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寺

因緣寺

因緣寺坐北朝南,毗鄰國道,省道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湍河水清瑩環抱,靈山,仙住山樑山拱送鎮護,南水北調中線渠水結界交鎖,因緣寺原名觀音禪寺,又名古河寺,始建於唐末宋初,明代前稱觀音禪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因緣寺
  • 地理位置:鄧州市西北十林鎮操場村古河
位置,開光,淵源,評價,

位置

鄧州因緣寺,坐落於鄧州市西北的十林鎮,十林鎮也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的祖籍地。

開光

因緣寺沿中軸線之主體建築依次是天王殿、觀音殿、大雄寶殿,在天王殿東西兩側分別是鐘樓、鼓樓,在觀音殿的東西兩側分別是 神佛殿、齋堂、講經堂。
觀世音菩薩開光大典
2012年10月30日(農曆9月16日)天氣晴朗,時逢吉日,河南省鄧州市因緣寺舉行觀世音菩薩開光大典。文化部中國佛學文化保護髮展中心執行主任、著名武術家、佛學專家、中國書法教父張勝利、主任助理孫小冬、佛學文化雜誌社社長王小波,北京筆墨風流國畫院常務院長劉新民,中國齊魯書派領軍人物、著名書法家、篆刻家汪青山,海峽兩岸著名書畫家新三峽開筆人宋德山,中國國畫院魯南分院理事、書法家馬昭璞等應邀參加了開光大典。鄧州市民族宗教局局長魯毅,鄧州市書協副主席王禮生,鄧州市聖泉寺、桐柏桂泉寺法師及四方信眾居士約600人參加開光法。因緣寺觀世音菩薩開光法會自始至終充滿著祥和。
因緣寺佛像開光典禮
公元2016年10月16日,這一天,連續幾日的連陰雨戛然而止;這一天,藍天白雲,平添了久違的通透和澄明;這一天,正是因緣寺佛像開光典禮的良辰吉日!
天王殿,又稱彌勒殿,是因緣寺院內的第一重殿,殿內正中供奉著彌勒佛,左右供奉著四大天王,因此得名。彌勒佛也稱笑佛,他的形象不像其他菩薩那樣莊嚴肅穆,自有一種親和力,人們打心眼裡喜歡。“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人人能誦的對聯,實在需要不一般的胸懷、肚量、智慧。凡事付之一笑,於已無所不容,這不正是中國人心目中慈善樂觀和圓融寬容精神的體現嗎?
鐘樓俗稱鐘撞堂、鐘堂、鐘台,為七堂之一。古時與經樓相對,現在通常與鼓樓分居伽藍之兩翼。 提到“鐘”字,很容易想到“警鐘長鳴”,實際寺院早晚叩鐘,恐怕也就是祈願苦惱多多的眾生聽聞鐘聲之後,能夠多反省、早覺悟、長智慧,方可煩惱輕。所謂的晨鐘暮鼓,對寺院而言講的其實不是早晚的聲音,而是指鐘樓、鼓樓分居東西的方位。漢魏時期是晨鼓暮鐘,早上擊鼓,大家要振作起來,起床工作; 晚上敲鐘,城門關閉,全城休息。 但是,到了唐代,卻是晨鐘暮鼓,鐘響了城門開啟,大家開始一天的活動,鼓響後各回各家,老百姓都習以為常。也許因“晨鐘暮鼓”這一詞語的影響,人們以為寺院裡面也應該是早上敲鐘,晚上擊鼓。其實不是這樣的,寺院是不分早晚,它都要敲鐘也都要擊鼓,要不“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詩句也就無法解釋了,不同的就是早晨是先鐘後 鼓,晚上是先鼓後鐘,在鐘鼓相和之中,僧眾課誦、布施、行善、休息。
矗立在因緣寺院內的觀世音菩薩,正應了觀世音菩薩沒有固定的道場的說法,可以說哪裡有虔誠的觀音信仰,哪裡就有菩薩的廣大慈悲,哪裡就是觀音道場。觀世音菩薩,慈眉善目,仁愛柔和,手執淨瓶與楊枝,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據說當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便前往救度,觀其音聲,皆得解脫,所以稱觀世音。
因緣寺內供奉著西方三聖的講經堂,阿彌陀佛左手持金蓮花,平胸而立,右手下垂,作接引眾生狀;觀音菩薩頂戴一尊佛(即是阿彌陀佛),一手執甘露瓶,一手執楊柳枝,灑遍大千世界,皆表示大悲;大勢至菩薩頂戴光明寶瓶,手持蓮花,招致眾生,皆表示大智。實際上,只要有一顆慈悲眾生的心, 遍地都是佛堂 ,無所謂莊嚴的場地。人們懷著對神佛的敬畏和崇拜來這裡禮佛、敬佛、拜佛,更期盼著自己擁有美好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潔白的護欄、聖潔的蓮花、金字偈文,素雅而莊重。據說每首偈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不知人們在此能否得到頓悟?若一切事理真的通達了、參透了,凡事都能看得開,將不會貪婪、焦慮、嗔怒、痴妄,自然會遠離苦境,變得輕鬆愉快,難道不是嗎?
因緣寺觀音殿前橫跨水池的拱橋,橋面護欄同水池護欄一樣皆飾以佛教聖花蓮花圖案。蓮被視為聖潔、美麗的化身,蓮具眾德,出污泥而不染。人要真的出污泥而不染實在不易,需要相當高的覺悟和定力,需要開發佛性,消除魔性,方可解脫煩惱。這聽起來很玄,其實只是一種較高的思想境界而已,你說呢?
因緣寺內大雄寶殿前高大莊嚴的上香爐,尚需登七級台階才能將高香插在香爐里。人們燃了香,做了揖,磕了頭,望著裊裊飄散的香菸,懷著渴盼和希望欣然而去。不過,這種普通人寄希望於向神佛敬柱香、磕倆頭,祈求天地神佛來賜福的念想,恐怕是弄錯了禮拜神佛的意義。
因緣寺大雄寶殿里不是供奉一尊佛像,而是三尊,這代表了佛的三種“化身”(中間的一尊是是法身佛,左旁一尊是報身佛,右旁一尊是應身佛)。因緣寺大雄寶殿的兩側塑有十八羅漢像,這十八羅漢都是佛陀的弟子,他們受佛的囑託,永遠留在人間,分散在各地去傳播佛法。他們各有自己的“絕學”,造型也各異。在大雄寶殿正中佛壇的背後,還立有海島觀音像。"海島觀音"這組彩塑像據說有大小127尊神佛,高達13米,以山巒起伏,海濤洶湧為背景。海島觀音,俗稱"望海觀音",傳說她以海里的大龜或鱉為坐騎。群像中心人物就是赤著雙腳、立在鰲頭上的觀音,她手持楊枝淨水瓶,內裝神奇的甘露水,用以救人百病,表現出"普渡眾生"的風範。其左邊侍立著雙手捧有寶珠的龍女,右邊有向觀音合十參拜的善財童子。山巒起伏,海濤洶湧的背景,不知是否象徵著世事的艱難、險阻、坎坷、苦難?不過,海島觀音正好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佛教寺院一般都喜歡把海島觀音菩薩供奉到一個顯著的位置,以方便信眾叩拜祈禱。
一般人每日勞苦奔忙,最低限度的目標便是求得衣食溫飽,最好還能吃得好,穿出地位。而對僧眾而言,只是以食物治療飢病,滋養色身,長養慧命,不可恣意貪食。在寺院裡隨緣吃素齋,吃飯時有專人加飯,不能隨便離座去加飯。夾菜要用桌上的公筷,注意不要撒下米粒飯菜。用餐時,切忌高聲說話,更不可嬉笑吵鬧。一般情況下,在寺院裡用齋,是不收飯錢的,入齋者應自覺在佛堂功德箱內投入一些香火錢,以示樂施的誠意。寺院裡的飯菜都是十方供養,一般人是沒有資格享受十方供養的。
因緣寺,因緣寺,佛說有因有果,是對眾生說的,是警策眾生的,目的是引導眾生為善去惡。

淵源

鄧州因緣寺原名觀音寺、又名枯河寺、古河寺,始建於唐末宋初,依河而建,風景秀美,明代前稱觀音寺,嘉靖年間鄧州志記載,觀音寺在鄧州西北枯河,後經歷代修建,占地百餘畝,有僧眾百餘人,寺內有樂師,佛樂縈繞寺院,是南陽一重要的佛教文化叢林。文革期間拆除,近年來,隨著湍河兩岸人民民眾物質文化生活的改變和社會民眾的需求,中央提出創建和諧社會,依據黨的宗教政策,時逢盛世,順勢因緣,恢復重建觀音寺,名為因緣寺。
嘉靖鄧州志記載,觀音禪寺在鄧州西北古河,後經歷代修剪,占地百餘畝,僧眾千餘人,寺內有樂師,佛樂縈繞寺院,是中原一座重要的佛教文化叢林。

評價

文化部中國佛學文化保護髮展中心執行主任張勝利在開光法會上指出,佛學文化自漢代傳入中國已有上千年歷史,與中國本土文化相結合,已深深根植於中華大地並深刻的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心理結構,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學文化已成為中華教育的組成部分,我們信奉佛教,學習佛學文化,其目的是培養我們的菩提之心,菩薩道精神,打開方便之門,努力踐行利己利人、惠人惠己的菩薩道精神,以此提高中華民族的智慧,進而實現和諧社會,通過學習佛教,踐行佛學精神,實現身體健康無痛苦,心靈健康無煩惱,靈性通達,免去六道輪迴。
河南鄧州市民族宗教局局長魯毅在法會上說,因緣寺的開光法會為鄧州的佛教有序發展又增添新的活力,是鄧州佛教界一大盛事,張主任一行光臨法會,為鄧州的佛教發展及因緣寺順利建成指明方向和目標,為法會增添輝煌。
著名書法家、篆刻家汪青山先生認為,在當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時代背景下,佛教對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自文化部中國佛學文化保護髮展中心成立以來,張勝利先生一直對佛學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進行深入調研,創辦《佛學文化》刊物,創立中國禪意書畫創作基地。近日,又在北京舉辦了“首屆慧宗論壇——文化助升智慧”的講座,讓佛學文化啟迪智慧,造福眾生。 “菩提就是樹,明鏡也做台,覺悟大智慧,何懼有塵埃。” 張勝利先生用佛學的大智慧去引領社會藝術形式的發展,為佛學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佛學文化與書畫藝術在中國文化長征路上結緣,一定會構建一個更具文化內涵,更有宏大氣象的精神世界!
著名書法家劉新民為法會撰寫了告知天地之祭文,告知天地。著名書法家汪青山向因緣寺贈送親自篆刻的龍頭印章及兩幅書畫作品;知名企業家張台贈送特製鈞瓷龍頭大印;劉新民院長贈送了《心經》;著名書法家馬昭璞贈送了6米長卷佛題《心經》,一章一字一佛;著名書法家宋德山贈送了梅花篆作品;鄧州市書協副主席王禮生也贈送了《心經》。因緣寺在法會上共接收20餘幅書畫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