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電子化

國庫電子化是指國庫管理、核算改變以往手工核算的方法,充分利用電子技術、網路技術,創建信息平台,實現電腦核算、記賬、及數據處理的工作方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庫電子化 
  • 類型:經濟術語
發展階段
國庫電子化套用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已20年。2O年來,伴隨和適應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大體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1—2000年.國庫會計工作經歷了幾次財稅體制改革,發展迅速,擺脫了手工記賬的傳統核算方式.基本實現了電子化,條件成熟的省市還實施了縱橫向聯網報解國庫資金。然而,這一時期,國庫電子化仍屬於初級水平.儘管許多省都開發了適合本地區的國庫會計核算系統.但這些核算系統缺乏統一的標準.相互差別較大,影響了國庫會計信息的匯總和分析利用。
第二階段:2000—2001年,中國人民銀行開發推廣了《國家金庫會計核算系統》1.0版,從此,結束了國庫會計核算沒有全國統一的應用程式的歷史,規範了各地在核算操作中的不同做法,加快了國庫會計核算的速度,提高了國庫會計核算的準確性,有效保證了國庫資金安全,使國庫電子化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庫會計核算程式實現了全國統一,新的國庫會計核算體系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2002年以來,國庫會計核算管理步人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第四階段:2006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在吸收地方聯網大量有益經驗的基礎上,組織開發了全國聯網的國庫信息處理系統(TIPS),相繼在北京、湖南、貴州等地成功試點運行。實現了稅務、國庫、銀行間的數據共享,在方便納稅人的同時,使稅款入庫步人快車道。財稅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庫。是我國稅收征繳管理制度和信息共享機制的重大變革,對促進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增強政府公共服務能力、提高行政效能依法理財、方便納稅人繳款、規範稅收征繳行為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有33個省市加入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系統,累計完成各種業務30.341萬筆,金額72,244億元。
第五階段:2007年7月,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TCBS)在重慶試點成功,這是國庫業務發展和電子化建設中的又一次重要創舉。TCBS對國庫業務處理流程進行了全新設計和全面再造,實現了國庫業務管理模式的創新。截至2011年底,全國共有10個省(直轄市)上線運行了TCBS。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