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盜亂

固原盜亂,又稱滿四之亂、土達之亂,是明憲宗朱見深在位時爆發的民變。

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西北土官滿四聚眾約3萬起事,自稱招賢王。陝西總兵任壽、陳價討伐失利。滿四占領位於今寧夏南部固原山區的石城,後經項忠、馬文升等平定,滿四被誘降,於成化五年在北京凌遲處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固原盜亂
  • 別名:滿四之亂、土達之亂
  • 發生時間:1468年
  • 發生地點:寧夏南部固原山區的石城
  • 主要指揮官:明軍:馬文升、項忠,叛軍:滿四
經過,結果,評價,史料,

經過

成化四年(1468年),西北土達滿四反叛,滿俊又名滿四,滿四的祖先巴丹,自明朝初年率領部屬歸附朝廷,世代統領千戶的遊牧部落。沿用過去俗規,無捐稅徭役。其地在開城縣的固原里,接著邊境。滿四蠻橫,向來藏匿奸盜,常出邊境搶掠。恰好有官司牽連滿四,有關部門追蹤來到他的家,多方索求,滿四發怒,於是煽動部眾作亂。守臣派滿四的侄子指揮滿璹前往捉拿。滿四殺掉滿璹的隨從,劫持滿璹反叛,進入石城據守。石城,即唐代吐番石堡。城非常險固,沒有數萬人是不能攻克的。山上有深度超過3米的護城河。城牆柵欄,四面峭壁,裡面開鑿五口石井用以貯水,只有一條小路可以上。滿四自稱招賢王,有兵四千。都指揮邢端等與滿四交戰,被打敗。不到二個月,滿四眾至二萬,關中震動。就命項忠為總督軍務,與監督軍務的太監劉祥、總兵官都督劉玉率領京營以及陝西四鎮的軍隊討伐滿四。軍隊還未行,而巡撫陳價等先以三萬軍隊前往討伐,又被打得大敗。滿四軍隊藉助繳獲的官軍器械鎧甲,聲勢更加囂張。朝廷中商議要增兵。項忠考慮到京師的軍隊脆弱不能依靠,而且再派遣大將則擾亂軍隊的統一指揮,因而向憲宗報告說:“臣等調兵三萬三千餘人,足以滅賊。現在深秋野地寒冷,如果再調其他軍隊,恐怕來回需要時間,賊得以遠逃。況且邊兵不能久留,增兵不便。”大學士彭時商輅表示贊同,京軍也就沒有派遣。
項忠就與巡撫都御史馬文升分兵七路,抵達石城下,與滿軍交戰,殺敵和俘虜敵人很多,伏羌伯毛忠乘勝攻其西北山,幾乎攻破,忽然中箭而死。劉玉也被包圍。諸軍想退,項忠斬一千戶長示眾,軍隊兵士盡力拚戰,劉玉方得獲救,於是項忠布兵圍困敵軍。恰好有彗星在台斗星位出現,朝中很多人說其對應於秦地,,這次出師不利。項忠說:“李晟討伐朱泚時,彗星就居歲星位,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項忠每天派兵迫近城下,焚燒牲口草料,斷絕其引水的渠道。叛賊走投無路想投降,就邀請與項忠、馬文升相見,項忠同劉玉兩人騎馬赴約,馬文升也帶著幾十騎兵到了,呼喊滿四、滿璹迅速投降。叛賊遠遠的望見羅列而拜,項忠單騎上前挾制滿璹返回,滿四十分沮喪,猶豫著不出來。項忠命令兵士將木頭綁成橋,用土袋填平護城河和濠溝,以銅炮發石頭攻擊,叛賊傷亡更加慘重。滿四依靠愛將楊虎狸為主謀,楊虎狸夜間出城取水被捉,項忠赦免他的死罪,對楊虎狸說明,如果配合抓住滿四將有重賞,又當面出示了賞金,並且賜他金帶鉤,放他回去,楊虎狸返城後引誘滿四出來作戰,被埋伏的軍士活捉。項忠帶兵迅速攻下石城,將城內余寇全部俘獲。為防止今後再有叛軍盤踞這座易守難攻的石城,明軍撤走前派遣了一萬多人,徹底夷平了這座要塞,並在山下刻石銘記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在固原西北西安廢城增加一個衛所,留下軍隊戍守後,項忠率軍而還。

結果

成化五年(1469年),滿四在北京凌遲處死。

評價

谷應泰:太祖之平陝也,元部落把丹率眾歸附,授平涼衛千戶。以畜牧射獵為生,頗饒樂足用。而成化初年,把丹孫滿四,又以貲雄諸族。然招納亡命,牴觸文網。石勒倚嘯東門,劉淵請歸會葬,蓋未嘗一日忘北徙也。乃以撫臣陳介捕治逋逃,參將劉清斂錢饋贈,而遂聽李俊之狡黠,劫滿璹以鼓亂。然不西通甘肅,東屯河套,而但入據石城,憑險負固者,此直緩死之圖,非有啟疆之志也。
夫石城去平涼千里而遙,緣峭壁十仞而上。繩行懸度,四面陡絕,昔人經營以避禍亂者。萬年奄有氐服,豈居郿塢之中;劉曜入據長安,匪保桃源之境。吾知滿四者,特僨轅之小犢,非飛食之攫獸矣。比至陳介出討,賊眾偽降。斥馮信緩師之謀,用吳琮進兵之策。薄城一戰,軍盡殲焉。假令禁馬謖之輕出,則街亭無敗;用許歷之據險,則閼與可勝。介實輕敵,罪則奚辭。
若夫項忠身冒矢石,馬文升躬擐甲冑,圖山谷則聚米成形,斷樵牧則困獸自斃。而且金鉤陽虎狸,刮刀誓賞格。數月之內,俘獻京師,功垂竹帛。乃知岳節使之神算,竟定湖、湘;祭征鹵之奉公,終摧隴、蜀者也。然其始王師屢挫,兵力單微,中外洶洶,頗言星孛不利西方,書生豈能料敵。而忠以晟討朱泚,熒惑守歲;安拒苻堅,郢部遣罷。豈非意思安閒,知彼知此者耶!
總之,辦賊之方,由於將帥;命將之略,本於政府。所喜者,彭時斷其就擒,商輅欽其布置。夫論思密勿之地,決勝千里之外,比於真長料桓溫之必克,郄超識謝玄之有成,猶為過之。而彼張解設難,發言盈廷,豈非肉食者鄙哉。若夫丹穴之逃,熏以蕭艾,東門之役,撤其關梁,則尤長駕遠馭之規,毋俾易種於茲邑也。

史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