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州區(固原縣)

原州區

固原縣一般指本詞條

原州區,隸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地處寧夏南部,六盤山東北麓,黃土高原中西部,東鄰彭陽縣,南接涇源縣,西連西吉縣,北靠海原縣同心縣,東北、西南分別與甘肅環縣隆德縣毗壤,是固原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總面積2739.01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7個鎮、4個鄉。截至2017年,原州區戶籍總戶數為15.61萬戶,戶籍總人口為46.48萬人。

2017年,原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66億元,首次突破110億元。

2017年9月,原州區榮膺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區)。 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原州區
  • 外文名稱:Yuanzhou Qu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 寧夏回族自治區 固原市
  • 下轄地區:3街道7鎮4鄉
  • 政府駐地:南關街道
  • 電話區號:0954
  • 郵政區碼:756000
  • 地理位置:寧夏南部,六盤山東麓
  • 面積:2739.01平方公里
  • 人口:46.48萬(2017年戶籍)
  • 方言:中原官話-關中方言-西海固片區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須彌山石窟六盤山黃鐸堡古城古雁嶺城市森林公園
  • 機場固原六盤山機場
  • 火車站固原火車站
  • 車牌代碼寧D
  • 行政區劃代碼:640402
  • 地區生產總值:117.66億元(2017年)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勞務就業,環境保護,歷史文化,剪紙,方棋,特產名吃,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建制沿革

戰國,為秦北地郡烏氏縣(為今寧夏地區建置最早的縣)、朝那縣轄地。
原州區原州區
西漢,元鼎三年(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郡轄21縣,郡治高平。
十六國,義熙三年(407年)赫連勃勃在高平縣自立為大夏天王。
南北朝,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今固原置高平鎮,北周時改高平鎮為原州,領高平、長城二郡。
隋朝,為平涼郡治。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改平涼郡為原州。天寶元年(724年)為平涼郡治,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原州治。
宋朝,以故原州城置鎮戎軍,屬陝西路。
金朝,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鎮戎軍為鎮戎州。
元朝,至元七年(1270年)鎮戎州與原州合併改置鎮原州,後又改置開城府、開城路。
明朝,正統十年(1445年)置固原巡檢司,以“故原州”之名,“諱故而改固”得名。成化五年(1469年)為固原衛治;弘治十五年(1502年)為固原州治,又為固原鎮治。
清朝,置甘肅省,固原州劃屬甘肅省。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固原州為直隸州,領海城(今海原)、平遠(今同心)二縣及硝河州判、打拉縣丞。
中華民國初年(1912年),廢州改縣,固原縣行政區劃沿用了清時的里堡制,廢除了軍屯牧地的監屯。
中華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固原縣解放。
1958年10月,撤銷甘肅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區,其轄地劃入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夏在此設立固原專區,後又改稱固原地區,固原縣屬其管轄,地區行政公署駐故原城內。
2001年7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固原地區和固原縣。
2002年7月,撤銷固原縣,設定原州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世紀初,固原州所轄海城(今海原)、平遠(今同心)兩縣及硝河州判、打拉縣丞外,州直接管理的地域有6里3堡(興上里、興下里、東昌里、永豐里、在城裡、固原里,廳山堡、廳川堡、縣歸州堡)和5監1屯(清水監、萬安監、黑水監、開成監、廣寧監,固原屯)。
原州區萬壽菊原州區萬壽菊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廢固原直隸州,改置為固原縣,屬甘肅省涇源道,之後改屬甘肅省平涼專區。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自陝北西征進入固原縣境,在以廟兒掌為中心的地帶,成立了固北縣蘇維埃政府。
中華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固北縣撤銷。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甘肅省在固原海原隆德靜寧會寧五縣邊界地區設定西吉縣,劃固原的硝河、張易等鄉村歸西吉縣。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年)實行區、村制,全縣設6個區,即東區、西區、南區、北區、中區和萬安區。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改區村制為鄉鎮保甲制。全縣設附郭鎮1鎮和大營、張易、硝河、柳營、三營、七營、城陽、草廟、萬安等9鄉。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設區管鄉鎮,先設為5個區,後調為4個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實行新縣制,裁區,劃小鄉鎮,原10個鄉調整為城關、王窪、三營、七營、蒿店、黑城等6鎮和大營、城陽、萬安、大灣、張化、張易、硝河、頭營、李俊、附郭等10鄉。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硝河鄉劃歸西吉縣。
中華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李俊鄉劃歸海原縣;海原縣的楊郎鎮劃歸固原縣。經此調整,全縣共轄7鎮8鄉。後增置4個區管鄉鎮,其中第一區轄城關鎮、附郭鄉、大營鄉,共30保;第二區轄王窪鎮、城陽鄉、萬安鄉共23保;第三區轄蒿店鎮、大灣鄉、張化鄉、張易鄉,共30保;第四區轄楊郎、三營、七營、黑城4鎮,共27保,全縣重新調整為1市,12區,79鄉,291村。城關市駐縣城,轄5個街;附郭區駐楊坊,轄11鄉;大營區駐彭堡,轄6鄉;張易區駐張易,轄7鄉;大灣區駐大灣,轄6鄉;王窪區駐王窪,轄7鄉;三營區駐三營,轄6鄉;黑城區駐黑城,轄6鄉;楊郎區駐楊郎,轄6鄉。
1950年1月,大灣區駐地遷至開城,更名為開城區;撤銷附郭、楊郎、黑城3個區,其所轄各鄉分別劃給三營、七營、大營和開城區。其他各區轄鄉也做部分調整。此時,全縣轄1市、9區、5街、71鄉。城關市及張易、張化、蒿店、王窪4個區所轄的5街26鄉未變動;城陽區在原有陽窪、上窪、楊坪、海巴、上王、野王等6鄉的基礎上增設了陳坪鄉,共轄7鄉;開城區轄開城、新莊、大灣、牛營、青石、郭廟、萬崖(自附郭區劃入)和廿里舖(新增置)等8鄉;大營區原轄6鄉中,撤銷硝口鄉,保留吳磨、蔣口、彭堡、堡黎、中河5鄉,劃入原附郭區的海坪、瀋河、上營、明莊、大堡、十里及原楊郎區的石羊、頭營鄉,新增置了楊中堡鄉,共轄14鄉;三營區在原轄6鄉中,撤銷紅城、河南2鄉,保留老三營、新三營、白垧、鐵家溝4鄉,由原楊郎區劃入楊郎、三岔、大白山3鄉,由原黑城區劃入黃鐸堡鄉,新置了楊河鄉,共轄9鄉;七營區原轄6鄉中,撤銷了北嘴、張堡、磚窯3個鄉,保留雙井、七營、四營3個鄉,由原黑城區劃入黑城、莧麻2鄉,新置馬蓮、南坪2鄉共轄7鄉。4月,將王窪區的店窪鄉改由縣直轄。
1953年1月,城關市改為城關區,所轄5街以原名改為鄉;增置中河、大灣、禮拜寺、孟塬、炭山5個區;店窪鄉劃歸新成立的禮拜寺區。此時,全縣轄15區,鄉由71個調整至125個。
原州區原州區
1954年6月,張易區的什字路、官堡、尉灣3鄉劃歸西吉縣。
1955年5月,平涼縣安國區第五鄉的吊川村劃歸固原縣。
1956年5月,將七營鄉秦家灘村12戶劃歸海原縣。11月,撤銷七營、中河、大灣、禮拜寺4個區,七營區併入三營區,中河區併入大營區,禮拜寺區併入張化區,大灣區併入蒿店區;孟塬區更名為草廟區;城關區改為城關鎮,所轄的5個鄉改為居民委員會;10個區所轄的鄉由120個調整為72個。
1957年5月,將張易區中寨鄉的大小刺溝、菜家溝17戶劃歸西吉縣管轄;3月,將城陽區民樂鄉陳坪社209戶劃歸西吉縣;鎮原縣將張峴鄉和平社62戶劃歸固原縣;4月,撤銷大營、開城兩區;大營區的吳磨、石羊2鄉劃歸三營區,十里、張洪、彭堡、西梁、中河5鄉改為縣直屬;開城區的青石鄉劃歸蒿店區,開城、團結、羊坊3鄉改為縣直屬;8月,將蒿店區的什字、勝利2鄉合併為什字鄉;將三營區的黑城、莧麻2鄉合併為黑城鄉。全縣轄8區、1鎮、70鄉,5個居民委員會;10月,人民公社化,撤銷區、鄉建制,組建為政社合一的42個人民公社。兩個月後,調整合併為21個,即城郊、三營、七營、張易、新集、開城、炭山、寨科、河川、羅窪、官廳、雙井、交岔、什字、彭堡、馮莊、孟塬、草廟、古城、城陽公社。
1961年5月,撤銷城郊公社,增置西郊、南郊、中河、頭營、楊郎、黑城、彭陽、紅河、溝口、小岔、大灣、蒿店、川口13個公社,全縣轄33個公社。設立三營、彭陽兩個區級辦事處,分管22個公社。三營區辦事處管理三營、頭營、楊郎、黑城、七營、炭山、雙井、寨科8個公社;彭陽區辦事處管理彭陽、古城、新集、川口、慶岔、王窪、羅窪、小岔、馮莊、草廟、孟塬、紅河、城陽、溝口14個公社;其餘西郊、南郊、開城、大灣、什字、彭堡、張易、河川、官廳、蒿店、中河等11個公社屬縣直管。
1963年4月,撤銷兩個區級辦事處,設定三營、王窪、彭陽3個區公所。恢復城關鎮建制;增設紅莊、黃鐸堡兩個公社。三營區轄原三營辦事處管轄的8個公社和新置的黃鐸堡公社共9個公社;彭陽區轄原彭陽辦事處管轄的川口、古城、溝口、新集、紅河、城陽、彭陽7個公社;王窪區轄原彭陽辦事處管轄的其餘7個公社;縣直管的公社增加紅莊公社,共12個。
1973年8月,成立城郊片辦公室,統管原由縣直管的12個公社和城關鎮。
1976年10月,城關鎮劃歸縣直管。
1980年3月,三營區增置高台公社;王窪區增置石岔公社。12月,城郊片該置為城郊區。
1983年1月,什字公社更名為什字路公社;雙井公社更名為甘城公社。10月,劃固原縣彭陽、王窪兩區的15個公社置彭陽縣。同年,公社體制改革,所有公社改設為鄉。
1984年9月,增置馬渠、程兒山2鄉。
1984年11月,撤銷城郊、三營兩區。
1986年1月,三營鄉改置為三營鎮。至此,全縣共轄城關、三營2鎮和蒿店、什字路、大灣、開城、張易、紅莊、南郊、西郊、中河、彭堡、頭營、楊郎、黃鐸堡、黑城、七營、甘城、炭山、高台、馬渠、寨科、官廳、程兒山、河川等23鄉。
1993年6月,為設立寶中鐵路彭陽火車站,固原行政公署決定將固原縣開成鄉五里山村劃歸彭陽縣古城鄉管轄。
2003年2月,將原州區的大灣鄉、蒿店鄉、什字路鎮劃歸涇源縣。
2003年7月,原州區原有鄉級行政建制22個(其中建制鄉18個,建制鎮4個),按照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原則及要求,將22個鄉鎮合併為15個鄉鎮(街道),即8鎮6鄉1個街道。七營鎮、黑城鎮、炭山鄉、官廳鄉、中河鄉河川鄉行政區劃、政府駐地保持現狀;彭堡鄉改設為鎮,行政區劃、政府駐地保持現狀;高台鄉和甘城鄉合併為甘城鄉;馬渠鄉和寨科鄉合併為寨科鄉;黃鐸堡鄉和三營鎮合併為三營鎮;楊郎鄉和頭營鄉合併為頭營鎮;東郊鄉和西郊鄉合併為清河鎮;紅莊鄉和張易鄉合併為張易鎮,南郊鄉和開城鄉合併為開城鎮;撤銷城關鎮,成立中山街。
2008年6月,將黑城鎮七營鎮甘城鄉炭山鄉的五個村劃給海原縣。至此,原州區下轄6鎮5鄉1街道。
2009年7月,撤銷中山街道,成立北塬街道,南關街道,新區街道。至此,下轄3街道,6鎮5鄉。
2011年4月,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固原市原州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精神,撤銷清河鎮、官廳鄉,以原清河鎮、官廳鄉行政區域合併設立新的官廳鎮,鎮政府駐地沙窩村;設立黃鐸堡鎮,將三營鎮西部黃鐸堡、農科、黃灣、白河、張家山、楊圈堡、北莊、南城、老莊、金堡、曹堡、何溝12個村和頭營鎮陳莊、三岔、穆灘、鐵溝4個村地域劃歸新設立的黃鐸堡鎮管轄,鎮政府駐地黃鐸堡村;調整後的三營鎮、頭營鎮政府駐地不變。8月4日,原州區舉行設立黃鐸堡鎮、官廳鎮揭牌儀式。
2014年11月,固原市人民政府同意將原州區新區街道更名為古雁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原州區轄3個街道、7個鎮、4個鄉:北塬街道古雁街道南關街道三營鎮開城鎮張易鎮彭堡鎮頭營鎮官廳鎮黃鐸堡鎮中河鄉河川鄉炭山鄉寨科鄉。區人民政府駐南關街道政府街。
原州區行政區劃圖原州區行政區劃圖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原州區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區的黃土高原西部,位於六盤山北麓,在東經105°28′—106°30′,北緯35°34′—36°38′之間。西北與海原縣西吉縣相鄰,東南和隆德縣涇源縣彭陽縣及甘肅省的環縣相接,轄11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153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739.01平方公里。
固原市原州區

地質

原州區內地跨中朝準地台和崑崙秦嶺地槽褶皺區。在新生代第三紀末喜馬拉雅運動,六盤山褶皺拔地而起,形成境內地體框架。地跨地台和地槽兩個構造單元,經晉寧期、加里東期和喜馬拉雅期構造運動,結束了本區地槽歷史。特別是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導致新的構造強烈。岩石主要為沉積岩和變質岩。
早在古生代以前,本地是一個淺海湖泊。後經加里東期運動,縱貫南北的古陸梁褶皺斷裂隆起,形成早期地貌輪廓。自中生代以來,經過多次隆起、沉陷、剝蝕和沉積,尤其是新生代第三紀末喜馬拉雅運動,六盤山褶皺隆起成山,奠定了現代地貌基礎。第四紀以來,在其上覆蓋了不同時期的黃土物質,經過長期自然侵蝕,形成複雜多樣的地貌特徵。

地勢地貌

原州區地處西北黃土高原西部,地勢南高北低,西南為六盤山山地,東北為黃土丘陵,中部為清水河河谷沖積平原。
六盤山地分布於境內西南部,占原州區總面積的33.2%。由大關山、小關山組成。兩山平行排列,呈南北向。山基由砂岩、頁岩、礫岩及石灰岩構成。山體兩側有第三紀紅土分布,山麓和山前丘陵有黃土堆積。
黃土丘陵廣布原州區東北,占全區總面積的46.3%。除個別地方有基岩出露外,其餘均系第四紀鬆散的黃土覆蓋。因流水侵蝕,溝壑縱橫,梁峁相間,地形支離破碎。
清水河河谷沖積平原位於縣境中北部,占全區總面積的20.5%。為一斷陷谷地,鑲嵌於六盤山與古陸梁之間。全長35公里,寬15—20公里。以古生代結晶灰岩為基底,其上沉積巨厚的白堊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物質。地貌由黃土台原、山前洪積扇和沖積平原組成。
境內主要山峰有:六盤山、香爐山、馬東山、禪塔山、須彌山、黃峁山、東嶽山、程兒山、雲霧山炭山等。

氣候

原州區氣候屬內陸暖溫帶半乾旱區。由於地處內陸中緯度地帶,全年大部分時間受高壓空西北風的環流影響,受青藏高原大氣團的控制,境內降水少、蒸發量大,乾燥度較高,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四季氣候分明。冬季寒冷漫長,春季氣溫多變,夏季短暫涼爽,秋季降溫迅速,差異性大,春季和夏初雨量偏少,災害性天氣多,區域降水差異大等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6.8℃,無霜期120—140天,年平均降水量在300-550毫米之間,自南向北遞減,降水量大多集中在7—9月,平均蒸發量1200—1800毫米,一年四季晴天多,陰天少,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間2250—2700小時,晝夜溫差大,在10—20℃之間。

水文

原州區地表水分三系:清水河系、涇河系、渭河系。其中,清水河系包括清水河、冬至河、中河;涇河系包括頡河、茹河;渭河系包括張易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清水河谷平原及南部山區,東北丘陵地下水貧乏,埋藏深。水質南部好,北部差。

土壤

原州區在土壤的水平分布上處於黑壚土地帶內,並且是黑壚土向灰鈣土過渡的邊緣地區。垂直分布上從上至下由山地草甸土和山地灰褐土組成。23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土,以下為山地灰褐土。由於受地形、水文等的影響,還表現出地域性分布的特徵,在清水河河谷平原低濕地段為草甸黑壚土,平坦階地為淡黑壚土,衝擊扇緣部分為淡黑黃土,上部和丘陵則為湘黃土;廣大的丘陵地區由於強烈的水土流失,為黃壤土占據。川、台、塬及盆淌地主要分布為黑壚土。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原州區是南部山區地表水資源最貧乏的地區,本地水資源總量為1.0456億立方米,扣除礦化度大於2克/升的不行套用的水資源量,清水河、葫蘆河、涇河流域可套用量分別為0.5948億立方米、0.1377億立方米、0.1186億立方米,原州區本地可套用水資源總量為0.8511億立方米(此中渭河流域水資源量為0.2563億立方米,占本地水資源總量的30%),加上可套用的黃河水資源量0.8210億立方米,原州區可套用水資源總量為1.6721億立方米。
原州區原州區
區內徑流深變化幅度較大,在16—50毫米之間,平均28.6毫米,清水河地表水資源總量為0.5823億立方米,扣除礦化度大於2克/升及氟嚴重超標的地表水、泥砂0.087億立方米後,可利用量為0.495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0.4244億立方米。

生物資源

  • 植被類型
植被在水平帶上屬於溫帶草原帶,具有由森林草原向乾旱草原過渡的特點。六盤山主脈一帶為森林草原和落葉闊葉林,向北逐漸變化為森林草原,灌叢草原和乾旱草原。由於長期破壞,森林嚴重退化,草原成為區內植被主體,主要分布在黃土丘陵區,且退化嚴重。區內森林主要是人工林,占全區森林總面積的70%。主要樹草種為山楊樺樹遼東櫟落葉松油松山杏檸條扁核木沙棘山桃、荀子、虎榛子蘆草、中尾蒿、鐵桿蒿苔草針茅早熟禾等。
  • 動物資源
境內有脊椎動物25目62科213種,昆蟲17目123科90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金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大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猞猁林麝雀鷹白尾鷂大鵟草原雕燕隼紅腳隼紅隼紅角鴞雕鴞縱紋腹小鴞
六盤山外圍區野生動物資源較豐富,共有陸棲脊椎動物207種,2個亞種,隸屬於24目60科,其中屬寧夏新紀錄36種,占總數的17.39%;兩棲類5種,隸屬於1目3科;爬行類4種,隸屬於2目4科;鳥類158種,隸屬於15目36科;哺乳類39種,隸屬於6目17科。

土地資源

原州區“十二五”末土地總面積410.85萬畝,其中耕地146.9萬畝(其中水澆地19.77萬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9畝),林地面積177.83萬畝,牧草地面積38萬畝;建設用地31.37萬畝(其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1.87萬畝,交通運輸用地6.25萬畝,水利設施用地3.25萬畝);其他土地16.75萬畝。在農業用地中,耕地在6度以上的坡耕地為90.7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21.6萬畝,16—25度坡耕地33.6萬畝,6—15度坡耕地43.4萬畝),耕地荒漠化面積2.4萬畝。
至2014年底,原州區林地總面積177.83萬畝,其中有林地10.76萬畝,灌木林地47.19萬畝,未成林造林地51.82萬畝,宜林地65.85萬畝,其他林地2.2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4.02%,活立木蓄積量為17.39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原州區境內有多種礦藏,可分為燃料礦、金屬礦、建材礦和化工原料礦四大類15種,多數尚未加以開發利用。
原州區主要有煤礦石灰岩石英砂石膏芒硝等礦產儲量豐富,其中品位高、質地好的玻璃原料——石英砂儲量達1.3億噸,經地質勘查,境內還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天然氣

人口

  • 人口
2017年,原州區常住總戶數為13.49萬戶,常住總人口42.6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53萬人,鄉村人口21.09萬人,城鎮化率為50.5%,同比提高2.2%,人口出生率15.9‰,同比下降0.8‰;死亡率4.4‰,同比下降0.2‰;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1.6‰,同比下降0.5‰;出生政策符合率為93.3%。據公安戶籍年報統計,年末全區戶籍總戶數為15.61萬戶,戶籍總人口為46.48萬人,比2016年增加0.47萬人。其中:男性23.52萬人,女性22.96萬人,分別占總人口的50.6%和49.4%;鄉村人口29.0萬人,占總人口的62.4%;城鎮人口17.48萬人,占總人口的37.6%;回族人口22.62萬人,占總人口的48.7%。
  • 民族
區內主要少數民族為回族,人口22.47萬人,占總人口的48.7%。

經濟

綜述

2017年,原州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7.66億元,首次突破11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5.04億元,同比增長4.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36億元,同比增長9.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70.26億元,同比增長8.2%。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0%、31.5%和61.5%,分別拉動經濟成長0.6、2.5和4.9%,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2.8:27.5:59.7。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7768元,增長12.5%。
原州區城區原州區城區
2017年,原州區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8.3元,同比增長8.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545.79元,同比增長6.5%,城鎮常住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4%,比2016年下降4.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60.73元,同比增長11.0%,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4087.58元,同比增長14.1%,占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5.6%;人均牧業收入1644.9元,同比增長8.1%,占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8.4%,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233.36元,同比增長11.7%,農村常住居民的恩格爾係數為27%,比2016年下降8.6%。
2017年,原州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同比上漲1.9%;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0%;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5.9%;建築安裝工程價格上漲7.6%;新建住宅銷售價格上漲2.4%;房屋租賃價格上漲1.6%;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16.3%;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20%。
2017年,原州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1.68億元,同比增長6.2%。其中:項目完成投資95.59億元,同比下降6.5%,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5.7%;房地產完成投資76.09億元,同比增長27.8%,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44.3%;工業完成投資18.59億元,同比下降46.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10.8%。分產業來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5.82億元,同比下降10.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18.59億元,同比下降46.2%;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47.27億元,同比增長22.0%,第三產業投資增速明顯加快,較2016年同期加快7%。三次產業投資比為3.4:10.8:85.8。
2017年,原州區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42億元,同口徑增長18.5%。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2億元,同口徑增長18.5%。在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實現稅收收入1.22億元,同比下降4.7%。全年完成財政總支出38.95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37億元,同比增長9.6%。全年用於民生的支出35.42億元,同比增長10.3%。在民生支出中:農林水事務支出同比增長11.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下降18.5%,城鄉社區事務支出同比增長23.3%,教育支出同比增長12.8%,醫療衛生和計畫生育支出同比增長73.3%,科學技術支出同比下降19.3%。

第一產業

2017年,原州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6.34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實現農業增加值11.80億元,同比增長2.8%;林業增加值0.17億元,同比增長7.1%;牧業增加值3.05億元,同比增長7.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30億元,同比增長6.4%。
原州區冷涼蔬菜原州區冷涼蔬菜
2017年,原州區農作物播種面積170.56萬畝,同比下降2.0 %。其中:糧食播種面積79.33萬畝,比上年增加1.05萬畝,增長1.3%。油料種植面積9.74萬畝,同比下降17.9%;蔬菜種植面積23.83萬畝,同比下降12.8%;瓜果種植面積0.79萬畝,同比下降4.4%。在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中:夏糧面積為16.88萬畝,同比增長9.9%;秋糧面積為62.45萬畝,同比下降0.7%。其中:玉米28.12萬畝,同比增長8.7%;馬鈴薯30.80萬畝,同比下降10.5%。
2017年,原州區糧食總產量16.00萬噸,同比下降3.8%。其中:夏糧產量1.77萬噸,同比下降5.5%;秋糧產量14.23萬噸,同比下降3.6%。在秋糧作物中,玉米產量9.73萬噸,同比增長2.9%;馬鈴薯產量4.31萬噸,同比下降16.5%。
2017年,原州區蔬菜產量95.00萬噸,同比下降7.1%;瓜果產量1.65萬噸,同比下降4.6%;油料產量0.96萬噸,同比下降39.7%。
2017年,原州區生豬出欄4.26萬頭,同比下降3.0%,存欄3.08萬頭,同比下降0.6%;羊只出欄35.82萬隻,同比下降2.0%,存欄29.07萬隻,同比下降9.3%;肉牛出欄6.05萬頭,同比增長4.9%,存欄9.42萬頭,同比增長3.4%;家禽出欄88.86萬隻,同比增長19.0%,存欄59.93萬隻,同比下降0.1%。年末牛奶產量1338噸,同比下降27.4%;禽蛋產量7572噸,同比增長7.1%;實現肉類總產量2.08萬噸,同比增長3.1%。
2017年,原州區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1.53萬千瓦,比2016年增長3.3%。其中:柴油發動機動力22.19萬千瓦,增長2.8%;汽油發動機動力0.38萬千瓦,增長26.6%;電動機動力8.97萬千瓦,增長3.8%。擁有大中小型拖拉機1.38萬台,增長3.5%;拖拉機配套農具2.73萬台,增長0.6%。農業機械機耕面積124.99萬畝,增長4.2%;機播面積114.00萬畝,增長1.3%;機電灌溉面積22.50萬畝,增長7.1%;機械植保面積20.55萬畝,增長5.4%;機械收穫面積81.00萬畝,增長8.0%。

第二產業

2017年,原州區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18.85億元,同比增長1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8.60億元,同比增長16.5%。從行業分類看,在重點監測的12個行業中,8個行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同比增長2947.8%;橡膠和塑膠製品業同比增長108.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同比增長39.2%;食品製造業同比增長38.1%;非金屬礦採選業同比增長22.8%;紡織業同比增長13.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10.8%;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長7.4%。4個行業增加值呈現負增長,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同比下降86.5%;農副食品加工業同比下降13.7%;醫藥製造業同比下降13.4%;金屬製品業同比下降11.2%。
從產品產量看:火力發電量為34.1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光伏發電量0.5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2%;水泥24.52萬噸,同比增長2.6%;小麥粉0.51萬噸,同比增長0.1%;精製植物油0.09萬噸,增速與同期持平;商品混凝土29.12萬立方米,同比增長80.3%;自來水874萬立方米,同比增長6.1%;鋼化玻璃6.6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3%;原鹽83.94萬噸,同比增長15.9%;金屬門窗0.21萬噸,同比增長0.1%;碳化鈣4.23萬噸,同比增長5.2倍;毛紗0.004萬噸,同比增長15.6%;聚氯乙烯樹脂5.03萬噸,同比增長100.0%;燒鹼3.94萬噸,同比增長100.0%。
2017年,原州區2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不含電力公司),虧損企業3家,虧損面為13.0%,虧損額522萬元,同比減少40.0%。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05億元,同比增長51.0%;工業產銷率95.5%,同比提高6.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2.36億元,同比增長91.2%。
2017年,原州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2.93億元,同比增長9.0%;其中: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24家,實現利潤0.28億元,同比下降65.9%,全員勞動生產率為31.2萬元/人。
2017年,原州區房屋施工面積365.2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6%,其中:住宅211.1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5%。房屋竣工面積55.3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9.2%,其中:住宅36.2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67.1%。

第三產業

2017年,原州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18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同比提高1.9%。從銷售區域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16億元,同比增長10.6%,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2億元,同比增長8.3%。從行業分類看:批發零售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0億元,同比增長9.1%;住宿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8億元,同比增12.6%。從銷售規模看: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8億元,同比增長16.0%;限額以下企業(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90億元,同比增長8.3%。
2017年,原州區完成郵電業務總量7.73億元,同比增長31.0%。其中:郵政業務總量0.37億元,與上年持平;電信業務總量7.36億元,同比增長33.1%。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8.8萬件,包裹業務1.2萬件,快遞業務量24.2萬件。年末全區電話用戶總數110.77萬戶,其中行動電話用戶106.7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18.52萬戶。
2017年,原州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10萬人次,實現旅遊社會總收入2.2億元。
2017年,原州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64.20億元,同比增長16.8%。其中,住戶存款123.68億元,同比增長23.2%,非金融企業存款70.94億元,同比增長26.9%。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239.99億元,同比增長44.3%,其中:住戶貸款88.97億元,同比增長22.7%。
2017年,原州區各類保險保費收入6.88億元,其中:財產險收入4.2億元,人壽險收入2.68億元;保險賠付支出2.91億元,其中:財產險賠付支出2.24億元,人壽險賠付支出0.68億元;保險賠付率為42.3%,其中:財產險賠付率53.3%,人壽險賠付率25.2%。
2017年,原州區商品房銷售面積53.6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42.7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5.6%。商品房銷售額23.1億元,同比下降2.2%。其中,住宅銷售額14.8億元,同比下降18.9%。

交通運輸

原州區位於西安、蘭州、銀川三省會城市的三角中心,101省道、312國道交匯於此,福銀高速公路、寶中電氣化鐵路縱貫南北,固原支線機場已通航。
交通交通
2017年,原州區公路通車總里程2462.33公里。其中:國道246.29公里,省道203.15公里,縣道9.82公里,鄉道337.46公里,村道1637.68公里,專用道路27.93公里。高速公路64.72公里。

政治

市委常委、區委書記:楊文
委副書記、區長:房正綸
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米廣
副書記:金立軍
常委、公安分局局長:楊佐義
常委、紀委書記:李春生
常委、統戰部長:馬仲堯
常委、組織部長:郭曉冬
常委、宣傳部長:武殿盛
常委、副區長:李仲福
常委、副區長:范占彪
常委、官廳鎮黨委書記:劉杏萍
常委、副區長:王順平(截至2018年9月)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7年,原州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82所。其中:完全中學3所,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11所(含民辦2所),九年一貫制2所,國小158所,幼稚園104所(含民辦67所),特殊教育1所,職業教育1所,教學點10個。高中教學班210個,國中教學班444個,國小教學班1264個,幼稚園教學班619個(含附設幼兒班58個),特殊教育教學班14個。有教職工5624人,其中專任教師5052人。在校學生106561人,其中:幼稚園在園兒童20034人,國小在校學生47180人,國中在校學生23547人,高中在校學生12063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179人,職業教育在校學生3558人。全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小畢業率100%,輟學率0%,國小六年鞏固率99.46%。適齡少年入學率99.8%,國中學生畢業率100%,輟學率1.2%,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為97.3%,國中三年鞏固率96.23%。殘疾少年兒童入學率94.3%。
鄉鎮中學鄉鎮中學

科技事業

2017年,原州區爭取國家、自治區、固原市科技項目37項,本級安排15項。其中:國家1項,自治區31項,固原市5項,本級15項。

文化事業

2017年,原州區舉辦具有一定規模的各類文藝演出90多場(次),各種廣場文化演出40場;組織舉辦了“民族團結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原州區第四屆民眾廣場舞大賽,創排精品節目《固原致富曲》參加了固原市2017年春節電視聯歡晚會;指導鄉鎮、社區自樂班、演出團體演出2000多場次;文化館免費接待舞蹈、戲曲、書法繪畫和攝影文藝愛好者4000多人次;圖書館共接待讀者4.2萬多人次,借閱各種圖書資料7.8萬餘冊(次),開展送圖書下鄉7次,送精品圖書2750冊;組織農村數字電影放映2456場(次),開展送數字電影進社區放映280場次。

醫療衛生

2017年,原州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73家(含村衛生室),實有床位4786張。衛生技術人員3937人,其中:醫生1475人,護士1687人。孕產婦死亡率0,新生兒死亡率4.62‰,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1.89‰,傳染病發病率314.8/10萬,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7.35%。

體育事業

2017年,原州區組織體育競技比賽活動60多場次,其中:全區性職工運動會、羽毛球比賽、鄉鎮籃球賽、游泳比賽等大型體育賽事活動7次。組隊參加自治區籃球、足球、桌球、田徑、游泳青少年錦標賽,取得個人6金2銀5銅和單項團體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第八名各一個的好成績。

社會保障

2017年,原州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136996人(其中特困人員參保12685人、建檔立卡戶參保52982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52848人(其中特困人員66607人、建檔立卡戶74371人)。全年累計保障城鄉低保26042戶57921人,其中城市低保6517戶14402人,農村低保19525戶43519人。

勞務就業

2017年,原州區新增城鎮就業4502人,比2016年增加1148人,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896人,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4%,較2016年提高0.03%。全年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69萬人,實現工資收入15.34億元,同比提高5.9%。全年培養小老闆345個,培育小企業152家,創造新崗位1669個,全民創業帶動就業2039人,開展創業培訓270人。

環境保護

2017年,原州區環境空氣有效監測天數365天,二級及以上天數331天,占總有效監測天數的90.7%。其中:一級天數41天,二級天數290天。環境噪聲處於“好”、“較好”的區域占總城區人口的93.9%。
原州區原州區

歷史文化

剪紙

固原回漢族人民非常喜愛、且沿襲了很久的民間手工藝品,多為婦女剪制。剪紙多在冬季農閒時進行,到了春節貼窗花、做花燈時達到高潮。
剪紙剪紙

方棋

西海固叫“下方”。勞作的農民,在田間地頭,叉開手指,橫豎四次各七道,便可劃出“方棋”盤來,一方用小石頭,土塊,另一方則用小樹枝作棋子。
方棋方棋

特產名吃

  • 饊子
饊子,是中國一種古老的食品。以糯米粉或是麵粉搓成細繩,輓曲如環,入油鍋炸成金黃色,香酥無比,為南北之通食。《名義考》云:“繩而食之,曰環餅,又曰寒具,即今饊子。”俗語有"點心香。
饊子饊子
  • 炒糊餑
炒糊餑,是一道西北地方著名小吃,流行於寧夏銀川、吳忠等地。特點是製作方便,配菜豐富,香、辣,嚼起來很有口感。“糊餑”是一種用烙餅切成餅條的俗稱,又稱“糊餑子”。而所謂炒糊餑,其實通俗的說,就是將這種烙餅切成條狀,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
炒糊餑炒糊餑
  • 攪團
攪團,為西北一特色吃食,陝甘寧尤好吃。攪團,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可以說是農家的救命飯。攪團的吃法有兩種,一種是水圍城,一種是漂魚兒。主要包括玉米攪團和洋芋攪團。
攪團攪團
  •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當地回漢民眾最喜愛的傳統吃法。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
選用不足一歲,沒有吃過青草的壯羊羔,按部位卸成八件:四條腿四件、身體四件,共八件。洗淨後放入白水鍋中,文火煮一兩小時。肉熟後,每人拿一件,抹上食鹽後就可食用。羊羔肉味鮮而嫩,沒有膻味,是待客的上等佳肴。
也可選用一年以上兩年以下的羯羊,剁為大塊,先用冷水浸泡,洗淨血水後下入鍋中,放少量鹽面、花椒、姜等極少幾種調料,以除膻味而保鮮嫩。食用時,根據喜好配以不同調汁,手抓蘸食。

風景名勝

  • 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石窟,位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須彌山南麓一百多米處,總稱“須彌山石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須彌是梵文,意為金山,該窟初建於北魏年代,以後歷代均有擴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個洞穴。
須彌山石窟須彌山石窟
須彌山石窟為佛教石窟寺,中國十大石窟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固原西北55千米寺口子河(古稱石門水)北麓的山峰上,須彌山屬六盤山脈,山基以紫色砂岩,砂爍岩及頁岩組成,海拔2003米,峰巒疊嶂,怪石嶙峋,山中流水,風景秀麗。是寧夏著名景區之一。石窟始建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繼續營造,以後各代修葺重妝,成為原州(今固原)規模最大的佛寺遺址。1982年,須彌山石窟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固原古雁嶺城市森林公園
固原古雁嶺城市森林公園,地處固原市新老城區中間地帶,緊鄰固原市行政中心。西至古雁街,南至蕭關路,北至古雁嶺北路,東至規劃路,以古雁嶺山脈為界分為一期和二期工程,以景觀綠化、登山步道、景觀灌溉、遊園廣場硬化等工程為主,還在古雁嶺中部建設了古雁塔。
古雁嶺古雁嶺
  • 固原清水河國家濕地公園
固原清水河國家濕地公園,是固原市第一個獲得國家試點的濕地公園,北達沈家河水庫大壩,西面以清水河水體外延200米範圍為界,東接寶中鐵路,濕地公園。2011年12月,國家林業局批准試點建設固原清水河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726公頃,是乾旱化區域內典型河流複合型濕地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和生物資源的“儲源地”,是瀕危、稀有水禽類的“中轉站”,是固原市城北重要的灌溉及防洪區。
固原清水河國家濕地公園固原清水河國家濕地公園
  • 沈家河水庫
沈家河水庫,始建於1958年,位於黃河一級支流清水河上,距離固原市城區約10公里,有效庫容2300萬立方米。2016年,固原市開始了沈家河水庫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引進清水河水源、開挖地下水,形成200萬畝濕地。
沈家河水庫沈家河水庫
  • 赫光紀念館
赫光紀念館,位於固原市原州區頭營鎮楊郎村村委會院內,建於2010年。紀念館正中是赫光烈士的雕像,背景為中國共產黨黨旗。紀念館主要陳設赫光烈士的生平事跡,分追尋真理、發動兵變、創建政權、壯烈殉難四個部分,圖文並茂地再現了赫光烈士革命歷程。
赫光紀念館赫光紀念館
  •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寧夏南部山區的固原市,屬典型的黃土高原半乾旱區,為典型草原植被地帶,是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80年代初期在中國西部建立最早、保護最完整的本氏針茅草原自然保護區,為全球氣候變化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基地。
雲霧山雲霧山
寧夏雲霧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固原城東北45千米處,主峰海拔2128米,山基由白雲岩、紅色砂礫組成,土壤為地灰褐土和淡黑壚土,生長草甸植被。1982年,固原在雲霧山建立了面積達4000公頃的草原自然保護區,1995年被列為省(區)級自然保護區,這也是中國黃土高原建立的第一個草地類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有植物51科131屬182種,動物40科74屬80種,益蟲14科28種,蜘蛛5科7種。保護區所保護的對象就是這些草原植被及其生態系統,包括氣候、土壤、昆蟲等。
  • 固原博物館
固原博物館,是國家文物局1998年確定的全國70個重點博物館之一,隸屬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廳,籌建於1983年,1988年9月25日落成開放。占地面積4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館內收藏文物2萬餘件,時間跨度自遠古至明清,具有顯著的完整性,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3件(組),國寶級文物3件。藏品以春秋戰國時期北方系青銅器和北魏、北周、隋唐時期絲路文物最具特色,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北周鎏金銀瓶、凸釘玻璃碗為國之瑰寶,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實物依據。
固原博物館固原博物館

著名人物

赫光(1902—1931),原名萬錫紱,甘肅省海原縣(今屬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楊郎鎮人。1922年考入洛陽講武堂,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第24軍軍長。
陳良璧(1907—1941),甘肅省固原縣(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七營鄉八營村人,先後參加過保衛上海、南京、九江、武漢等戰役。西安事變後,他投身抗日前線,編入王勁哉任師長的128師。1941年夏,日寇大肆攻擊宜昌,鐵蹄從武漢踏向洪湖峰口鎮,為國壯烈捐軀。1986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陳良璧為革命烈士。
孫壽名(1916—1949),甘肅省固原縣(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1917年,被選送到胡宗南在天水辦的中央軍官學校西北分校學習軍事。1937年7月,鄧寶珊部組織抗日先遣隊,孫壽名被編入國民革命軍二十七師任營長,與日寇鏖戰於山西中條山。1944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會。1949年2月在蘭州被捕,組織越獄未成,於8月21日被敵人槍殺於大沙坪,時年33歲。

城市榮譽

2011年8月,原州區被中國特色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正式授予“中國(西部)冷涼蔬菜之鄉”。
2017年12月26日,原州區獲評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