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國畫顏料製作技藝,江蘇省蘇州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國畫顏料製作技藝工序繁雜,一般經過粉碎、水漂、研磨、下膠、沉澱、革腳、煎煮、攤膏、剪膏、冷乾、稱量、包裝等十多道工序,最終製作出國畫顏料成品。

2011年5月23日,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9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遺產編號:Ⅷ-198
  • 申報地區:江蘇省蘇州市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現狀,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重要展覽,榮譽表彰,

歷史淵源

蘇州姜思序堂國畫顏料、書畫印泥,是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傳統文化用品,在中國文房“四寶”中享有特殊地位。
姜思序堂姜思序堂
清初蘇州姜氏出了一位書畫家,這位書畫家善於制色,使用他製作的顏料作畫能使紙色合一,經久都不脫色,一時在書畫藝術界被廣為稱誦,遠近的文人畫家都爭相向其購買。隨著社會需求量的越來越大,便由家庭作坊發展為公開出售。到了乾隆年間,開始在門都亭橋設店鋪,前店後坊,以“姜思序堂”為店招,在顏料包裝上蓋一方“原在蘇城吳縣前東進士第內”的圖章作為標記,製作這方圖章的原因是姜家原先住在吳縣縣衙前(清代吳縣縣衙在今十六中操場一帶),即今古吳路。從此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名聞全中國。
太平天國時期,差思序堂一度停業,後該店學徒黃石裔在東中市皋橋東開設了一家黃繪林堂國畫顏料鋪繼續專營國畫顏料。黃繪林堂遷往上海後,又分化產生了上海大吉廬、大吉祥兩家國畫顏料鋪。姜氏後商姜少甫先在黃繪林堂學藝,進而在東中市崇真宮橋西首恢復了姜思序堂。姜少甫繼承祖輩的優良傳統,製作的各種國畫顏料,受畫家任伯年、吳昌碩、徐悲鴻、齊白石等好評。
民國元年(1912年)至解放後的1955年,姜思序堂一直由徐、吳、薛三姓合股經營。薛氏名文卿,為姜氏嫡傳藝徒,又勤於鑽研製色技藝,善於向畫家討教,故對每種料的性能、出處、優劣及調製研究頗深,姜思序堂的制色技術也因薛氏而得以與初創者一脈相承,並在原有基礎上有了改進和提高。
1955年後,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店改社建廠,幾經拆並,於1979年4月定名為蘇州姜思序堂國畫顏料廠。1980年5月,遷至虎丘1號橋玻纖路1號(後改為21號)。2000年以後成立公司,並註冊商標”姜思序堂“。

工藝特徵

經過國畫顏料製作技藝(姜思序堂)製作的顏料有著顏色鮮明、純淨光潤、輕細若塵、入水即化、與墨相融、著紙能和、多裱不脫、經久不變的特點。製作國畫顏料有的要錐破,有的要浸出,有的要取其實質,有的僅上提浮在技術上須手法精細。
顏料顏料
國畫顏料製作的主要原料有石青、石綠、花青、赭石、硃砂、銀硃、朱標、胭脂、洋紅、泥金、泥銀、鉛粉、藤黃等品種,有些顏料還有深淡不同和輕膠、重膠之分,以及“天”字等上品的分類。其生產的原料,可分為礦物性的、植物性的、動物性的、金屬的和化工合成的五大類。
石青,一種銅礦中表面層才能出現的藍色礦石。色澤鮮明,晶瑩別透,有珠光寶氣和極好的穩定性,在青綠山水中是不可缺少的顏色。軟管中的石青色成畫後色彩無光彩,與此是無法相比的。
石黃,原料是雄黃,這令人們想到“信口雌黃”。古人那時的紙,都沒有現在這樣白的,而在黃色的紙上書寫,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改,能將墨色連蓋得一絲不,”信口雌黃”就由此而來。石黃為淺黃色、嫩黃色礦石顫料不同於植物性顏料藤黃,一般用於繪製服飾、秋色樹果與佛廟建築方面的壁畫。
鉛粉,又叫粉錫、胡粉、鉛白或鉛華。原料為鉛粉,古代化工製成,成分近似2PbCO3Pb(OH)3。通常認為鉛白含Pb 86.31%、CO2 11.36%、H2O 2.33%。
蛤粉,為水生動物蛤類殼的中間層經粉碎加工成的細粉,是天然的動物氧化成的碳酸鈣,化學成分CaCO3原料選擇海灘上的文蛤,是經多年日曬雨淋風化的給売,細潔白,也有的是帶有淡肉色的。

工藝流程

國畫顏料原料的產地分布在全國各地,有些在山野密林、幽谷窮荒之處。由於各種原料的性質各不相同,製造方法也就各異,有的要椎磨,有的要浸泡,有的要取其實質,有的只需上提浮膘。即使同一原料,也因有優劣之分,必須善加選擇。
國畫顏料製作技藝在選料和操作上須不厭其煩,經藝人鑑別選擇分類或雙錐研暦、粉碎、漂洗,或浸潤或取或存腳或分色,還須經熔煉、沉澱、煮煎、烘培、冷卻、乾燥成型、稱量、包裝等多道工序才能製成。整個過程大部分須靠手工操作。眼觀手摸,對經驗和技藝的依賴性非常強,要而時得住性子與寂寞。
經數代藝人的不斷努力,薛庚耀多年實踐經驗總結,歸納出制色十大要訣:
一、保持清潔,纖塵不染;
二、選料精優,嚴格不荀;
三、下料準確,不多不少;
四、研磨滲透,細度合格;
五、沉澱踏實,時間要多;
六、傾倒有度,眼到手到;
七、浮垢底渣,存精去蕪;
八、一次篩出,不致粗細;
九、礦物淘清,植物泡夠;
十、煎熬火候,恰到好處。
下面詳細介紹的石青、石黃、硃砂、鉛粉、蛤粉國畫顏料製作技藝的工藝流程:
石青製作技藝流程
(1)舊時選擇這種礦石有它的特殊性,要親自到產地礦區,實地取材,選色澤深、雜質少者。成熟的礦石反而不宜選入。
(2)回來後將礦石初步分類,好次分開,浸泡在清水中,先初步清洗一次,表面的雜質、泥土清除,撈起待乾。
(3)戴上口、防塵帽,穿好工作服、腳套等必需的防護用品。這是又髒又累的工序,是需要耐心、細心的工作。儘量在敲打過程中將好的和次的分開、分清楚,需要反覆操作。其間粉塵、灰塵、沙塵顆粒四起,是粉末大的工序。
(4)將攪好的原料放入竹簍中,在水中調洗,淘去砂粉、雜石和泥土要經過多次淘洗,讓其自然乾燥。乾燥後,觀其情況,如還有雜質、混土還要再次粉碎和淘洗。如果優次、雜質、雜土不嚴格分開、分清,會給下道工序帶來困難。雜質不分清,加工後的顏料必然得不到上好的顏色反之,在潷色的過程中,質地好的原料會隨雜質、混土一起流失,造成損失而浪費。
(5)將反覆去雜、淘淨的礦狀粒、礦狀粉倒入乳體中,加清水適當研磨,一日數次,研磨一般需要半月至一月余,具體要根據礦石的軟硬度而定直磨至上層漂而見有,光杵缽摩擦無沙聲為度。
(6)研缽中、下層顏色,要經數次淘和,加膠水淘和均勻,充分漂洗沉澱,潷去上層水,直到下層顏色表面乾淨無雜質為止,此時在下層的顏色就是我們需要的頭料一一頭青。將其晾乾,隔水烘乾,經分散、過篩,即可包裝。
(7)其他第一、第二、第三器皿的顏色分別加膠水,淘和均勻,充分漂洗沉澱。沉澱時間,主要憑眼睛觀察色水沉澱情況而定,這需要慢慢掌握,時間長了經驗多了就會很快把握。
(8)第一器皿里的上層色水,可入第二器皿中,不可浪費。同時將第二器皿里的上層色水,潷入第三器皿中。三器皿中顏色都漂洗乾淨沒有雜質時,分別晾乾,或隔水烘乾後,分別為二青、三青、四青,分散過篩,亦可包裝了。
石黃製作技藝流程
(1)選擇。將塊狀礦石在石白中人工搗碎,分揀。將鮮嫩、光澤者收集,將夾石、黑、灰、紅、赭雜色、雜質去除。
(2)將鮮明的嫩黃色小塊狀原料放入淘夠中,在水中漂洗,並繼續分揀不斷地看到雜質去除,越洗越清,雜質留存越少越好。雜質是顏料質量的大敵,源洗過程須經多次,直至肉眼看不到雜質。
(3)用絲布下,細粒沙粉保存。絲布篩中如有雜質,必須去除,篩不下去的色料,再還在石臼中繼續碎、過篩。
(4)將達到細狀後的色料放入研體中,加入適量清水,就可以研。人要坐穩坐直,手穩穩地握住木柄研。這種研是原始的,是老驗人的耐心的工序。不久,手會發酸,腰會發酸,起股也會發痛。一般以八個小時計時,大的需二十到三十天的時間,要有一個過程,才能達到繪畫所需要的細度。憑經驗,那時乳體中的色面泛起光亮,我們稱之為膠光就差不多了。
(5)如果在第二階段去雜質去除得好、精細,這時的色就會幹淨、漂亮;反之,這料還需進一步經必要的水漂工序。
硃砂製作技藝流程
(1)分揀粉碎。將礦石在水中泡洗,將外面的雜質等洗淨.再將礦石原料粉碎,用手工方法將粉碎後的朱秒塊與雜質塊分揀開來。在粉醉的過程中不斷分揀,將可用的硃砂收集在一起,此間用吸鐵石在硃砂中反覆移動,可將其中的含鐵的雜物去除
(2)淘洗。將大小不等的硃砂塊再次分離出好的、純的,再次將硃砂塊粉碎成更小的粉粒狀。然後用淘米竹籃子淘洗,不斷將雜質洗去,越乾淨越好,待於備用。
(3)研磨。將乾淨的硃砂的秒料倒入瓷研缽中,加適量清水研磨。八小時為一天工時,約研二十天。
(4)下膠、沉澱。將研細的硃砂醬料放入一器皿中,然後加入適量的膠水,加入後充分攪拌,時間長一些,再用沸水沖入攪勻,然後讓它靜置五六小時,在靜置時,不可搬動器皿。
(5)分色。時間到了,最上層色水,色淡而黃,可能帶有“黑氣”,必須先行飛去。下面把它稱之為“漂色”,將漂色出倒入第二隻器皿內備用。
(6)碘色。將原器皿內的下層色,觀察色澤的情況,如果顏色乾淨,就可再沖清水漂洗、沉澱,漂色的次數要根據朱色澤、雜質的多少來定全部於淨後,陰於即可為硃砂粉了。
(7)將備用器皿的標色沉澱,時間由沉澱情況而定,是否需要繼續漂洗,漂洗次數還是以色澤的需要而定,直到漂洗表面無黑點等雜質為止。
鉛粉製作技藝流程
(1)將鉛粉加入研體內,加適當水,泡一下,後研,約兩天時間研細後就會有光澤。
(2)在細的鉛粉中,加少許淡膠水,再研、研透,加沸水充之淘和兩三分鐘後,用杯子將上層色水倒于于淨的銅鹽內的絲組溶中,過濾去余。
(3)銅盆中讓其沉澱,見其上清水後,將清水去。
(4)然後將銅盆置在有落汽的鍋上蒸乾。
(5)拿下銅盆,略等冷卻一下,取出乾粉塊,放入竹上,涼得完全乾燥。
(6)拿刀將乾燥後的鉛粉塊背後的麻面削平,就可以稱量包裝了。
蛤粉製作技藝流程
(1)挑蛤蚌細白者,與雜質分揀開來,雜質去除,將十淨、細白的集中起來,充分洗滌。用淘籮洗漂。
(2)曬晾乾,很厚、堅硬的蛤蚌,操作人員戴上口置、防塵鏡,穿上工作服,將蛤売在砂輪上摩擦,手上要帶軟硬勁,讓蛤粉在摩擦時產生蛤粉,收集在布袋中。
(3)收集到的蛤粉,漂洗去雜質,過篩片去粗粒。
(4)將漂洗、過篩的蛤粉、加入缽中,加入適當清水研,見面上光滑為止。
(5)沉澱、漂洗,將磨細的始粉飛水、沉澱,漂洗去上層雜質,多次進行直至表面乾淨無雜質。
(6)曬於或烘乾,過篩,去粗,即是給粉,可以稱量包裝了。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國畫顏料是國畫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因素。國畫顏料製作技藝大多依賴手工,是一門獨特的手工製作技藝,值得把這項製作技藝傳承下去。

傳承現狀

由於製作國畫顏料的部分原料日見匱乏,工藝大多依賴手工,製作繁雜,使一些年輕人視學藝為畏途,加上產品市場有一定的局限性,傳統國畫顏料工藝目前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

傳承人物

仇慶年,男,1944年3月出生。2018年5月,仇慶年入選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蘇州市申報,申報項目: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保護措施

2008年3月,由新中國成立不久的姜思序堂國畫顏科生產組變遷改成蘇州菱思序堂國畫顏料有限公司。
2009年8月,傳承人仇慶年在山塘街“老山塘民間藝術館”開出了“仇氏國畫顏料印泥工作室”。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1997年,傳承人仇慶年的紅木盒裝傳統中國畫顏料作品入選蘇州市工藝美術精品展。
在《國家寶藏》節目《千里江山圖》一段中,仇慶年在現場展示了國畫顏料製作技藝。

榮譽表彰

1993年,傳承人仇慶年設計的錦盒裝中國畫顏料,已被蘇州工藝博物館收展。
2000年,傳承人仇慶年活動江蘇省輕工業廳頒發的江蘇省工藝美術(國畫顏料)工藝名人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