源問題的經濟學分支學科――資源經濟學也得到了較快發展,國防資源開發、保護、分配的理論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國國土遼闊,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為發展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了雄厚物質基礎。努力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國防和軍隊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