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閱讀經典:彷徨

國民閱讀經典:彷徨

《國民閱讀經典:彷徨(典藏對照本)》是魯迅的一部短篇小說結集,收錄了魯迅在1924—1925年間所寫的短篇小說十一篇,包括《祝福》、《在酒樓上》、《幸福的家庭》、《高老夫子》、《兄弟》、《傷逝》等。作品以“表現得深切”、“格式的特別”開創了小說現代化的特徵。魯迅的偉大人格、深邃思想、強烈憂憤、崇高情懷、精湛藝術都凝聚其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迅
  • 書名:國民閱讀經典:彷徨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203頁
  • 開本:32
  • 品牌:中華書局
  • 作者:魯迅 周作人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109601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國民閱讀經典:彷徨(典藏對照本)》是“國民閱讀經典”系列之一。表現了他在這一時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圖書目錄

祝福
在酒樓上
幸福的家庭
肥皂
長明燈
示眾
高老夫子
孤獨者
傷逝
弟兄
離婚
編後記

後記

十年前我彙編周作人所著《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里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及關於魯迅的零散文章,共得五十萬言。如今又成此書,並非找到了什麼新材料,但也不是簡單的“炒冷飯”。 《魯迅小說里的人物》解說魯迅的《吶喊》、《彷徨》和《朝花夕拾》,而《魯迅的故家》中的《百草園》也“差不多可以說是《朝花夕拾衍義》”(《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彷徨衍義·狗》)。料想此老當年必是魯迅一書在手,有話可說,即著之筆墨。“這只是像《四書典林》之類,假如用了庸俗的舊書來比方,講說一點相關的人地事物四項的故事,有沒有用處不能知道,但不是望著題目說空話,所以與《味根錄》之類是有些不同的。”(《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吶喊衍義·開端》)作者本是基於原著某一具體內容,“憑了我所知道的和記得的說來”;但《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和《魯迅的故家》雖然各自出過幾個版本,卻始終是獨立成書。讀者讀了周作人的解說,須得覓魯迅著作對照;或者反過來,讀了魯迅的小說、散文,再另外看周作人如何講法。這未免太麻煩了,估計少有人實行。於是這些“衍義”的效用,就要打些折扣了。現在我把周作人的相關文字,附在《吶喊》、《彷徨》和《朝花夕拾》各篇之後。便於讀者閱讀,如此而已。
《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向被列作“魯迅研究資料”,——此亦為周作人自己所認可:“我很自幸能夠不俗,對於魯迅研究供給了兩種資料,也可以說對得起他的了。”(《知堂回想錄·不辯解說下》)其間可能就是他所謂《四書典林》與《味根錄》的區別,而後者不免如其所說,“是誇誇其談的在講章旨、節旨,談得比本篇原文更長,印出來徒耗物力,要看的人也不會多的”(《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吶喊衍義·開端》)。或許他之“供給資料”,正為了使“研究”不成那個樣子。也可以說“研究資料”與“研究”關注點有所不同。對《吶喊》、《彷徨》這類小說來說,其一在“來”,其一在“去”。周作人講過兩段話:“這所謂索隱,與《紅樓夢》索隱並不相同,只是就小說中所記的事情,有些是有事實根據的,記錄下來,當作軼事看看,對於小說本身並無什麼關係,作者運用材料本極自由,無論虛構或是實事,或虛實混合,都無不可,寫成小說之後,讀者只把它作整個藝術作品看,對於虛實問題沒有研究的必要。”(《索隱》)“文學家所寫,藝術家所畫的人物,自然不必全要照原樣,但是實物的比較有時也還不是無用。”(《秉燭後談·關於阿Q》)是乃拘於虛實,則“沒有研究的必要”;著眼創造,則“實物的比較有時也還不是無用”。他講了很多,歸結到一點,就是魯迅作為小說家,是怎樣“運用材料”,從而創造出“藝術作品”的。這給我們很多啟示;其作為“研究資料”的價值,就在這裡。
前引兩段話,體現了周作人對於小說本質的深刻認識。他之無意“研究”,“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舉個例子,《阿Q正傳》剛剛發表不久,他評論說:“阿Q這人是中國一切的‘譜’——新名詞稱作‘傳統’——的結晶,沒有自己的意志而以社會的因襲的慣例為其意志的人,所以在實社會裡是不存在而又到處存在的。……他像神話里的‘眾賜’(Pandora)一樣,承受了惡夢似的四千年來的經驗所造成的一切‘譜’上的規則,包含對於生命幸福名譽道德各種意見,提煉精粹,凝為個體,所以實在是一幅中國人品性的‘混合照相’。”“只是著者本意似乎想把阿(墉罵一頓,做到臨了卻覺得在未莊裡阿Q還是唯一可愛的人物,比別人還要正直些,所以終於被‘正法’了;正如托爾斯泰批評契訶夫所說,他想撞倒阿Q,將注意力集中於他,卻反將他扶起了,這或者可以說是著者的失敗的地方。”(《阿Q正傳》)以“研究”論,恐怕較他人此後種種說法高明得多。 《魯迅小說里的人物》中一再聲明“專說社會事實”,“不談文藝思想”,其實偶爾涉及寫作動機,主題思想,藝術特色,均不乏精闢見解。——附帶說一句,前引文章有云:“至於或者以為諷刺過分,‘有傷真實’,我並不覺得如此,因為世間往往‘事實奇於小說’,就是在我的灰色的故鄉里,我也親見到這一類腳色的活模型,其中還有一個縮小的真的可愛的阿桂,雖然他至今還是健在。”周氏“衍義”魯迅小說,實即肇始於此。
周作人說:“讀者雖不把小說當作事實,但可能有人會得去從其中想尋傳記的資料,這裡也就給予他們一點幫助,免得亂尋瞎找,以致虛實混淆在一起。這不但是小說,便是文藝性的自敘記錄也常是如此,德國文豪歌德寫有自敘傳,題名日《詩與真實》,說得正好,表示裡邊含有這兩類性質的東西。兩者截然分開的固然也有,但大半或者是混合在一起,即是事實而有點詩化了,讀去是很好的文章,當作傳記資料去用時又有些出入,要經過點琢磨才能夠適合的嵌上去。”(《魯迅小說里的人物·吶喊衍義·搬家》)所關心的是《吶喊》、《彷徨》和《朝花夕拾》的“讀法”問題。這裡前兩本虛構乃屬必須,讀者只要當它們作“小說”去看;後一本是“文藝性的自敘記錄”,有必要分辨其中何者為“詩”,何者為“真”。所以談論起來,態度略有區別。周作人曾說:“豫才早年的事實大約我要算知道得頂多。”(《瓜豆集·關於魯迅之二》)他記述了許多事實,也談到什麼不是事實;所謂“對於魯迅研究供給了兩種資料,也可以說對得起他的了”,應該從這兩方面去理解。此外他說:“有些物事特別是屬於鄉土的,土物方言,外方人不容易了解,有說明的必要,此外因為時地間隔,或有個別的事情環境已經變遷,一般讀者不很明了的,也就所知略加解說。”(《魯迅小說里的人物·總序》)這是他的興趣,也是他的長項,記述事實時不免有所側重;而對“有點詩化”者加以訂正,亦多在此等方面。
以上所說“周作人講解魯迅”的特色,與我從前的看法相去不遠,當時寫過一萬字的文章,在我的出品中算是長篇了,是以無須辭費。只再交代一點:選錄的是《魯迅的故家》和《魯迅小說里的人物》中直接“衍義”魯迅作品的內容,並非兩本書的全部;此外僅從《魯迅的青年時代》和《知堂回想錄》中各取了一節,以為補充。周氏還有不少文章涉及魯迅作品,為免重複,不復收入了。

序言

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代中國,國民的閱讀生活中最迫切的事情是什麼?我們的回答是:閱讀經典!
在承擔著國民基礎知識體系構建的中國基礎教育被功利和應試扭曲了的今天,我們要閱讀經典;當數位化、網路化帶來的“信息爆炸”占領人們的頭腦、占用人們的時間時,我們要閱讀經典;當中華民族邁向和平崛起、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時,我們更要閱讀經典。
經典是我們知識體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園,是走向未來的起點。這就是我們編選這套《國民閱讀經典》叢書的緣起,也因此決定了這套叢書的幾個特點:
首先,入選的經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領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歷史的觀點和中國的根基,是我們編選這套叢書的三個基本的立足點。
第二,入選的經典,不是指某時某地某一專業領域之內的重要著作,而是指歷經歲月的淘洗、匯聚人類最重要的精神創造和知識積累的基礎名著,都是人人應讀、必讀和常讀的名著。我們從中精選出一百部,分輯出版。
第三,入選的經典,我們堅持優中選優的原則,儘量選擇最好的版本,選擇最好的注本或譯本。
我們真誠地希望,這套經典叢書能夠進入你的生活,相伴你的左右。
中華書局編輯部
二○一二年四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