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原理及技術

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原理及技術

《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原理及技術》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原理及技術
  • 作者何品晶
  • 出版時間:2021年3月1日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309 頁
  • ISBN:9787122364296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原理及技術》包括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原理、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與物流轉運及環境衛生風險防控、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化過程、生活垃圾填埋場礦化垃圾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與飛灰壓塊技術、城市污泥堆肥和有機垃圾資源轉化、生活垃探漿尋圾滲濾液處理技術、生活垃圾惡臭控制技術、危險廢物鹼介質處理技術、醫療廢少盼仔妹物收運與焚燒技術、污染工業建築廢物處理與利用等,具有技術創新性、工程實用性和理論籃拒歸系統性的特點。
《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原理及技術》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工程、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的研究生教學用書,還可供環境領域固體廢物有關技術的研發、設計人員和教學人員參考,並可作資料資料庫使用。

目錄

第1章緒論 1
1.1固體廢物的性質、分類和屬性 1
1.1.1 固體廢物的性質 1
1.1.2 固體廢物的分類 2
1.1.3 固體廢物的屬性 2
1.2生活垃圾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2
1.2.1 生活垃圾衛生填埋 2
1.2.2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 4
1.2.3 生活垃圾互動污染與潔淨原理和工藝 5
1.2.4 生活垃圾分類及資源化 7
1.3工業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9
1.4危險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11
1.5我國固廢領域的發展方向 12
1.5.1 資源化是解決固廢污染和緩解資源能源短缺的突破口 12
1.5.2 固廢領域發展趨勢 13
習題與思考題 14
第2章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原理 15
2.1電磁學和空氣動力學 15
2.1.1 電分選原理 15
2.1.2 磁分選原理 17
2.1.3 空氣動力膠拘連蒸學原理 21
2.2環境微生物學 23
2.2.1 微生物種類及營養物質 23
2.2.2 微生物在環境中的分布 25
2.3化學熱力學和化學動力學 27
2.3.1 化學熱力學 27
2.3.2 化學動力學 31
2.4焚燒工藝計算 33
2.4.1 熱值計算 33
2.4.2 焚燒過程熱平衡 34
2.4.3 焚燒過程的物質平衡 36
2.4.4 理論和實際燃燒空氣量 37
2.4.5 焚燒煙氣量 37
2.4.6 燃燒火焰溫度 38
2.5固態與水溶液中分離原理 38
2.5.1 離子沉澱法 38
2.5.2 還原法 41
2.5.3 溶劑萃取法 43
2.5.4 離子交換法 45
2.5.5 膜分離方法 46
2.6環境影響套充評價方法 47
2.6.1 確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 47
2.6.2 編寫環境影響評價大綱 47
2.6.3 建設項目工程分析 48
2.6.4 環境現狀調查 48
2.6.5 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48
2.6.6 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論證 48
2.6.7 環境管理與監測 48
習題與思考題 49
第3章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與物流轉運 50
3.1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50
3.1.1 新型垃圾分類模式 50
3.1.2 國際典型的垃圾分類模式 51
3.1.3 農村地區生活垃圾源頭分類 51
3.2生活垃圾分類追溯體系 52
3.2.1 追溯體系概況 52
3.2.2 用戶投放 52
3.3城市分類垃圾收運物流網路 53
3.3.1 直接收運模式 53
3.3.2 一級轉運收運模式 54
3.3.3 二級轉運收運模式 56
3.4垃圾收集模式 56
3.4.1 混合收集的垃圾收集模式 56
3.4.2 分循束頁類收集的垃圾收集模式 57
3.5垃圾轉運系統與物流系統 58
3.5.1 垃圾轉運系統 58
3.5.2 城鎮垃圾物流系統 59
3.6大型中轉站工藝 59
3.7中轉站水平壓縮轉運系統 62
3.7.1 水平預壓式壓縮機 62
3.7.2 組成及作用端店漿原理 62
3.7.3 壓縮工藝 64
3.8中轉站豎式壓縮轉運系統 66
3.8.1 豎式壓縮工藝流程 66
3.8.2 卸料溜槽及壓實器系統 67
3.9生活垃圾分類環境衛生風險防控 68
3.9.1 垃圾分類新增環節環境衛生風險 68
3.9.2 生活垃圾投放衛生風險防控 69
3.9.3 生活垃圾收集作業衛生風險防控 69
3.9.4 作業人員防護 70
3.9.5 運輸作業設備衛生風險防控 70
習題與思考題 70
第4章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化過程 72
4.1固體垃圾的降解進程 72
4.1.1 總糖 72
4.1.2 有機質 73
4.1.3 生物可降解物 73
4.1.4 粗纖維 73
4.1.5 固體垃圾降解數學模擬 74
4.2滲濾液水質衰減過程 75
4.2.1 水質指標變化 75
4.2.2 水質指標變化與時間的關係 76
4.3場地沉降性能變化 77
4.3.1 沉降量測定 77
4.3.2 沉降量與時間的關係 78
4.4填埋場穩定化預測與評價 79
4.4.1 填埋場穩定化預測 79
4.4.2 填埋場穩定化定量化評價 81
4.5填埋垃圾腐殖質分子量及其分布 85
4.5.1 腐殖質提取液分子量及其分布 85
4.5.2 富里酸組分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88
4.5.3 胡敏酸組分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90
習題與思考題 92
第5章生活垃圾填埋場礦化垃圾資源化利用 93
5.1礦化垃圾特性 93
5.2礦化垃圾開採與分選 95
5.2.1 開採及運輸 95
5.2.2 分選主要流程 95
5.2.3 粗分和細分技術路線 96
5.3礦化垃圾園林綠化利用 97
5.3.1 礦化垃圾篩分細土性質分析 97
5.3.2 礦化垃圾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98
5.3.3 礦化垃圾對植物重金屬累積率的影響 101
5.3.4 礦化垃圾綠化工程方案設計 103
5.4礦化垃圾生物反應床處理滲濾液 106
5.4.1 作為生物介質的可行性 106
5.4.2 污染物去除機理 106
5.4.3 生物反應床設計 107
5.4.4 工藝流程的確定 109
5.4.5 運行效果 110
5.5礦化垃圾生物反應床處理畜禽廢水 111
5.6存量垃圾填埋場廢舊塑膠資源化 112
5.6.1 強化乾洗潔淨技術的構建和優勢 112
5.6.2 強化乾洗潔淨技術的實際運行效果 113
5.6.3 原料分類擠壓脫水成型技術 113
5.7存量垃圾填埋場無機惰性物資源化 114
5.7.1 工藝流程 114
5.7.2 工藝計算及設備選型 115
習題與思考題 115
第6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與飛灰壓塊技術 116
6.1典型生活垃圾焚燒爐排 116
6.1.1 二段式焚燒爐 116
6.1.2 逆推式機械爐排爐 117
6.1.3 VONROLL爐排 118
6.2垃圾接收及貯存 119
6.2.1 垃圾接收 119
6.2.2 垃圾貯存 119
6.2.3 主要設備 120
6.2.4 垃圾池防滲、防腐措施 121
6.2.5 垃圾卸料大廳及垃圾池除臭措施 121
6.3垃圾焚燒系統 122
6.3.1 垃圾給料系統 122
6.3.2 焚燒爐本體 122
6.3.3 點火及助燃系統 123
6.3.4 出渣機 124
6.3.5 焚燒爐液壓傳動系統 124
6.4餘熱鍋爐與汽輪發電系統 124
6.4.1 餘熱鍋爐系統 124
6.4.2 汽輪機發電系統 126
6.5煙氣淨化系統 127
6.5.1 煙氣原始參數及排放標準 127
6.5.2 二英排放控制 128
6.5.3 NOx排放控制 128
6.5.4 煙氣線上監測系統 128
6.6焚燒飛灰高壓壓塊減容填埋 129
6.6.1 焚燒飛灰可壓縮性論證 129
6.6.2 焚燒飛灰壓塊工藝參數論證 129
6.6.3 焚燒飛灰壓塊強度論證 131
6.6.4 焚燒飛灰固化體填埋論證 133
6.6.5 焚燒飛灰高壓壓塊減容填埋工藝流程 135
6.7焚燒飛灰熔融技術 136
6.7.1 焚燒飛灰熔融效果指標分析 136
6.7.2 焚燒飛灰熔融工藝套用 137
6.8飛灰固化穩定化預處理工藝 139
6.8.1 總體工藝描述 139
6.8.2 飛灰給料系統 140
6.8.3 水泥給料系統 141
6.8.4 工藝水及螯合劑配置系統 142
6.8.5 飛灰混煉機 142
6.8.6 養護輸送系統 142
6.8.7 壓縮空氣系統 143
6.8.8 污染治理系統 143
6.9飛灰填埋場分類 143
6.9.1 柔性填埋場 143
6.9.2 剛性填埋場 144
習題與思考題 144
第7章城市污泥堆肥和有機垃圾資源轉化 145
7.1城市污泥好氧堆肥溫室氣體排放 145
7.1.1 堆料氣體中 O2和 CO2濃度變化 146
7.1.2 堆體溫度變化 147
7.1.3 堆料水溶性有機碳變化 148
7.1.4 堆料 pH變化 149
7.1.5 堆料浸出液中氮元素變化 149
7.1.6 堆肥過程 N2O的釋放特徵 150
7.2生物炭添加對城市污泥堆肥 N2O釋放影響 151
7.2.1 堆體溫度變化 152
7.2.2 堆料 pH變化 152
7.2.3 堆料浸出液中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 152
7.2.4 城市污泥堆肥過程 N2O的釋放特徵 154
7.3倉式工藝城市污泥堆肥廠 N2O釋放 155
7.4餐廚垃圾聚合交聯 159
7.4.1 餐廚垃圾聚合交聯反應可行性 159
7.4.2 餐廚垃圾水凝膠的製備 160
7.4.3 複合水凝膠土壤肥力提升性能 163
7.5餐廚垃圾製備化工產品 165
7.5.1 可行性分析 165
7.5.2 生命周期評價 167
7.6污泥與餐廚垃圾聯合厭氧發酵 168
7.6.1 聯合厭氧發酵產氫效果 168
7.6.2 聯合厭氧發酵產甲烷效果 169
7.6.3 聯合厭氧發酵機理 170
習題與思考題 171
第8章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 172
8.1生活垃圾滲濾液特徵 172
8.2填埋場滲濾液基本性質變化 173
8.2.1 滲濾液離子綜合參數變化過程 173
8.2.2 滲濾液碳物質及礦物油含量變化過程 174
8.2.3 滲濾液氮、磷系物含量變化過程 176
8.2.4 滲濾液陰離子含量變化過程 177
8.2.5 滲濾液離子形態變化過程 178
8.3滲濾液化學混凝處理技術 180
8.4滲濾液深井好氧預處理技術 180
8.4.1 深井好氧預處理工藝流程 180
8.4.2 梯度壓力好氧裝置處理滲濾液 182
8.5滲濾液反滲透( RO)濃縮液深度處理技術 187
8.5.1 濃縮液基本特徵 187
8.5.2 過硫酸鉀深度氧化技術 189
8.5.3 低能耗蒸發技術 191
8.6聯合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 192
習題與思考題 193
第9章生活垃圾惡臭控制技術 194
9.1惡臭的相關概念 194
9.2惡臭的類型劃分 196
9.3生活垃圾填埋場中惡臭氣體 196
9.3.1 常見惡臭污染物及其特徵 196
9.3.2 惡臭污染物的產生過程 197
9.3.3 H2S氣體產生原因 198
9.4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污染特徵 199
9.5惡臭釋放規律 199
9.5.1 概化分子式模型與惡臭釋放總量 199
9.5.2 生活垃圾惡臭氣體釋放速率 201
9.6惡臭污染控制技術 203
9.6.1 惡臭污染控制方法 203
9.6.2 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污染控制措施 204
9.6.3 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治理技術 205
9.7氫氧化鐵噴灑削減惡臭 206
9.7.1 氫氧化鐵對填埋氣中硫化氫濃度的影響 206
9.7.2 氫氧化鐵對填埋氣中氨氣濃度的影響 207
9.7.3 氫氧化鐵對填埋氣中甲烷濃度的影響 208
9.7.4 氫氧化鐵對填埋氣惡臭指數的影響 208
9.7.5 氫氧化鐵用於集裝化生活垃圾中轉站的惡臭原位控制 209
9.8填埋作業面積最小化 211
9.8.1 達西定律與填埋場惡臭遷移規律 211
9.8.2 利於惡臭控制的面積最小化垃圾堆體形狀 212
9.8.3 利於惡臭控制的面積最小化作業面形狀 214
9.9除臭劑噴灑 216
9.9.1 EM菌除臭劑 216
9.9.2 木醋液除臭效果 216
9.10 高空噴灑設備 217
9.10.1高空噴灑方法 217
9.10.2高壓噴霧風炮的工作原理 217
9.10.3高壓噴霧風炮的噴霧分析 218
9.10.4高壓噴霧風炮氣液兩相流動實驗 220
9.10.5霧滴軌跡影響因素分析 223
習題與思考題 225
第10章危險廢物鹼介質處理技術 226
10.1鹼介質濕法冶金技術 226
10.2鹼性熔體熱處理技術 227
10.3燒鹼溶液浸取和資源轉化兩性重金屬危險廢物 228
10.3.1鋅鹼溶性廢物和尾礦的浸出 228
10.3.2硫化鋅的機械活化轉化浸出 229
10.3.3鐵酸鋅水解 -熔融-浸出 230
10.3.4鉛鹼溶性廢物和尾礦的浸出 232
10.3.5電解廢液苛化處理與再生 233
10.3.6鹼溶性金屬廢物鹼介質提取技術集成 234
10.4鋅粉生產工藝的生命周期評價 236
10.4.1鹼浸-電解法生產鋅粉工藝的生命周期評價 236
10.4.2含鋅危險廢物鹼浸 -電解法再生鋅粉生產工藝的生命周期評價 240
10.5鹼性熔鹽體系氧化處理含氯有機危險廢物 241
10.5.1鹼性熔鹽熔化溫度 241
10.5.2鹼性熔鹽的蓄熱性 242
10.5.3熔融 NaOH-KOH的熱力學性質 242
10.6燒鹼熔鹽脫氯解毒含氯危險廢物 243
10.7燒鹼熔鹽處理工業廢鹽 245
10.7.1燒鹼熔鹽處理工業廢鹽排氣濃度 245
10.7.2燒鹼熔鹽處理工業廢鹽殘渣 248
10.7.3燒鹼熔鹽反應器材質對農藥蒸餾殘渣的氧化 249
10.8熔鹽氧化系統工藝設計 251
習題與思考題 253
第11章醫療廢物收運與焚燒技術 254
11.1醫療廢物的分類 254
11.2醫療廢物產生量 255
11.3醫療廢物收運、貯存和滅菌消毒 255
11.3.1 醫療廢物收運和貯存 255
11.3.2 醫療廢物滅菌消毒 257
11.4不同臨床廢物及其處置方式比較 258
11.5醫療廢物迴轉窯焚燒工藝與設計 259
11.6大型現代化醫療廢物焚燒工藝 260
11.6.1 進料 260
11.6.2 焚燒爐 260
11.6.3 煙氣淨化 260
11.6.4 含高濃度氯化氫尾氣處理 261
11.6.5 焚燒生產線日常管理 261
11.7可調節醫療廢物恆流量進料系統 262
11.8不同進料方式的穩定焚燒 262
11.8.1 進料方式對窯頭、窯尾溫度的影響 263
11.8.2 進料方式對二燃室氧含量的影響 264
11.8.3 進料方式對窯頭負壓和 CO濃度的影響 264
11.8.4 進料方式對爐渣熱灼減率的影響 265
11.8.5 進料方式對 HCl、SO2排放濃度的影響 265
11.8.6 進料方式對脫酸藥劑的影響 266
11.9醫療廢物焚燒影響因素 266
11.9.1 常規影響因素 266
11.9.2 迴轉窯轉動模式的影響 267
11.10二英控制技術 269
11.10.1 抑制劑對二英的控制 269
11.10.2 活性炭投加方式對二英的淨化效果比較 270
11.10.3 不同專用活性炭投加劑量下的淨化效果比較 270
11.10.4 不同氣相接觸時間的影響 271
11.10.5 投加活性炭噴射方式的調整 271
11.10.6 二英控制原則 273
11.11高溫熔渣控渣技術 274
11.11.1 迴轉窯玻璃結渣過程及主要控制措施 274
11.11.2 迴轉窯內部高溫熔渣控制關鍵技術 274
11.11.3 防結渣關鍵技術 275
11.12醫療廢物焚燒餘熱發電利用 276
習題與思考題 277
第12章污染工業建築廢物處理與利用 278
12.1工業建築廢物污染特徵 278
12.1.1建築廢物中汞的污染特徵 278
12.1.2建築廢物中砷的污染特徵 280
12.1.3建築廢物中多環芳烴、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特徵 283
12.2建築廢物取樣與預處理 286
12.2.1拆毀前建築廢物取樣技術 286
12.2.2拆毀後建築廢物取樣技術 287
12.2.3建築廢物取樣工具及設備 288
12.2.4建築廢物浸出方法 288
12.3污染建築廢物浸出毒性及污染控制 290
12.3.1重金屬污染建築廢物再生混凝土試塊浸出毒性特徵 290
12.3.2六種不同建築材料製備再生混凝土塊浸出毒性特徵 292
12.4建築廢物無害化處理技術 294
12.4.1重金屬污染建築廢物處理修復技術 294
12.4.2有機物污染建築廢物熱處理修復技術 296
12.4.3超高壓液壓壓制高密度污染建築廢物 298
12.5建築廢物塗料製備技術 298
12.5.1建築廢物水性塗料製備流程 298
12.5.2高耐洗刷磚粉水性塗料性能分析與製備工藝 299
12.5.3保溫隔熱塗料的配方與製備工藝 300
12.6建築廢物污染防治管理建議 301
12.6.1污染防護設計與施工 301
12.6.2污染防護措施的運營與維護 304
12.6.3工業企業火災、爆炸建築廢物污染防治問題及對策建議 305
12.6.4建築廢物再生利用的監管建議 306
習題與思考題 307
參考文獻 309
2.6.2 編寫環境影響評價大綱 47
2.6.3 建設項目工程分析 48
2.6.4 環境現狀調查 48
2.6.5 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48
2.6.6 環境保護措施及其可行性論證 48
2.6.7 環境管理與監測 48
習題與思考題 49
第3章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與物流轉運 50
3.1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50
3.1.1 新型垃圾分類模式 50
3.1.2 國際典型的垃圾分類模式 51
3.1.3 農村地區生活垃圾源頭分類 51
3.2生活垃圾分類追溯體系 52
3.2.1 追溯體系概況 52
3.2.2 用戶投放 52
3.3城市分類垃圾收運物流網路 53
3.3.1 直接收運模式 53
3.3.2 一級轉運收運模式 54
3.3.3 二級轉運收運模式 56
3.4垃圾收集模式 56
3.4.1 混合收集的垃圾收集模式 56
3.4.2 分類收集的垃圾收集模式 57
3.5垃圾轉運系統與物流系統 58
3.5.1 垃圾轉運系統 58
3.5.2 城鎮垃圾物流系統 59
3.6大型中轉站工藝 59
3.7中轉站水平壓縮轉運系統 62
3.7.1 水平預壓式壓縮機 62
3.7.2 組成及作用原理 62
3.7.3 壓縮工藝 64
3.8中轉站豎式壓縮轉運系統 66
3.8.1 豎式壓縮工藝流程 66
3.8.2 卸料溜槽及壓實器系統 67
3.9生活垃圾分類環境衛生風險防控 68
3.9.1 垃圾分類新增環節環境衛生風險 68
3.9.2 生活垃圾投放衛生風險防控 69
3.9.3 生活垃圾收集作業衛生風險防控 69
3.9.4 作業人員防護 70
3.9.5 運輸作業設備衛生風險防控 70
習題與思考題 70
第4章生活垃圾填埋場穩定化過程 72
4.1固體垃圾的降解進程 72
4.1.1 總糖 72
4.1.2 有機質 73
4.1.3 生物可降解物 73
4.1.4 粗纖維 73
4.1.5 固體垃圾降解數學模擬 74
4.2滲濾液水質衰減過程 75
4.2.1 水質指標變化 75
4.2.2 水質指標變化與時間的關係 76
4.3場地沉降性能變化 77
4.3.1 沉降量測定 77
4.3.2 沉降量與時間的關係 78
4.4填埋場穩定化預測與評價 79
4.4.1 填埋場穩定化預測 79
4.4.2 填埋場穩定化定量化評價 81
4.5填埋垃圾腐殖質分子量及其分布 85
4.5.1 腐殖質提取液分子量及其分布 85
4.5.2 富里酸組分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88
4.5.3 胡敏酸組分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90
習題與思考題 92
第5章生活垃圾填埋場礦化垃圾資源化利用 93
5.1礦化垃圾特性 93
5.2礦化垃圾開採與分選 95
5.2.1 開採及運輸 95
5.2.2 分選主要流程 95
5.2.3 粗分和細分技術路線 96
5.3礦化垃圾園林綠化利用 97
5.3.1 礦化垃圾篩分細土性質分析 97
5.3.2 礦化垃圾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98
5.3.3 礦化垃圾對植物重金屬累積率的影響 101
5.3.4 礦化垃圾綠化工程方案設計 103
5.4礦化垃圾生物反應床處理滲濾液 106
5.4.1 作為生物介質的可行性 106
5.4.2 污染物去除機理 106
5.4.3 生物反應床設計 107
5.4.4 工藝流程的確定 109
5.4.5 運行效果 110
5.5礦化垃圾生物反應床處理畜禽廢水 111
5.6存量垃圾填埋場廢舊塑膠資源化 112
5.6.1 強化乾洗潔淨技術的構建和優勢 112
5.6.2 強化乾洗潔淨技術的實際運行效果 113
5.6.3 原料分類擠壓脫水成型技術 113
5.7存量垃圾填埋場無機惰性物資源化 114
5.7.1 工藝流程 114
5.7.2 工藝計算及設備選型 115
習題與思考題 115
第6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與飛灰壓塊技術 116
6.1典型生活垃圾焚燒爐排 116
6.1.1 二段式焚燒爐 116
6.1.2 逆推式機械爐排爐 117
6.1.3 VONROLL爐排 118
6.2垃圾接收及貯存 119
6.2.1 垃圾接收 119
6.2.2 垃圾貯存 119
6.2.3 主要設備 120
6.2.4 垃圾池防滲、防腐措施 121
6.2.5 垃圾卸料大廳及垃圾池除臭措施 121
6.3垃圾焚燒系統 122
6.3.1 垃圾給料系統 122
6.3.2 焚燒爐本體 122
6.3.3 點火及助燃系統 123
6.3.4 出渣機 124
6.3.5 焚燒爐液壓傳動系統 124
6.4餘熱鍋爐與汽輪發電系統 124
6.4.1 餘熱鍋爐系統 124
6.4.2 汽輪機發電系統 126
6.5煙氣淨化系統 127
6.5.1 煙氣原始參數及排放標準 127
6.5.2 二英排放控制 128
6.5.3 NOx排放控制 128
6.5.4 煙氣線上監測系統 128
6.6焚燒飛灰高壓壓塊減容填埋 129
6.6.1 焚燒飛灰可壓縮性論證 129
6.6.2 焚燒飛灰壓塊工藝參數論證 129
6.6.3 焚燒飛灰壓塊強度論證 131
6.6.4 焚燒飛灰固化體填埋論證 133
6.6.5 焚燒飛灰高壓壓塊減容填埋工藝流程 135
6.7焚燒飛灰熔融技術 136
6.7.1 焚燒飛灰熔融效果指標分析 136
6.7.2 焚燒飛灰熔融工藝套用 137
6.8飛灰固化穩定化預處理工藝 139
6.8.1 總體工藝描述 139
6.8.2 飛灰給料系統 140
6.8.3 水泥給料系統 141
6.8.4 工藝水及螯合劑配置系統 142
6.8.5 飛灰混煉機 142
6.8.6 養護輸送系統 142
6.8.7 壓縮空氣系統 143
6.8.8 污染治理系統 143
6.9飛灰填埋場分類 143
6.9.1 柔性填埋場 143
6.9.2 剛性填埋場 144
習題與思考題 144
第7章城市污泥堆肥和有機垃圾資源轉化 145
7.1城市污泥好氧堆肥溫室氣體排放 145
7.1.1 堆料氣體中 O2和 CO2濃度變化 146
7.1.2 堆體溫度變化 147
7.1.3 堆料水溶性有機碳變化 148
7.1.4 堆料 pH變化 149
7.1.5 堆料浸出液中氮元素變化 149
7.1.6 堆肥過程 N2O的釋放特徵 150
7.2生物炭添加對城市污泥堆肥 N2O釋放影響 151
7.2.1 堆體溫度變化 152
7.2.2 堆料 pH變化 152
7.2.3 堆料浸出液中氨氮、亞硝酸鹽氮和硝酸鹽氮 152
7.2.4 城市污泥堆肥過程 N2O的釋放特徵 154
7.3倉式工藝城市污泥堆肥廠 N2O釋放 155
7.4餐廚垃圾聚合交聯 159
7.4.1 餐廚垃圾聚合交聯反應可行性 159
7.4.2 餐廚垃圾水凝膠的製備 160
7.4.3 複合水凝膠土壤肥力提升性能 163
7.5餐廚垃圾製備化工產品 165
7.5.1 可行性分析 165
7.5.2 生命周期評價 167
7.6污泥與餐廚垃圾聯合厭氧發酵 168
7.6.1 聯合厭氧發酵產氫效果 168
7.6.2 聯合厭氧發酵產甲烷效果 169
7.6.3 聯合厭氧發酵機理 170
習題與思考題 171
第8章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 172
8.1生活垃圾滲濾液特徵 172
8.2填埋場滲濾液基本性質變化 173
8.2.1 滲濾液離子綜合參數變化過程 173
8.2.2 滲濾液碳物質及礦物油含量變化過程 174
8.2.3 滲濾液氮、磷系物含量變化過程 176
8.2.4 滲濾液陰離子含量變化過程 177
8.2.5 滲濾液離子形態變化過程 178
8.3滲濾液化學混凝處理技術 180
8.4滲濾液深井好氧預處理技術 180
8.4.1 深井好氧預處理工藝流程 180
8.4.2 梯度壓力好氧裝置處理滲濾液 182
8.5滲濾液反滲透( RO)濃縮液深度處理技術 187
8.5.1 濃縮液基本特徵 187
8.5.2 過硫酸鉀深度氧化技術 189
8.5.3 低能耗蒸發技術 191
8.6聯合工藝處理垃圾滲濾液 192
習題與思考題 193
第9章生活垃圾惡臭控制技術 194
9.1惡臭的相關概念 194
9.2惡臭的類型劃分 196
9.3生活垃圾填埋場中惡臭氣體 196
9.3.1 常見惡臭污染物及其特徵 196
9.3.2 惡臭污染物的產生過程 197
9.3.3 H2S氣體產生原因 198
9.4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污染特徵 199
9.5惡臭釋放規律 199
9.5.1 概化分子式模型與惡臭釋放總量 199
9.5.2 生活垃圾惡臭氣體釋放速率 201
9.6惡臭污染控制技術 203
9.6.1 惡臭污染控制方法 203
9.6.2 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污染控制措施 204
9.6.3 生活垃圾填埋場惡臭治理技術 205
9.7氫氧化鐵噴灑削減惡臭 206
9.7.1 氫氧化鐵對填埋氣中硫化氫濃度的影響 206
9.7.2 氫氧化鐵對填埋氣中氨氣濃度的影響 207
9.7.3 氫氧化鐵對填埋氣中甲烷濃度的影響 208
9.7.4 氫氧化鐵對填埋氣惡臭指數的影響 208
9.7.5 氫氧化鐵用於集裝化生活垃圾中轉站的惡臭原位控制 209
9.8填埋作業面積最小化 211
9.8.1 達西定律與填埋場惡臭遷移規律 211
9.8.2 利於惡臭控制的面積最小化垃圾堆體形狀 212
9.8.3 利於惡臭控制的面積最小化作業面形狀 214
9.9除臭劑噴灑 216
9.9.1 EM菌除臭劑 216
9.9.2 木醋液除臭效果 216
9.10 高空噴灑設備 217
9.10.1高空噴灑方法 217
9.10.2高壓噴霧風炮的工作原理 217
9.10.3高壓噴霧風炮的噴霧分析 218
9.10.4高壓噴霧風炮氣液兩相流動實驗 220
9.10.5霧滴軌跡影響因素分析 223
習題與思考題 225
第10章危險廢物鹼介質處理技術 226
10.1鹼介質濕法冶金技術 226
10.2鹼性熔體熱處理技術 227
10.3燒鹼溶液浸取和資源轉化兩性重金屬危險廢物 228
10.3.1鋅鹼溶性廢物和尾礦的浸出 228
10.3.2硫化鋅的機械活化轉化浸出 229
10.3.3鐵酸鋅水解 -熔融-浸出 230
10.3.4鉛鹼溶性廢物和尾礦的浸出 232
10.3.5電解廢液苛化處理與再生 233
10.3.6鹼溶性金屬廢物鹼介質提取技術集成 234
10.4鋅粉生產工藝的生命周期評價 236
10.4.1鹼浸-電解法生產鋅粉工藝的生命周期評價 236
10.4.2含鋅危險廢物鹼浸 -電解法再生鋅粉生產工藝的生命周期評價 240
10.5鹼性熔鹽體系氧化處理含氯有機危險廢物 241
10.5.1鹼性熔鹽熔化溫度 241
10.5.2鹼性熔鹽的蓄熱性 242
10.5.3熔融 NaOH-KOH的熱力學性質 242
10.6燒鹼熔鹽脫氯解毒含氯危險廢物 243
10.7燒鹼熔鹽處理工業廢鹽 245
10.7.1燒鹼熔鹽處理工業廢鹽排氣濃度 245
10.7.2燒鹼熔鹽處理工業廢鹽殘渣 248
10.7.3燒鹼熔鹽反應器材質對農藥蒸餾殘渣的氧化 249
10.8熔鹽氧化系統工藝設計 251
習題與思考題 253
第11章醫療廢物收運與焚燒技術 254
11.1醫療廢物的分類 254
11.2醫療廢物產生量 255
11.3醫療廢物收運、貯存和滅菌消毒 255
11.3.1 醫療廢物收運和貯存 255
11.3.2 醫療廢物滅菌消毒 257
11.4不同臨床廢物及其處置方式比較 258
11.5醫療廢物迴轉窯焚燒工藝與設計 259
11.6大型現代化醫療廢物焚燒工藝 260
11.6.1 進料 260
11.6.2 焚燒爐 260
11.6.3 煙氣淨化 260
11.6.4 含高濃度氯化氫尾氣處理 261
11.6.5 焚燒生產線日常管理 261
11.7可調節醫療廢物恆流量進料系統 262
11.8不同進料方式的穩定焚燒 262
11.8.1 進料方式對窯頭、窯尾溫度的影響 263
11.8.2 進料方式對二燃室氧含量的影響 264
11.8.3 進料方式對窯頭負壓和 CO濃度的影響 264
11.8.4 進料方式對爐渣熱灼減率的影響 265
11.8.5 進料方式對 HCl、SO2排放濃度的影響 265
11.8.6 進料方式對脫酸藥劑的影響 266
11.9醫療廢物焚燒影響因素 266
11.9.1 常規影響因素 266
11.9.2 迴轉窯轉動模式的影響 267
11.10二英控制技術 269
11.10.1 抑制劑對二英的控制 269
11.10.2 活性炭投加方式對二英的淨化效果比較 270
11.10.3 不同專用活性炭投加劑量下的淨化效果比較 270
11.10.4 不同氣相接觸時間的影響 271
11.10.5 投加活性炭噴射方式的調整 271
11.10.6 二英控制原則 273
11.11高溫熔渣控渣技術 274
11.11.1 迴轉窯玻璃結渣過程及主要控制措施 274
11.11.2 迴轉窯內部高溫熔渣控制關鍵技術 274
11.11.3 防結渣關鍵技術 275
11.12醫療廢物焚燒餘熱發電利用 276
習題與思考題 277
第12章污染工業建築廢物處理與利用 278
12.1工業建築廢物污染特徵 278
12.1.1建築廢物中汞的污染特徵 278
12.1.2建築廢物中砷的污染特徵 280
12.1.3建築廢物中多環芳烴、揮發性有機物污染特徵 283
12.2建築廢物取樣與預處理 286
12.2.1拆毀前建築廢物取樣技術 286
12.2.2拆毀後建築廢物取樣技術 287
12.2.3建築廢物取樣工具及設備 288
12.2.4建築廢物浸出方法 288
12.3污染建築廢物浸出毒性及污染控制 290
12.3.1重金屬污染建築廢物再生混凝土試塊浸出毒性特徵 290
12.3.2六種不同建築材料製備再生混凝土塊浸出毒性特徵 292
12.4建築廢物無害化處理技術 294
12.4.1重金屬污染建築廢物處理修復技術 294
12.4.2有機物污染建築廢物熱處理修復技術 296
12.4.3超高壓液壓壓制高密度污染建築廢物 298
12.5建築廢物塗料製備技術 298
12.5.1建築廢物水性塗料製備流程 298
12.5.2高耐洗刷磚粉水性塗料性能分析與製備工藝 299
12.5.3保溫隔熱塗料的配方與製備工藝 300
12.6建築廢物污染防治管理建議 301
12.6.1污染防護設計與施工 301
12.6.2污染防護措施的運營與維護 304
12.6.3工業企業火災、爆炸建築廢物污染防治問題及對策建議 305
12.6.4建築廢物再生利用的監管建議 306
習題與思考題 307
參考文獻 3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