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安徽大學

國立安徽大學

國立安徽大學最初於1928年創立於安徽省原省會安慶,當時稱省立安徽大學。抗日戰爭中,安慶淪陷,原“省立安徽大學”被迫停辦。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決定由“省立安徽大學”的元老朱光潛楊亮功程演生、陶因等人在原“省立安徽大學”位於安慶的舊校址上重建,並改稱“國立安徽大學”,由中華民國教育部直屬管理。時有“於京滬(指當時的南京上海)一帶,僅次於上海同濟大學”之譽。

1949年12月,國立安徽大學從安慶遷往蕪湖,與省立安徽學院合併組建成解放後安徽省唯一的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大學——新安徽大學。1950年至1953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安徽大學歷經了三次院系調整,調整後的安徽大學僅由兩個學院組成:師範學院和農學院。

1954年2月,中央決定:“撤銷安徽大學校名和建制,其所屬師範學院、農學院分別獨立為安徽師範學院、安徽農學院”。同年4月,安徽省政府決定安徽農學院遷往合肥辦學,安徽師範學院和安徽農學院經過多年發展,成為現在的安徽師範大學(蕪湖)和安徽農業大學(合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立安徽大學
  • 創辦時間:1928年
  • 類別國立大學
  • 學校類型:綜合
  • 所屬地區中國·安徽·安慶
  • 主管部門:原中華民國教育部
  • 校歌:《國立安徽大學之歌》
  • 主要院系:文學院、農學院 等
  • 撤銷時間:1954年
  • 繼承高校:安徽師範大學和安徽農業大學
國立安徽大學發展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49年夏,長江洪水泛濫,國立安徽大學校園被淹,“安徽大學”不能繼續辦學。同年12月,華東局文教部和南京軍管會決定將原“國立安徽大學”從安慶遷至蕪湖,合併了蕪湖的“省立安徽學院”,成立一所新的“安徽大學”,並聘請許傑先生來皖籌備新“安徽大學”。
抗戰期間,因日軍入侵,學校被迫西遷並曾一度停辦。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安徽大學於安慶市復校,並援河南大學例,改為國立大學,定名國立安徽大學。著名學者姚永朴劉文典王星拱程演生陶因陳望道丁緒賢郁達夫周予同呂思勉章益周建人等均曾在安徽大學執教或主持校政。
1949年12月遷至蕪湖市,與安徽學院合併,恢復校名安徽大學。
1952年,思想改造運動以後,安徽省委決定,將安徽大學搬到省會城市合肥。為此,學校成立了基建領導小組,並迅速派出以徐連成、朱世雄為正、副科長的基建工作班子,到合肥從事新校基本建設工作。
1954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安徽大學部分系科調往華東地區有關院校,同時調入一些系科,設師範、農學兩個學院,並於1954年2月分別獨立組建專門性的安徽農學院(現安徽農業大學)和安徽師範學院(現安徽師範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