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1936年1月1日,蔣介石在中央電台元旦演說辭中,闡述了新生活運動的意義之後,又強調了“大家務必從今天開始特別努力來做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並說明了兩種運動的相互關係。6月3日,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委員會總章頒布。這場經濟建設運動的作用已不僅是發展了國民經濟,增加了國民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場戰前的經濟動員運動。這場經濟建設運動,是一場由政府號召並組織的、動員各界人士參加的民眾性的經濟建設運動。因此,它是一場較為全面、較為徹底的經濟建設運動。對中國近代化有著深遠影響。這一切符合中華民族利益和人民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 時間:1936年1月1日,
  • 代表人物:蔣介石
  • 目的:增加工作機會,解決失業問題
提出及內容,倡導實施,相互關係,目的,內容,開展及效果,金融調整,影響資料,工礦業方面,興建工廠,礦業方面,農業方面,礦業發展,交通事業,浙贛鐵路,商業貿易,經濟往來,提倡國貨,評價,經濟動員運動,影響,

提出及內容

1935年,在貴陽督剿紅軍的蔣介石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首次提出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並作了簡要解釋。接著,宋子文和汪精衛分別於4月3日、7日發表公開談話,表示應當促成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成功。南京政府立法委員會委員史維煥等發起組織國民經濟建設協會。各地名流學者紛紛發表文章、四處講演,回響此運動。南京中國社會問題研究會召集國民經濟建設座談會,遍邀各地名流、專家座談國民經濟建設有關事宜,並將這次會議的結果,在該會季刊《中國社會》第二卷第一期上集中發表。

倡導實施

同年8月9日,蔣介石又發表成都通電,對全國的水患河災作了檢討,稱“自經此水災,倍覺國民經濟建設為刻不容緩之要圖。”並詳盡論述了此運動的意義、提倡的原因、實施要項八條及初步工作步驟。提出“在官廳,須革除過去承轉應付、粉飾表面之不切實際的工作,在人民須痛切覺悟,於此一事業為救死回升之關鍵,而各盡所能,以赴同一之目標”。號召各省建設、行政之任者,擬定施政綱要時“尤須切實著眼於建設國民經濟,視此為唯一之中心。誠使政府人民,呼應一體,堅忍刻苦,共同致力”。只有這樣,“民族復興之物質之基礎”才能奠定。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也於1935年9月22日在國府紀念周上作了《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之講演。闡明此運動的重要性及實施途徑。並號召“全國民眾一致起來,共同努力”,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要“中央和地方官吏和人民共同來擔負這種建設的工作”。 1935年12月,國民黨五屆一中全會通過了《確立國民經濟建設實施大綱案》,對於國民經濟建設,做了更為具體的規定。

相互關係

1936年1月1日,蔣介石在中央電台元旦演說辭中,闡述了新生活運動的意義之後,又強調了“大家務必從今天開始特別努力來做的”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並說明了兩種運動的相互關係。6月3日,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委員會總章頒布。同日,蔣介石通電全國,號召“舉國人民,急起直追,實行推動”。按照總章規定,應在首都設立國民經濟建設總委員會,由蔣介石任會長,各省及直轄市設立分會,各縣設立支會。在總會設立之前,先於實業部內設總會籌委會,以行政院副院長孔祥熙、實業部長吳鼎昌、秘書翁文灝為籌備委員,吳鼎昌為主任委員。所有各分、支會應由各省政府主席、各直轄市長及行政督察員或縣長派定籌備人員,並指定各省建設廳長或相當人員為主任籌備委員。6月8日,總會籌委會正式成立。總、分、支會章程遂公布於世。依章規定總會的任務是:(一)協助推行中央及地方政府經濟建設計畫。(二)倡導社會各種經濟建設事業。(三)培訓各種經濟建設人才。(四)研究發展全國農工副業及地方特殊商品。(五)倡導節約,推行國貨。經過一個月的籌備,7月8日上午,國民經濟建設總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南京實業部大禮堂正式召開。會長蔣介石首先致詞,吳鼎昌報告了常務工作,委員孔祥熙、孫科也作了發言。總會成立後,擬定了關於宣傳、訓練建設人才、建設事業、副業四項工作的十一條基本方針。

目的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總目的,從理論上講,是發展經濟以“改善民生”,從而實現三民主義。在當時開展此運動的具體目的是為了“自救救國”。開展此運動的目標是為了“盡人力,闢地利,均供求,暢流通,以謀國民經濟之健全發展”。即在積極方面:(一)增加生產總量,解決生活需要。(二)增加工作機會,解決失業問題。(三)增加輸出產品,借謀貿易平衡。(四)保障投資安全,鼓勵生產活動。在消極方面,要解除阻礙生產發展之外因、內因、貨物流通之障礙及妨礙生產建設之心理因素。

內容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內容共有八條:(一)提倡征工。即動員老百姓做義務勞動。凡築路治河,修整堤壩,培植森林,開闢疆地,均以征工制度行之。(二)振興農業。包括增加農產,活潑農村金融,流暢農產運銷,推行農村合作,以達糧食自給併力求增加工業原料等內容。(三)鼓勵墾牧。一切公私荒地要儘量開墾,對地廣人稀之處,要實行大規模的移民屯墾,經營蓄牧,並實行屯田制,以實現地盡其利。(四)調節消費。在積極方面,以最大之努力,儘量節約消費,調劑供求。(五)振興工業。對農產品加工,提倡就農村或其附近發展,對一般工業應由政府實行保護和獎勵的政策,對於那些地方上無力舉辦的大工業,應由政府、企業家一致進行。(六)開發礦產。政府應採取積極的保護及獎勵政策,調查各地礦產,改進採掘方法,禁止地方政府與任何特殊勢力把持礦產,與民爭利。並歡迎外國投資。(七)流暢貨運。一方面儘量發展全國各處的道路交通,改進水陸貨運的辦法。同時又在各地設立主要農作物的公共倉庫和運輸機關,以便屯積和轉運。(八)調節金融。鼓勵儲蓄、活潑資金之融通,設定完備之農村借貸制度,並要全國人民絕對贊助國家關於貨幣匯兌之政策。

開展及效果

國民經濟建設運動在各種理論、宣傳工作進行的同時,各方面的具體工作也逐漸展開。

金融調整

中國是個銀本位國家。美國在三十年代前期採用的白銀政策,嚴重地危害了中國金融。美國高價收購白銀,致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中國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銀價格波動的影響而動盪不穩,從而直接危害了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國內“工商業經濟困難,每苦於周轉不靈,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資力不厚,雖願放款而效果不宏。財政部有鑒於此,決定充實中央、中國、交通三大銀行資本”,作為“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之一種”。“以謀社會經濟之安定與農工商業之進步”。總計發行1億元“金融公債”作為三行的基金。其中撥給中央銀行3,000萬元,中國銀行2,500萬元,交通銀行1,000萬元。

影響資料

1935年11月3日,又在英國支持下實行幣制改革,推行法幣政策。規定以中、中、交三行發行的法幣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銀元,禁止白銀在市面上流通。以後一切完糧納稅及公私款項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銀,同時宣布白銀國有。這樣,法幣就成了全國統一的貨幣。法幣的幣值與銀價脫離,不再受世界銀價漲落的影響,從而穩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實與穩定,銀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資工業變得有利可圖,這便刺激了資本家投資的欲望,從而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僅上海一地,1935年至1937年設定的機器廠就達387家,超過了過去十年的總和。幣制改革後,還確定了法幣的對外匯率,穩定了法幣與外幣的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過去由於幣值和對外匯率不穩而引起的外貿風險,促進了對外貿易,鼓勵了國內儲蓄。改革後的頭兩個月,就連續出現出超現象,以後儘管又變為入超,但入超數量明顯減少。海外華僑匯款也由改革前1934年的250萬元,增至改革後1935年的260萬元,1936年更達320萬元。

工礦業方面

1935年11月,國民黨五大通過了《請積極發展民營重工業以充實國力案》,提出重工業建設應由“中央予以指導,令各省分別舉辦,以民營為主,或官民合辦以助成之”。國民政府還頒布了《工業獎勵法》。鼓勵發展重工業。

興建工廠

這一時期工業的發展,突出表現在各類工廠的興建上。在機器工業方面:中央機器廠中,鑄鐵、鋼鐵、機器三廠的廠房建築已告竣,所購設備也到齊,汽車廠亦開始籌備成立。鐵道部擬於株洲設立機車總廠,計畫投資1,000萬元,並在1935年8月成立籌備處;酒精工業方面:1935年,實業部與僑商成立了中國酒精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日產達3萬公斤,營業甚佳。陝西省於1936年,創辦一酒精廠,全部資本為150萬元。同年11月,天津創辦振遠機器製造酒精公司,資本50萬元;造紙工業方面:1936年,實業部聯合上海業及出版業合資在浙江溫溪創辦一所大型紙廠,資本為320萬元。其中官股150萬元商股170萬元。此外,廣東也創設造紙廠家;化學工業方面:1936年,江蘇六合之酸廠竣工,該廠內設硫酸廠,硝酸廠、合成氨廠和水煤氣廠。年產硫酸錏約5萬噸。上海民營的天利氮氣製品公司,年產液體氮8,000磅,硝酸13,000磅,硝酸錏、硝酸鈣、鹽化錏共約1萬磅。政府核准給予在上享有五年專利權,並免徵其出口稅及減低國營交通事業運輸費,以資鼓勵;電氣工業方面:1936年,成立了揚子電氣公司,並籌備在武昌徐家棚附近建立電廠,資本總額1,000萬元,每日可發電2萬千瓦,可供武漢三鎮及附近各縣用電;在油料工業方面:實業部聯合浙、川、湘、鄂、桂五省產油區籌設植物油料廠,資本定為200萬元,官商合作,設辦事處漢口,在上海收買大德新等三廠,在四川萬縣收買中原公司為廠址,並在長沙、杭州等地設立分廠。
由於各類工廠的增多,這一時期的工業品產量也有了很大提高。1934年棉布產量為2,800多萬匹,1936年為3,000萬匹,1937年達3,500多萬匹。1934年上海民族橡膠動生產膠鞋1,200萬雙,1936年即達3,00萬雙。全國絨線產量,1934年為170萬磅,1936年則增至900萬磅。

礦業方面

在礦業方面:1935年8月,為救濟煤礦業,實業部與英國麥邊進口有限公司簽訂契約,借款2000萬元,貸給煤礦業。同年9月5日,實業部成立礦業金融調劑委員會,以王正廷為主任委員。“決先救濟煤業,向銀行界借款一千萬元分貸給各煤礦公司”。同時,還於1935年4月,把原參謀本部所屬的國防設計委員會改屬軍事委員會,易名為“資源委員會”。5月4日,任命翁文灝為秘書長,錢昌照副之。該委員會負責統籌管理全國礦業開發及相應重工業的發展計畫。並於1936年先後設立了鎢業管理處和銻管理處,改良生產,統籌外銷,“業務經整頓,一切漸上軌道”。為防止鐵砂大外流,行政院第二五九次會議還通過了軍會訪實業部擬具的限制鐵砂出口辦法,規定:凡出口鐵砂須持有實業部頒發的出口許

農業方面

負責農業技術研究及推廣工作的是中央農業試驗所(以下簡稱中農所)、稻麥改進所及各地相應的農業技術機構。1936年實業部制定了《中央農業實驗所與各地農場技術合作辦法六項》。其主要內容有:第一,由中農所將已經研究出並經試驗效果良好的技術諸如改良農作物種子技術,各種病蟲害的防治方法等從事推廣。第二,中農所根據實際情況,分別舉辦各項討論會,召集地方農場之主管人員參加。第三,由中農所根據實際情況,舉辦各項講習會,召集各地方農場技術人員,予以短期訓練,以求技術進步與劃一。中農所為此作了大量工作。稻麥改進所也於1936年進行了水稻分系育種及雜交試驗,水稻品種比較及純系比較試驗等。並積極推廣農作物優良品種。1936年稻麥改進所麥作組在河南開封、江蘇南京、安徽臨淮關等地,共播種優質品種小麥188,000多畝。稻作組與各地合作機關及中可證,否則海關應禁止出口。
1936年3月,資源委員會擬定了《重工業五年建設計畫》,計畫投資267,100萬元,發展汽油、鋼鐵、硫酸錏、發電機、鋁、電器等生產,以滿足國內需要。當年,就按計畫籌辦茶陵鐵礦、高坑煤礦、大冶、陽新、彭縣銅礦、中央鋼鐵廠、江西鎢鐵廠、中央無線電機製造廠、中央電瓷製造廠。1937年又籌備開發雲南錫礦、青海、四川金礦、湘潭天河煤礦、靈鄉鐵礦、四川油礦、水口山鉛鋅礦等。

礦業發展

在抗戰前,中國礦業的發展情況,從下表中可略知一二:(單位:噸)
中央大學農學院等單位,分別於南京附近及蘇、浙、皖、贛、湘、閩、粵各省推廣種植水稻265,900餘畝。全國經濟委員會棉業統制委員會在蘇、鄂、豫、陝、晉、甘等省種植美棉266,000餘畝。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稻麥改進所繼中農所之後,研究培育抵抗小麥黑粉病腥黑穗病的品種,派員到綏、晉、陝、豫、魯、皖、鄂、湘、贛、蘇、浙等省調查小麥病蟲害情況,設計改良方法。稻麥改進所制定1936年江、浙、贛三省治蝗計畫大綱,3月2日在南京召開了三省及南京市治蝗討論會。兩廣擬定了植物害蟲之研究題目,由各農事機關研究人員,分別認定研究。
由於各項政策的實施,農產品有了增加,現列表如下:(單位:千市擔)

交通事業

中國地域廣大,交通在經濟和國防建設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國民經濟建設運動中,國民政府積極整理舊路、擴建新路,為適應國防需要,各主要鐵路均進行了防空準備。例如:建造車站防空洞;偽裝機車用水水塔;輔設疏散車輛之岔道;準備各項消防措施;施行防空演習等。1936年,完成了隴海路西安至室雞段;同年7月,粵漢鐵路株韶段接軌,全線通車;廣九線也於七七事變爆發後幾天內接軌投入使用。1929年起開始修建的杭州至萍鄉的江南第一條東西鐵路大幹線浙贛鐵路,於1937年6月正式接軌,全線通車。為防止日軍占領上海後切斷京滬杭之間的聯繫,又於1935年開始修築蘇嘉路,1936年7月正式通車。在山西,1932年至1937年,修築了長達860公里的同蒲路。

浙贛鐵路

浙贛鐵路上由茅以升、羅英設計並主持施工的錢塘江大橋,1935年4月6日開始興建,1937年9月正式通車,全長1,453米,為鐵路、公路兩用。這是我國自行設計和主持施工的一座大型的近代化橋樑。11月17日公路橋通車當天,過橋的人多達10萬以上。12月23日,在杭州撤退時將橋樑自動炸毀。炸橋前一天,鐵路車輛從橋上通過的有機車三百多輛,客貨車輛兩千多輛。

商業貿易

為便利貿易,立法院1935年4月18日通過裁撤轉口稅方案。 5月24日又通過增加進口稅案,規定海關除征原有附加稅百分之五外,再增百分之十。5月31日,修正通過減免出口稅則,規定減免出口稅的貨物達百餘種。6月25日,國民政府公布修正《海關出口稅則》。規定果類、火柴、棉織物等88種產品免稅,蛋類、油類等50種減稅,共減稅300萬元左右。實業部還於1936年8月商準福建停徵莆仙棗業營業稅,會同財政部議請撤銷江蘇省棉產改進費。通令各縣不得阻礙運銷國貨事情。商準鐵道部減低餅乾、罐頭食品、果品的運輸費。

經濟往來

為促進南洋一帶的經濟往來,實業部協助上海國貨界及中華工業國貨貿易協會,1935年發起組織南洋商業考察團,於7月至11月到南洋各國進行考察。並在各地舉行國貨展覽,引人注目,參觀人數總計達29萬之多。考察團團長高事恆在所經各地演講五十餘次。

提倡國貨

國民經濟建設總會為提倡國貨,還成立了國貨聯合營業公司,1936年12月4日在實業部大禮堂召開籌委會成立大會。此公司所辦業務包括籌設各地國貨公司並補助其資本,經辦各地國貨工廠產品分配及銷售,各地手工藝品和特別產品之分配及銷售,擴充國外市場,訓練國貨貿易人才等。為謀發展國外貿易,實業部還決定在各主要通商國家設定駐外商務官員。1936年2月,參酌各國駐外商務宮制度,將1931年制定的駐外商務專員章程修正為《駐外商務官章程》。
由於生產建設、交通事業、商業貿易的發展,這一時期中國對外貿易出現了明顯好轉,試看下表(單位:千元)
這裡不僅入超數量逐年減少,而且進口商品種類的位次也發生了變化。進口商品中前五位由1930年的棉製品、原棉、米、砂糖、金屬與礦石轉變為1936年的金屬與礦石、石油製品、機器與工具、書籍與紙、棉花與棉製品。在進口商品中消費資料比例下降,生產資料的比例日漸上升。

評價

要正確評價這場運動,首先要弄清發起這場運動的主觀原因及客觀效果。如上所述,這場運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自救救國”,這在當時國內經濟殘破,外則日寇侵逼,中日矛盾日益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歷史背景下,的確有其積極意義。首先,它發展了國民經濟,增加了國民收入。據劉大鈞《國民所得》一書估計,國民生產毛值,1934至1936年分別為213、237、259億元。其次,經濟建設中的許多項目,都是直接為戰爭做準備的。國民黨五大通過的《請積極發展民營重工業以充實國力案》指出,從事經濟建設,迅速完成重工業,其目的是“使戰時工業能以動員,以供臨時需要”。這次大會通過的《請興築滇省通江通海通緬鐵道以應國防需要而辟經濟泉源案》中更明確指出,在此“中日戰禍一觸即發之秋,沿江沿海隨時有被封鎖之虞。交通系國防至巨,為適應國防需要……確有及時興築通江通海通緬鐵道之必要”。資源委員會所辦各廠礦,也主要是為國防做準備,廠礦的分布均遠離海口。規模較大的鋼鐵、機器、電工器材等廠大都設在湖南,其餘金屬礦、煤礦、電廠多選擇川、陝等內地省份。電工器材廠,從原料和產品運銷的角度來看設在武漢為宜,但卻將其設在湘潭,這完全是出於國防的考慮。即從產業結構的角度來看,資源委員會致力於資本需要量大、資金周轉慢、盈利少、風險大,而為一般民族資本家所不願問津的重工業及國防工業,大量投資於西北、西南等內地落後省份,這對改變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以輕工業為主、重工業基礎極其薄弱的不合理產業結構和工業主要集中在沿海通商口岸的極不平衡的產業布局都起了積極作用。這場經濟建設運動為抗日戰爭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對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起了巨大作用。例如浙贛線通車後,“東西戰場之軍隊輜重,得隨軍事形勢之轉移,自由行動。”徐州會戰時,將南方軍隊調至江北,徐州淪陷後,又調回南方保衛武漢……除軍運之外,該路對淪陷區各路機車車輛之撤退,工商物資之疏散,難民之遷移後方等抗日事宜,俱盡最大之努力。

經濟動員運動

可見,這場經濟建設運動的作用已不僅是發展了國民經濟,增加了國民收入,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場戰前的經濟動員運動。因為“在當時國際形勢之下,我們不能打出鮮明的準備戰時經濟體制的旗子,只有以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為戰時全國經濟總動員的準備”。
這場經濟建設運動,是一場由政府號召並組織的、動員各界人士參加的民眾性的經濟建設運動。在運動中,不僅注意生產本身的發展,同時也注意了生產意識、勞動觀念的宣傳及理論的研究。因此,它是一場較為全面、較為徹底的經濟建設運動。對中國近代化有著深遠的影響。這一切是符合中華民族利益和人民願望的。

影響

誠然,國民黨政府這一時期的經濟建設尤其是資源委員會的重工業建設的大量資金、設備、技術都是依靠外國引進的,它所辦的許多廠礦是同德、美合辦的。例如,中央鋼鐵廠的全部設備均由德國引進,中央機器廠的設備分別購自英、德,電工器材廠的設備來自美、英、法、德四國。這是在當時工業基礎薄弱、技術落後的情況下,迅速完成重工業建設的唯一途徑。而且資源委員會與外資合辦企業所簽訂的契約是商業性的,沒有附帶任何政治條件,也沒有以某項經濟收入做抵押,出賣民族利益。相反,它在與外資合辦企業的過程中,合理利用外資,引進外國先進技術,讓技術人員到國外培訓。這一切均為本國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應該實事求是的加以肯定,不能簡單的視之為媚外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