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清三隱

國清三隱

國清三隱指中國佛教歷史上三位著名的禪師:寒山、拾得、豐乾,他們都是唐代高僧,又都曾經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修隱,故稱“國清三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清三隱
  • 外文名:Guoqing three hidden
  • 人物:寒山、拾得、豐乾
  • 朝代:唐朝
  • 身份:禪師
  • 修隱地:浙江天台山國清寺
寒山,拾得,豐乾,軼事,

寒山

寒山、拾得、豐乾皆隱棲天台山國清寺,故稱“國清三隱”。
寒山(約691~793)
寒山子乃唐代首都長安人,出身於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歲後隱居於浙東天台山,享年一百多歲。嚴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書》等大量史料與寒山詩相印證,指出寒山乃隋皇室後裔楊瓚之子楊溫,因遭皇室內的妒忌與排擠及佛教思想影響而遁入空門,隱於天台山寒岩。這位富有神話色彩的唐代詩人,曾經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隨著二十世紀的到來,其詩卻越來越多地被世人接受並廣泛傳。正如其詩所寫:“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不恨會人稀,只為知音寡。若遣趁宮商,余病莫能罷。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二十世紀的寒山詩果然遇到了眾多的“明眼人”。
寒山作為中國唐代少有的幾位白話詩人之一,二十世紀以來一直受到日本學者的推重。自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起,寒山詩就在日本一版再版,並且有十多位學者對其詩作了大量研究、注釋及翻譯工作。日本著名小說家森鷗外(1862—1962年)曾根據寒山詩集前閭丘胤的序言,寫了名為《寒山拾得》的一篇小說,不少評論家認為是其最好的作品之一。

拾得

唐代豐乾禪師,住在天台山國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聲音,他尋聲一看,原來是一個稚齡的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偉,問了附近村莊人家,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豐乾禪師不得已,只好把這男孩帶回國清寺,等待人家來認領。因他是豐乾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國清寺安住下來,漸漸長大以後,上座就讓他擔任行堂(添飯)的工作。時間久後,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尤其其中一個名叫寒山的貧子,相交最為莫逆,因為寒山貧困,拾得就將齋堂里吃剩的渣滓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背回去用。

豐乾

豐乾,唐代高僧,又作封乾,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公元七、八世紀,唐玄宗開元初前後在世。居天台山國清寺。晝則舂米供僧,夜則扃房吟詠,或騎虎巡廊唱道。人或借問,只對“隨時”而已,更無他語。嘗於京師為閭丘胤治疾。胤牧台州,乞豐乾一言。豐乾曰:“到任後謁文殊、普賢,在清國寺執受滌器,名寒山、拾得者是也”。胤往訪之,二人笑曰:“豐乾饒舌”。遂走出不見。更訪豐乾禪院所在,云:“在經藏後,無人住得,每有一虎,時來此吼”。胤開房而視,惟見虎跡。豐乾所作詩句,今惟存壁上詩二首。
[參考資料] 《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聯燈會要》卷二十九;《五燈會元》卷二;《禪苑蒙求》卷下;《宋高僧傳》卷十九;《指月錄》卷二。

軼事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說:「如果世間有人無端的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惡厭我、欺騙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處事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回答道:「彌勒菩薩偈語說: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訊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事秘訣。」
有謂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賢二大士化身。台州牧閭丘胤問豐乾禪師,何方有真身菩薩?告以寒山、拾得,胤至禮拜,二人大笑曰:「豐乾饒舌,彌陀不識。」
意指豐乾乃彌陀化身,惜世人不識。說後,二人隱身岩中,人不復見。胤遣人錄其二人散題石壁間詩偈,今行於世。
寒山、拾得二大士不為世事纏縛,灑脫自在,其處世秘訣確實高人一等。
寒山、拾得皆為唐朝貞觀年間人,二人佛法高妙,更兼詩才橫溢,佛門弟子認為他們分別是文殊、普賢菩薩轉世。而且,寒山、拾得二人蹤跡怪異,其典型形象總是滿面春風,拍掌而笑,民間奉為“和”、“合”二仙。舊時婚禮上,喜堂高掛二仙神像,寓意和氣好合。乾隆的父親雍正皇帝敕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