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是中國氣象局直屬的司局級法人事業單位。

中心承擔著全球觀測基礎數據和氣象產品的收集分發、氣象數據加工處理與歸檔管理、氣象數據產品研發與服務、高性能計算資源調度與並行計算技術支持、氣象電子政務技術支持、信息系統基礎設施資源管理與服務、信息網路安全防護及業務運行保障等任務職責。

據2019年4月中心官網資料顯示,中心下轄6個職能處室和7個業務單位,在職職工總數246人(2018年數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 外文名:Nation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
  • 創辦時間:2005年3月
  • 類別:事業單位
  • 主管部門:中國氣象局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主任:趙立成
  • 地址: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46號,100081
  • 社會信用代碼:12100000717800064K
歷史沿革,單位前身,合併之後,發展條件,機構設定,人員編制,硬體設施,學術資源,建設成就,體系建設,數據服務,電子政務,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單位前身

  • 國家氣象中心通信台
1950年3月,成立中央氣象台通信隊。
1960年12月,改為中央氣象台通信台。
1973年7月,啟用北京氣象通訊樞紐系統。
1991年4月,改為國家氣象中心通信台。
  • 國家氣象中心氣候資料中心
1952年5月,成立聯合資料室。
辦公樓辦公樓
1958年4月,改為氣象資料研究室。
1963年8月,改為氣候資料室。
1985年8月,啟用中國氣象局氣象檔案館。
1988年9月,啟用WDCD-D氣象學分中心。
1991年4月,改為國家氣象中心氣候套用室。
1998年1月,改為國家氣象中心氣候資料中心。
  • 北京高性能計算機套用中心
2000年7月,成立北京高性能計算機套用中心。

合併之後

2004年7月,國家氣象中心通信台、國家氣象中心氣候資料中心、北京高性能計算機套用中心合併成立中國氣象局氣象信息中心(北京高性能計算機套用中心)。
2005年3月,正式掛牌成立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2012年4月,經中央編辦批覆同意,成立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與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2014年8月,中國氣象局電子政務管理職能調整至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發展條件

機構設定

據2019年4月中心官網資料顯示,中心下轄6個職能處室和7個業務單位,承擔著國家氣象業務區域網路、國家氣象科學數據共享平台(中國氣象數據網)、中國工程院工程知識中心氣象科學專業知識服務系統等服務平台建設工作。
數據中心機房數據中心機房
職能處室:辦公室、業務科技處、計畫財務處、人事處、黨委辦公室(監察審計室)、離退休幹部辦公室。
業務單位:運行監控室、高性能計算室、資料服務室、氣象數據研究室、電子政務處、系統工程室、業務與園區電訊保障室。

人員編制

截至2018年,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在職職工總數246人,其中博士45人,碩士122人,碩士以上人數占職工總人數的67.9%;正高級職稱23人,副高級職稱100人,高級職稱人數占職工總人數的50.0%;大氣科學類專業59人,地球科學類專業19人,信息技術類專業122人,三類專業人數占職工總人數的81.3%;35歲以下人員81人,占職工總數的45.5%。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中央直接聯繫專家1人,海外引進“雙百計畫”專家1人,中國氣象局科技領軍人才1人,3人入選中國氣象局青年英才計畫,1箇中國氣象局創新團隊,2個司局級創新團隊。

硬體設施

據2019年4月中心官網資料顯示,中心可提供742台虛擬機、3.4PB共享存儲、90節點分分散式計算/資料庫物理伺服器,廣泛支撐MICAPS4、CIPAS2.0、MESIS、ASOM2.0、氣象業務數據網等286個業務、科研套用。
天鏡天鏡
中心建有大數據云平台和氣象綜合業務實時監控系統(天鏡),大數據云平台由1國家中心+1備份中心+31省級節點+1公共雲節點組成;天鏡採用ElasticSearch、Cassandra分散式數據存儲、Spark 計算框架、Kafka高吞吐佇列、Redis分散式快取、微服務等大數據技術架構,以及自動化運維和移動運維技術,日誌處理存儲峰值可達50000條/秒,業務系統告警從採集到發布在30秒以內,能實現故障的快速定位。

學術資源

  • 檔案資源
據2019年4月中心官網資料顯示,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承擔中國氣象局氣象檔案館的任務職責,是中國氣象檔案資料信息資源中心,是國家專業檔案館之一。擁有線上存儲能力3.4PB(含NAS、GPFS等各類磁碟陣列),近線存儲能力2.7PB(磁帶庫中磁帶存儲量),以及離線磁帶和光碟存儲數據量5.9PB(含數據歸檔、高性能計算備份等)。
檔案館館藏紙質氣象檔案資料1110卷12.8萬冊約總計4400萬頁、縮微膠捲1900餘卷、縮微平片約10萬張,包括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珍貴檔案306卷、1.3萬冊約總計176萬頁。其中,檔案館存有北京(1841年始)、徐家匯(1872年始)等中國最早、最完整的長序列器測資料。
  • 數據資源
據2019年4月中心官網資料顯示,國家氣象信息中心收集管理國內外各類氣象數據近17PB,數據增量近4PB/年,依託全國綜合氣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對氣象預報預測、防災減災、公共服務等提供氣象數據支持,年服務量超過1.3PB。

建設成就

體系建設

據2019年4月中心官網資料顯示,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牽頭建設了氣象信息化標準體系。體系框架包括總體標準、數據資源標準、基礎設施資源標準、信息平台標準、信息安全標準和信息化管理標準6個標準分體系。氣象信息化標準明細表含標準條目總計244項,覆蓋了氣象信息業務全流程。

數據服務

國家氣象業務區域網路是氣象系統內部統一的氣象業務產品和業務管理信息綜合服務門戶系統。據2019年4月中心官網資料顯示,國家氣象業務區域網路已形成了包括網站門戶、移動客戶端、微信企業號在內的多平台入口,涵蓋探測、氣候、天氣等產品2300種,線上資源超過30TB,專欄150個,國家級和省級核心業務用戶超過1.2萬人。
國家氣象科學數據共享平台(中國氣象數據網)是首批經科技部、財政部認定的23家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之一。據2019年4月中心官網資料顯示,中國氣象數據網累計用戶數超過20萬人,服務用戶遍布31個省市自治區,年用戶訪問量約1.2億人次,年數據訂單量突破百萬。2000餘家科研教育機構和近600家企業通過中國氣象數據網進行科研創新和深度挖掘。建設成果經科技部推薦入選國家“十二五”科技創新成果展。

電子政務

據2019年4月中心官網資料顯示,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縱向已實現國家、省、地市、縣四級氣象部門全面上線,用戶範圍覆蓋全國氣象部門在職職工;橫向相繼建設52個政務管理套用子系統。截至2018年3月31日,系統註冊用戶72042,各級公文收發總數達410餘萬件,發布信息142萬條,電子期刊9792期,點擊量超過43萬次。
按照“外網受理、區域網路審批、外網反饋”的方式,滿足氣象部門全部行政審批事項的網上受理、審批、辦結、回復的全流程服務功能,為社會公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截至2018年3月31日,用戶數量5263個,受理件數1824個,已辦結1402個。

文化傳統

中心徽標由月牙和網構成。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
月牙象徵著中心研究氣象的本職使命,由線條及結點構成的網象徵著互聯互通的信息網路。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主任:趙立成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費文革
副主任:曾沁
副主任:羅兵
總工程師:李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