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是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國辦發〔2015〕47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的基礎上,為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扶持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經國務院同意提出的指導性意見。由國務院辦公廳於2016年11月18日印發並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
  • 發布日期:2016年11月18日
  • 實施日期:2016年11月18日
  • 發布機構:國務院辦公廳
政策全文,意見解答,內容解讀,

政策全文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
國辦發〔2016〕8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近年來,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創業創新,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活躍農村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有利於將現代科技、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引入農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有利於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利於激活各類城鄉生產資源要素,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在《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國辦發〔2015〕47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3號)的基礎上,為進一步細化和完善扶持政策措施,鼓勵和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經國務院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
(一)突出重點領域。鼓勵和引導返鄉下鄉人員結合自身優勢和特長,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稟賦,利用新理念、新技術和新渠道,開發農業農村資源,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繁榮農村經濟。重點發展規模種養業、特色農業、設施農業、林下經濟、庭院經濟等農業生產經營模式,烘乾、貯藏、保鮮、淨化、分等分級、包裝等農產品加工業,農資配送、耕地修復治理、病蟲害防治、農機作業服務、農產品流通、農業廢棄物處理、農業信息諮詢等生產性服務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民族風情旅遊、傳統手工藝、文化創意、養生養老、中央廚房、農村綠化美化、農村物業管理等生活性服務業,以及其他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二)豐富創業創新方式。鼓勵和引導返鄉下鄉人員按照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通過承包、租賃、入股、合作等多種形式,創辦領辦家庭農場林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聘用管理技術人才組建創業團隊,與其他經營主體合作組建現代企業、企業集團或產業聯盟,共同開闢創業空間。通過發展農村電商平台,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技術,實施“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開展網上創業。通過發展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培育產權清晰、利益共享、機制靈活的創業創新共同體。
(三)推進農村產業融合。鼓勵和引導返鄉下鄉人員按照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現代產業組織方式開展創業創新,建立合理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以農牧(農林、農漁)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發展優質高效綠色農業。實行產加銷一體化運作,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提升農業價值鏈。引導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向特色小城鎮和產業園區等集中,培育產業集群和產業融合先導區。
二、政策措施
(四)簡化市場準入。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一系列措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提高便利化水平。落實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和“先照後證”改革,在現有“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成效的基礎上大力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推動住所登記制度改革,積極支持各地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縣級人民政府要設立“綠色通道”,為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提供便利服務,對進入創業園區的,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輔導、政策諮詢、集中辦理證照等服務。對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免收登記類、證照類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工商總局等負責)
(五)改善金融服務。採取財政貼息、融資擔保、擴大抵押物範圍等綜合措施,努力解決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融資難問題。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有效盤活農村資源、資金和資產。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需求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探索權屬清晰的包括農業設施、農機具在內的動產和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提升返鄉下鄉人員金融服務可獲得性。推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加強對納入信用評價體系返鄉下鄉人員的金融服務。加大對農業保險產品的開發和推廣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展價格指數保險、收入保險、信貸保證保險、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證保險、畜禽水產活體保險等創新試點,更好地滿足返鄉下鄉人員的風險保障需求。(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農業部、國家林業局等負責)
(六)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將現有財政政策措施向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拓展,將符合條件的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項目納入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範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農產品加工、農村信息化建設等各類財政支農項目和產業基金,要將符合條件的返鄉下鄉人員納入扶持範圍,採取以獎代補、先建後補、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予以積極支持。大學生、留學回國人員、科技人員、青年、婦女等人員創業的財政支持政策,要向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延伸覆蓋。把返鄉下鄉人員開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所需貸款納入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切實落實好定向減稅和普遍性降費政策。(財政部、稅務總局、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負責)
(七)落實用地用電支持措施。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通過調整存量土地資源,緩解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用地難問題。支持返鄉下鄉人員按照相關用地政策,開展設施農業建設和經營。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等用地政策。鼓勵返鄉下鄉人員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賃等形式使用農村集體土地發展農業產業,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創業創新。各省(區、市)可以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管理辦法,支持返鄉下鄉人員依託自有和閒置農房院落髮展農家樂。在符合農村宅基地管理規定和相關規劃的前提下,允許返鄉下鄉人員和當地農民合作改建自住房。縣級人民政府可在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於返鄉下鄉人員建設農業配套輔助設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騰退出的建設用地指標,以及通過農村閒置宅基地整理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重點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支持返鄉下鄉人員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建農業物流倉儲等設施。鼓勵利用“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和廠礦廢棄地、磚瓦窯廢棄地、道路改線廢棄地、閒置校舍、村莊空閒地等用於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農林牧漁業產品初加工項目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返鄉下鄉人員發展農業、林木培育和種植、畜牧業、漁業生產、農業排灌用電以及農業服務業中的農產品初加工用電,包括對各種農產品進行脫水、凝固、去籽、淨化、分類、曬乾、剝皮、初烤、漚軟或大批包裝以供應初級市場的用電,均執行農業生產電價。(國土資源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國家旅遊局、國家電網公司等負責)
(八)開展創業培訓。實施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培訓五年行動計畫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計畫、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工程,開展農村婦女創業創新培訓,讓有創業和培訓意願的返鄉下鄉人員都能接受培訓。建立返鄉下鄉人員信息庫,有針對性地確定培訓項目,實施精準培訓,提升其創業能力。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將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培訓經費納入財政預算。鼓勵各類培訓資源參與返鄉下鄉人員培訓,支持各類園區、星創天地、農民合作社、中高等院校、農業企業等建立創業創新實訓基地。採取線上學習與線下培訓、自主學習與教師傳授相結合的方式,開闢培訓新渠道。加強創業創新導師隊伍建設,從企業家、投資者、專業人才、科技特派員和返鄉下鄉創業創新帶頭人中遴選一批導師。建立各類專家對口聯繫制度,對返鄉下鄉人員及時開展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部、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國家林業局、國務院扶貧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負責)
(九)完善社會保障政策。返鄉下鄉人員可在創業地按相關規定參加各項社會保險,有條件的地方要將其納入住房公積金繳存範圍,按規定將其子女納入城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範圍。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的就業困難人員、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以靈活就業方式參加社會保險的,可按規定給予一定社會保險補貼。對返鄉下鄉人員初始創業失敗後生活困難的,可按規定享受社會救助。持有居住證的返鄉下鄉人員的子女可在創業地接受義務教育,依地方相關規定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民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教育部等負責)
(十)強化信息技術支撐。支持返鄉下鄉人員投資入股參與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建設和運營,可聘用其作為村級信息員或區域中心管理員。鼓勵各類電信運營商、電商等企業面向返鄉下鄉人員開發信息套用軟體,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培訓,提供農資配送、農機作業等農業社會化服務,推介優質農產品,組織開展網路行銷。面向返鄉下鄉人員開展信息技術技能培訓。通過財政補貼、政府購買服務、落實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利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創業創新。(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國家林業局等負責)
(十一)創建創業園區(基地)。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聚集資源、資源服務創業的思路,依託現有開發區、農業產業園等各類園區以及專業市場、農民合作社、農業規模種養基地等,整合創建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園區(基地),建立開放式服務視窗,形成合力。現代農業示範區要發揮輻射帶動和示範作用,成為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重要載體。支持中高等院校、大型企業採取眾創空間、創新工廠等模式,創建一批重點面向初創期“種子培育”的孵化園(基地),有條件的地方可對返鄉下鄉人員到孵化園(基地)創業給予租金補貼。(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文化部、國家林業局等負責)
三、組織領導
(十二)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重要意義,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予以統籌安排。農業部要發揮牽頭作用,明確推進機構,加強工作指導,建立部門間協調機制,督促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政策落實,加強經驗交流和推廣。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協調機制,明確任務分工,落實部門責任,形成工作合力;加強調查研究,結合本地實際,研究制定和落實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領導幹部定點聯繫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制度,深入了解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農業部、省級人民政府等負責)
(十三)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積極開展面向返鄉下鄉人員的政策諮詢、市場信息等公共服務。推進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和信息平台建設,依託現有的各類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和園區(基地),為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提供高效便捷服務。做好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土地流轉、項目選擇、科技推廣等方面專業服務。利用農村調查系統和農村固定觀察點,加強對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動態監測和調查分析。(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林業局等負責)
(十四)加強宣傳引導。採取編制手冊、制定明白卡、編髮簡訊微信微博等方式,宣傳解讀政策措施。大力弘揚創業創新精神,樹立返鄉下鄉人員先進典型,宣傳推介優秀帶頭人,發揮其示範帶動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界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的積極性,廣泛開展創業大賽、創業大講堂等活動,營造良好氛圍。(農業部等負責)
國務院辦公廳
2016年11月18日

意見解答

《意見》突出體現以下特點:一是緊緊圍繞消費供給體系的調整升級滯後於消費需求變化這一主要矛盾,適應居民消費升級的大趨勢,突出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二是聚焦破除擴大消費體制機制的障礙,更多的運用改革創新的辦法,著力激發市場主體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著眼增強居民消費的信心,持續完善消費市場的軟硬條件,著力構建良好的市場環境。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
具體來看,《意見》提出了三個方面10大領域35項進一步擴大消費的政策措施。
一是著力推進幸福產業服務消費提質擴容。圍繞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重點領域,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力度,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增加服務供給,不斷釋放潛在消費需求。
二是大力促進傳統實物消費擴大升級。以傳統實物消費升級為重點,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創新增加產品供給,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三是持續最佳化消費市場環境。聚焦增強居民的消費信心,吸引居民境外消費回流,通過加強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暢通流通網路,健全標準,創新監管體系,強化線上線下消費者權益保護等,營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費環境。
我們相信這些政策陸續出台之後,將對提高消費供給質量和效率,在更高層次上推動供需矛盾的解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持久強勁的動力,發揮重要作用。
下一步隨著我國增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所需的政策、物質和技術等條件逐步具備,以及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大,我國有望迎來消費大潮,依靠消費助力我國經濟發展。
【新華社記者】請問從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發展的角度來看,消費的新增長點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國家發改委綜合司副巡視員趙立東】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增長,三駕馬車中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前三季度貢獻率達到71%,同比提高13.3個百分點。從下一步發展趨勢看,剛才叢司長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我國已經進入消費率由降轉升,需求結構發生趨勢性變化,消費對經濟成長拉動作用不斷提高的關鍵時期。傳統消費將提質升級,新興消費蓬勃發展,消費潛力巨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高品質商品消費潛力巨大。商品消費正經歷從有到好的轉型,居民對消費品質提出更高要求,更加安全實用,更為舒適美觀,更有品位格調的產品市場潛力巨大。比如今年前10個月,我國汽車市場SUV銷量同比增長45.6%,成為支撐汽車消費的重要力量。
二是高品質服務消費潛力巨大。旅遊、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需求迅速增長,比如足球、籃球等高水平體育賽事在有的地方一票難求。初步測算,航空運動、水上運動、山地戶外等消費市場規模到2020年將達到9000億元左右。
三是農村消費升級潛力巨大,目前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達到2.4倍,差距就是潛力。近年來,在農村寬頻和城鄉雙向流通網路等基礎設施改善,農民收入增長持續快於城鎮居民的帶動下,農村消費增速持續快於城鎮,前10個月,農村消費增長10.9%,超過城鎮0.7個百分點。
在看消費增長潛力的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當前消費增長面臨著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即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究其原因是體制機制不健全,政策體系不完善,市場軟硬環境不規範等原因,影響社會資本增加消費有效供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消費供給調整升級滯後於需求變化。為此,昨天發的《意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增加消費領域特別是服務領域有效供給,補上短板,進一步擴大國內消費。
針對體制機制不健全的問題,提出要消除制約養老、教育、體育等消費領域的體制機制障礙,比如現在,大量的體育場館由於管理體制約束使用效率不高。下一步既要推動學校、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滿足老百姓基本體育消費需求,也要創新管理模式,引入社會資本進行商業運營,滿足多層次的開放利用。
針對政策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意見》提出要完善消費政策支撐體系,比如將空氣淨化器、洗衣機等納入能效領跑者計畫,引導消費者優先購買使用能效領跑者產品。再比如當前智慧家庭、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新產品發展很快,但缺乏規範的標準體系,《意見》提出要加快制定智慧家庭以及可穿戴設備標準建設,推進標準套用示範。
針對市場環境不規範的問題,提出要最佳化消費環境,比如針對消費購買力外流的問題,《意見》提出對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實施範圍擴大至日用消費品企業,做到同一條生產線生產,同樣的標準管理,生產同樣質量的產品,重塑居民對國內日用消費品的信心。
總之,通過深化改革、體制創新、多措並舉,激發社會資本增加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謝謝。
巨觀經濟管理中宏網記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快,養老服務消費需求快速增加,《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全面提升養老消費,請問下一步將從哪些方面發力促進我國的養老消費?
【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副司長郝福慶】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了2.22億,占總人口的比重是16.1%,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老的消費需求將持續快速增長。如何促進養老消費呢?主要是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豐富產品、提升質量、擴大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把養老消費市場做大、做強、做精、做好。
做大,就是進一步清除市場障礙,降低準入門檻,破除“玻璃門、旋轉門、彈簧門”,激發市場的活力,讓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揮作用,不管是企業個人、營利非營利、內資外資都能進得來,留得下,能發展。
做強,主要是針對目前養老服務市場主體小而分散的問題,引導跨行業、跨區域的整合兼併,支持服務機構向著規模化、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通過提供標準化、規範化的優質服務,形成一批面向居家社區、服務大眾的大型的企業集團。
做精,是指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可穿戴設備等,實現養老服務供需雙方有效對接,提供個性化、精細化、便利化的服務,能夠定點到位,精確到人。比如說為居家社區機構的老年人提供一些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等方面的服務,解決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失能、失智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等方面的服務,解除老年人家庭的後顧之憂。
做好,是指政府在放管服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一方面政府不能越位,堅決簡政放權,市場能做好的放手讓市場去做。另一方面也不缺位,要保障基本,兜住底線,加強監管,最佳化環境。
總之,就是要全面放開市場,讓更多的市場主體進入到養老服務這片廣闊的藍海。通過公平的競爭,提升質量,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讓民眾對養老服務有信心、願消費、得實惠,讓老年人有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中國新聞社記者】我的問題也是跟養老有關係的,我們注意到《意見》中提出為積極推進養老設施建設,最佳化養老服務供給,支持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下一步有什麼具體措施?謝謝。
【民政部福利司副司長孟志強】這位記者剛才提到的檔案是我們今年10月份由民政部、國家發改委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支持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發展養老服務的通知》,2013年,國務院就發布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務的若干意見》檔案,我們經常講的35號檔案,檔案當中明確提出來鼓勵民間資本對企業的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於養老服務,這是10月份的檔案發布的主要背景。
我們出台這個檔案主要是考慮到三方面的需求:一是希望能夠通過檔案推動促進居民養老服務消費擴大和升級,促進養老服務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快培育養老服務業成為我們經濟發展新供給和新動力之一。二是推動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養老服務業也是一個投資成本比較高,一次性投入比較大的行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門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養老服務市場的發展,通過整合改造閒置社會資源,有利於促進民間資本投資到養老服務業當中來。三是想解決目前城市特別是像北京這樣大城市的一些老城區以及新建成的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匱乏的問題。我們知道很多閒置的資源,像廠房、辦公樓都是位於城區或者人口的聚集區,它通過一定的程式改造成養老服務設施以後,能夠非常有效地解決和緩解我們城區養老服務設施供給不足的問題。
下一步為了貫徹好落實這個檔案,我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力推動:
一是加強養老服務設施的規劃。按照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的要求,結合老年人口的規模、養老服務的需求,合理確定養老服務設施的建設規劃,有效的減少養老服務供需錯位的矛盾。
二是要和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一起協調盤活存量土地和閒置資源,我們準備開展的工作是要聯合開展城鄉現有的社會資源的調查整合和改造工作,要做一個摸底和調查的工作,將城鎮當中廢棄的廠房、醫院、事業單位改制以後騰出的辦公用房,鄉鎮區劃調整之後可能有一些多餘的辦公樓,以及轉型當中我們一些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舉辦的培訓中心、療養院以及其他具有教育培訓或者療養休養功能的各類機構,對他們進行一次摸底,通過調查改造整合,把它們改造成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設施用房等養老服務設施,從而更好的滿足老年人的需求。
三是要最佳化審批程式,關於這一點剛才社會發展司的郝福慶司長也提到,我們要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在閒置的社會資源轉換成養老服務設施審批過程當中儘量簡化審批程式,縮短審批時限,提供便利服務。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我們注意到,檔案當中提到要創新發展文化消費,而當前文化消費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日趨數位化、網路化,請問下一步我們將如何發展數字文化產業?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司長高政】謝謝記者的提問。今年3月份,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首次提出了“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全國人大審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當中明確提出支持數字創意等領域的發展壯大,數字創意產業將成為“十三五”時期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截至2016年6月底,中國網民規模是7.10億人,中國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1.7%,手機網民達到了6.56億人,各類網際網路服務套用均保持了高速增長。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的發展極大促進了數字文化產業發展,也不斷催生出數字文化產業的新業態、新模式。隨著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的廣泛普及,動漫遊戲、網路文學、網路音樂、網路視頻等數字文化產業迅速發展,與百姓生活越來越密切,已經成為目前民眾文化消費的主產品。
數字文化產業是以文化創意內容為核心,依託數位技術進行創作、生產、傳播和服務,引領新供給、新消費高速成長的新型文化業態,呈現生產數位化、傳播網路化、消費信息化等特點。數字文化產業是數字創意產業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具體體現,具有創意性、引領性、低消耗、可持續的鮮明特點和轉方式、調結構、促消費、擴就業的獨特作用。大力發展壯大數字文化產業是在文化產業領域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重要舉措。
在當前文化消費形態愈加數位化、網路化的形勢下,大力發展數字文化產業有利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產業最佳化升級,提高文化產業供給水平,改進供給結構,有利於促進文化消費,滿足民眾不斷提高的消費新需求,增強文化產業發展的活力與動力,有利於推動文化與國民經濟各門類融合發展,促進“文化+”。出台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我們的目標是培育若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數字文化領軍企業,以及各具特色,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中小微數字文化企業,構建傳輸便捷、覆蓋廣泛的數字文化傳播體系。動漫、遊戲、網路文化、數字文化裝備、數字藝術展示等重點領域實力明顯增強,數字文化產業生態體系更加完善,產業支撐平台更加成熟,政策保障體系更加完備,形成文化引領、技術先進、要素齊備、鏈條完整、結構合理、效益良好、消費活躍的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滿足人民民眾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字文化消費需求,提升中華文化在數位化、信息化、網路化時代的國際競爭力。
目前文化部正在認真分析研究當前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開展檔案的起草工作。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關於體育消費方面的問題,當前民眾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高水平的體育賽事經常出現一票難求的火爆局面,請問有關方面在擴大體育消費方面開展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什麼打算?謝謝。
【郝福慶】2014年,國務院出台了《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業界俗稱是46號文,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體育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體育消費環境明顯改善。大家也能夠感受到最近的體育資本市場的併購活動非常活躍,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市場對體育消費也是有信心的。
最近,國務院辦公廳又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指導意見》,主要是推進健身休閒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閒產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培育壯大各類市場的主體,豐富產品和服務供給,為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擴大健身休閒消費提出一系列的舉措。
圍繞國務院檔案的貫徹落實,體育總局、國家發改委、國家旅遊局等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重點選擇了一批發展前景好、市場空間大、帶動能力強的項目,研製出台一批專項規劃和政策性檔案。比如,足球中長期發展規劃、足球場地設施建設“十三五”規劃、冰雪運動發展規劃、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還有關於促進自駕車、旅居車旅遊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等。
下一步,我們將主要是抓好這些政策性檔案和專項規劃的貫徹落實,特別是推動地方制定明確的時間表、路線圖,把促進體育消費的措施落到實處,強化健身意識,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培育形成一批廣大人民民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消費熱點。謝謝。
【財經界雜誌社記者】近年來,自駕車房車旅遊蓬勃發展成為經濟新亮點,請問在推進自駕車房車旅遊發展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來最佳化發展環境,增強新動能,拉動新消費。
【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副司長張西龍】目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了大眾旅遊消費時代,去年全國國內旅遊人次超過了40億人次。自駕車和旅居車(房車),是旅遊發展中速度快,潛力大的新消費領域。為了促進我國自駕車旅居車旅遊持續健康發展,增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發揮自駕車旅居車旅遊引領旅遊消費和投資的積極作用,國家旅遊局按照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強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的要求,積極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今年7月,國家旅遊局在北京召開了全國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的推進大會,就加快自駕車房車旅遊發展做了統一部署。9月份國家旅遊局會同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2016年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的通知》,共同推進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
11月,國家旅遊局又會同10個部門,針對當前自駕車旅居車在上牌上路、準駕制度、營地建設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出台了《關於促進自駕車旅居車旅遊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重點解決了制約自駕車旅居車旅遊發展的十大問題。
一是解決了上牌上路難的問題。《意見》提出,對於列入《機動車輛生產企業進行產品公告》的國產旅居掛車及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進口旅居掛車應該依法予以辦理登記手續。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牽引裝置的小型客車可以拖掛重量不超過2.5噸的中置軸旅居掛車上路行駛。並研究改進旅居車駕駛證管理制度。
二是解決了營地用地不明確的問題。《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自駕車房車營地的用地政策,營地用地按照不同情況分別處置。今後營地的用地問題就有章可循了。
三是解決了旅居車上路收費標準的問題。明確拖掛式旅居掛車上路按照牽引車輛的高一檔標準收費。
四是降低了營地的運營成本。明確營地的用水、用電價格,實行工業企業相同的價格政策。
五是完善了相關的服務管理制度。原則上,自駕游俱樂部納入旅行社序列管理,自駕游領航員納入導遊序列管理,開展旅遊經營的各類營地納入景區序列登記管理。相關的服務管理、工商登記問題有了明確答案。
六是進一步放寬旅居車租賃企業的資質申請條件、經營範圍和經營規模,鼓勵取得汽車租賃經營許可的企業從事自行式和拖掛式旅居車的租賃業務。
七是鼓勵對營地建設進行補助。《意見》明確,到2020年,建設各類營地2000個,鼓勵利用PPP模式建設營地。在旅遊扶貧的重點村,鄉村旅遊集聚區建設營地,政府可給予適當補助。
八是推動完善相關的公共服務。加快建設交通主幹道、重點景區與營地的連線道路,推進高速公路服務區改造升級,完善旅遊交通和營地標識。
九是推進自駕車旅居車及營地設施製造業發展。企業開展自駕車旅居車裝備、營地設施、戶外運動裝備等自主研發,可按規定享受國家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
十是參照旅館業治安管理,嚴格落實自駕車旅居車營地住宿實名登記,加快自駕游呼叫中心和緊急救援基地建設,健全自駕游信息的統計、監測。
上述政策和舉措出台後,給自駕車旅居車旅遊產業發展一個明確積極的發展信號,對影響自駕車旅居車旅遊發展的重要問題、關鍵難題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和措施,對於促進消費、鼓勵企業創業,推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政策落實,不斷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內容解讀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明確,對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開展創業創新給予政策支持。
分析人士認為,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體現。對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開展創業創新給予政策支持,對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意義重大。
意見提出,要通過承包、租賃、入股、合作等多種形式,領辦創辦家庭農場林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組建創業團隊、產業聯盟,開闢創業空間;通過發展電商平台,實施“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開展網上創業;通過發展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和合作制企業等形式,培育產權清晰、利益共享、機制靈活的創業創新共同體。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認為,在農業轉型發展過程中,推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促進“接二(產)連三(產)”是一個重要方向。“鼓勵各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僅是當今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與方向,也是我國農業產業提升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源泉。”這位專家說。
意見要求,改善金融服務,穩妥有序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開展農業設施、農機具、生物資產等抵押貸款業務;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開展價格指數保險、收入保險、信貸保證保險、農產品質量安全保證保險、畜禽水產活體保險等創新試點。
有專家指出,缺乏金融服務尤其是難以獲得貸款是返鄉下鄉人員創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只有加速試點、加速改革,才能在這一領域獲得突破;而上述保險則是編織了一個“安全網”,讓他們安心創業。
意見要求,開展創業創新培訓,實施返鄉創業培訓五年行動計畫,培訓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人社部等五部門今年聯合印發了《關於實施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培訓五年行動計畫(2016—2020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將返鄉農民工等人員中有意願開展創業活動和處於創業初期的人員全部納入創業培訓服務範圍,針對其不同創業階段的特點等,開展內容豐富、方式靈活、實用有效的創業培訓,實施培訓、孵化、服務“一條龍”幫扶,積極幫助返鄉創業人員成功創業、不斷發展。
中國就業促進會副會長陳宇建議,我國應充分利用現有的開發區、創業園和孵化基地等設施,發揮它們最大的邊際效益,同時避免重複建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