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痛,所以叫青春工作篇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工作篇

當下唯一一本幫年輕人解讀世界就業趨勢的書。

百萬暢銷書《因為痛,所以叫青春》作者第三本書《因為痛,所以叫青春 工作篇》即將於2014年5月出版上市。

在《因為痛,所以叫青春》出版之後,教授經常收到來自各地年輕人的讀者信,在信中被諮詢最多的問題就是,“老師,我不知道我想乾什麼,也不知道未來做什麼工作比較適合自己……”。這也是當下深切困擾年輕人的問題。據悉,全球正經歷一場青年失業風暴,2013年5月份歐盟25歲以下的青年失業人數為550萬人,青年失業率約為23%。(2013-07-16《中國勞動保障報》《青年就業——全球共同的難題》)

為了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金教授走上環球之旅,從亞洲、歐洲再到美洲,在旅途中他邂逅許多創造出自己事業的年輕人,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經歷。他們鮮明的個性,他們深切的煩惱,他們正在遭受的巨大挫折,他們獨特的人生風景等等……金教授如實記下了這一切。這本書取材於擁有夢想的年輕人們,探討分析他們的當下和未來,也獻給同樣擁有夢想,並即將擁有自己事業的年輕人。

據悉,《因為痛,所以叫青春》全亞洲重印700次,大陸簡體版銷量衝破100萬冊。《因為痛,所以叫青春》系列銷量已經超過148萬冊。

基本介紹

  • 書名:因為痛,所以叫青春 工作篇
  • 作者:【韓】金蘭都 李載赫
  • 譯者:徐建霞
  • ISBN:978-7-5551-0145-1
  • 頁數:224頁
  • 定價:35.00元
  •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推薦閱讀,編輯推薦,名家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解答了無數中國年輕人的青春迷茫,但在各種新的詢問中,金蘭都教授發現,當下對工作的迷思,常常是年輕人青春疼痛的核心。“老師,我不知道我想乾什麼,也不知道未來做什麼工作比較適合自己……”“教授,為了理想的工作,我願意出賣自己的靈魂!”
為了尋找答案,金教授走上了環球之旅,作為研究經濟趨勢的世界級專家,他知道今日的世界已經扁平化,新的經濟和就業趨勢勢不可擋,全世界的年輕人都在走上逐漸相近的道路。從亞洲到歐洲再到美洲,在旅途中他邂逅許多創造出自己事業的年輕人,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經歷。他們鮮明的個性,他們深切的煩惱,他們正在遭受的巨大挫折,他們獨特的人生風景等等……金教授如實記下了這一切。這本書取材於擁有夢想的年輕人們,探討分析他們的當下和未來,也獻給同樣擁有夢想,並即將擁有自己事業的年輕人。

作者簡介

金蘭都,當下最受年輕人歡迎的人生導師。首爾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消費者研究系主任,韓國總統辦公室、三星集團、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等企業的專業顧問。
“其實我也考過公務員,考過研究生。經歷過你們正經歷著的一切,愛情、夢想、挫折、迷茫、擇業……25歲那年我剛畢業,父親癌症突然暈倒住院時,又傳來了鄉下奶奶過世的訊息,同年爺爺過世……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11個月內我主持了三次葬禮……
這就是我的青春。”
——成年人 金蘭都

推薦閱讀

編輯推薦

全球正經歷一場青年失業風暴,而你無法躲避
2013年5月份歐盟25歲以下的青年失業人數為550萬人,青年失業率約為23%。
其中希臘青年失業率最高,達59.2%,
西班牙為56.5%,
葡萄牙為42.1%,
義大利為38.5%,
德國最低,僅為7.6%。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數據,目前美國25歲以下年輕人失業率高達16%,
為整體勞動力人口失業率的兩倍多。
2013-07-16《中國勞動保障報》《青年就業——全球共同的難題》
這本書與其他就業主題的書籍的最大不同在於,它並不是令人讀不下去的政府調研報告,也不是那種告訴你就業率90%以上的學者研究表述,看完之後,你就感覺形勢一片大好,放下之後,你卻依然不知道自己怎么辦的那種書。這本書簡簡單單,以作者遊歷各國的見聞為題材,通過記述的方式,一一為讀者展現,自己迷茫的同齡人,都在做什麼,作者並沒有給出教條式的答案,而是,希望通過讀者自己的體悟找到屬於他自己的答案。
此書既是一本已找到工作的快樂青年現在和未來的分析實錄,也是一本幫助“尚在路上”的疲憊青年找到“我的職業”並最終成為合格職場達人的指導用書。此書同時還提供了一部分個人發展規劃和社會政策解析。
適合看看這本書的年輕人:
1、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正在找工作,不知道自己想乾什麼,也不知道未來乾什麼才適合自己;
2、即將畢業或者已經畢業的大學生,他們找不到工作,四處碰壁,求職無果;
3、已經找到工作或者正在工作中,對當下的工作不滿意的,正下想換工作,或者對未來有點迷茫的
這本書對他們的最大價值是,幫他們找到他們自己的想要的工作,進而過上能帶給自己未來的人生。

  

名家推薦

在我國,青年人就業趨向於大城市和高薪水崗位,這和現在的社會價值趨向有關係。現階段,我國青年失業的特點是:高學歷失業現象開始凸顯,青年自願失業問題突出,青年失業呈現低齡化。
——中國傳媒大學 張毓強教授
全球經濟復甦速度緩慢,為年輕人創造就業崗位寥寥。到今年年底,全球15歲到24歲青年人中將有7340萬人失業,占該年齡段總人口的12.6%。這一比率到2018年可能上升到12.8%。
——國際勞工組織今年上半年發布的 《2013全球青年就業趨勢》

圖書目錄

序言一 我們為什麼工作 / 12
序言二 學會享受你的工作 / 18
第一部分 FUTURE 工作的未來
F
From White-Collar to Brown-Collar 趨勢一:藍領2.0登場:褐領橫掃白領
英國管家學校:微微彎曲膝蓋便能夠贏得世界/31
荷蘭馬蹄技術專家:少女的鐵錘也格外美麗/37
荷蘭木匠學校:在木頭上雕刻人生/40
韓國阿迪人力車夫:讓時間回到過去的有為青年/45
U
Unbelievable Power of Fun 趨勢二:快樂工作的力量
歐萊雅:工作時間最短國家的悖論成立/51
美國谷歌:邊玩邊工作的“fun”型企業/59
美國Smule公司:一周工作四天?太多了/66
T
Towards Micro-Startups 趨勢三:實行微創業
活躍在矽谷的大學生創業軍團的秘密/73
在美國,用100美元來改變世界/79
波特蘭快樂針織毛線店:邊聊天,邊享受針織/84
25歲波特蘭姑娘的事業:陪別人逛超市並制定食譜/90
在首爾,沒錢也要GO /94
U
Utopia for Nomad-Workers 趨勢四:遊牧工作者的理想國
在日本幸福終點站的遊牧白領/102
英國電子自由職業者的誕生 /106
荷蘭,非正式員工的天堂/112
R
Return to Local Places 趨勢五:回歸本土經濟時代
開始經營家庭酒莊和餐廳的義大利青年/121
與青春一起綻放的皮革工藝學校/127
濟州島:不在工作中死去,就在工作中飛翔 /131
E
Entrepreneurship for Social Good 趨勢六:社會事業的全盛時代
孟加拉國的鄉村銀行/140
募捐專家學校:聚集的不是錢而是人心/143
韓國開放式衣櫥:將正裝借給口袋空空的求職者/146
第二部分 MY JOB 我的事業
M
Mismatch,Good-bye!策略一:再見吧,不匹配
企業和求職者的錯誤相遇 /153
英國臨時工職業介紹所“碎片時間”/156
SNS求職專家告訴我的秘密/159
靠創意取勝的網路就業競技場/163
Y
Your Brand is Your Power 策略二:建立你的品牌
越南專賣店范味11/168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人本身才是真正的品牌/172
法國新自由職業者全盛時代的主人公/178
J
Joy of Learning 策略三:持續學習,持續
美國史丹福大學校園內的就業訓練/182
德國青年和企業一起成長/188
荷蘭幫助青年人進行職業培訓的社會公共機關/193
O
Over the Global Border 策略四:跨越國界的障礙
日本東京的優衣庫/197
義大利米蘭的時尚業/199
B
Business for Happiness 策略五:為幸福而工作
韓國文化移民者的小小幸福/203
忽略他人的看法,只感受自身的熱情/209
後記 為了未來而工作/212

序言

序言1 我們為什麼工作
在現代社會,人終其一生離不開一份工作,人們靠它養家餬口,正如印度經濟學家納蘭德拉-賈達夫在《信徒拋棄的人們》中說的:沒有便很痛苦,擁有便很辛苦。沒有工作痛苦著的人們和有了工作辛苦著的人們一樣都在忙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可是,忙碌之餘,我們是否有那么幾分鐘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這么忙碌,我們為什麼工作?

  
沒有便很痛苦,擁有便很辛苦
在韓國,僅過去一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就有56萬,高中畢業生達到了63萬,共有119萬名畢業生湧入社會。大學畢業生中有29萬名成功就業,高中畢業生中除了升入大學的45萬名學生,僅有5萬畢業生找到工作。而在這些成功就業的畢業生中,就職於穩定性較強和收入待遇較高的大型企業和國營企業的又少之又少。不少青年面臨失業的困境。事實上,不僅年輕人面臨失業的困境,一些以職場退休女性為代表的中老年階層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工作並不只是為了金錢和生計,它還關係到人的自我價值和尊嚴,所以長期失業會使人們喪失靈魂。由於招聘會不斷減少,求職者們遇到了更多的難題,他們因此會說“只要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寧願出賣靈魂”。即便成功就業,因工作而產生的困擾仍然會源源不斷地出現。每天早晨努力睜開睏乏的雙眼掙扎著去上班;到了工作單位跑前跑後,與其他公司展開激烈的博弈,為了生存採用各種方法使自己在職場中不被淘汰;在面對擁擠的交通現狀時,又不得不做好下班的心理準備;到了加班時間,再度與疲勞拉開鏖戰······每個月的每一天都重複著這樣的工作節奏,只有這樣銀行賬戶才能夠出現令自己滿意的數字,然而第二天各種原因的支出又使那個數位化整為零。辛苦勞動的回報直接體現在工資賬戶上,而這個賬戶上的數字卻只能短暫地顯示一下。
許多職場人士認為工作並不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而是獲得一種順利渡過人生時光的安全感。然而,職場工作消耗人們大部分時間,這恰恰給我們造成了巨大壓力和不安全感。沒有便很痛苦,擁有便很辛苦。人到底為什麼工作呢?難道工作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來懲罰人們?對於我們來說,工作到底是什麼呢?我們為什麼工作?

  
工作是我們注定背負的“業”嗎
印度被視為‘神佛的國度’,擁有10億多人口,其中80%以上是印度教徒。就像人們信奉各種各樣、形態萬千的神佛形象一樣,印度也有著多種多樣的工作:職業掏耳師、清洗工、手機租賃工、教育人員……他們甚至認為乞討也是一種工作。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大約50%的印度人從小便想像著自己未來的工作,而在美國和英國這樣的已開發國家,這個數字分別只有29%和21%。印度人對工作的態度與別的國家不一樣,他們把工作奉為天職。
在印度教徒看來,工作的目的並不是追求錢財,而是一種宗教信仰。印度教中有一個字是“業”。什麼是“業”?印度教徒堅信今生是前世的結果,也是下輩子的預言,所以他們將自己的身份和職業歸結為“業”的結果。在印度職業就是宿命,工作就是修行。雖然時代在發生變化,但印度人依舊認為一個人從出生時其未來的職業便已經被決定了。而且他們認為如果這一生努力工作、修行的話,下輩子便會投胎更好的命運。由於工作的貴賤完全代表了一個人的宿命,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我的職業”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的。真的是這樣嗎?最近西方社會的核心話題是“如何協調工作和生活”,這一點在印度得到了充分體現,當被問及“工作所得能否滿足當下的生活?”時,60%以上的印度國民會回答“基本上可以”,即便這些人中不少面臨極其困難的生活,而韓國國民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只有19%的國民回答滿意。(根據路透社發表的2012年對世界上24個國家的調查資料)
從調查結論看,印度人對工作和生活的滿意度頗高,印度似乎是一個和諧發展的國家,但是稍作分析就會發現,印度社會的兩極分化現象正日益加劇,尤其是被稱為“賤民”的最低階層成為了被特殊對待和遭到歧視的群體,他們甚至不得不根據規定擦乾淨他們走路時所留下的腳印,因為“賤民”的字面意思就是骯髒。雖然印度早在1950年就廢除了“種姓”制度,但陳俗舊習根深蒂固,很難像廢除的法律條文一樣立刻從民眾的腦海中消失掉。截至今日,毫無尊嚴的賤民階層仍占全印度總人數的15%,這意味著約有1億7千多萬的印度人依然深陷種姓制度的泥沼。
但即便在這樣的人群中,也有人堅信,沒有人一出生就注定是醜小鴨,醜小鴨終究會變成白天鵝。他們中的代表就是具有國際名聲的經濟學家納蘭德拉-賈達夫博士,他雖出生於印度種姓制度中最低賤的等級,但卻衝破種姓制度的所有藩籬,成為印度中央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顧問,他還成為印度下屆總統候選人。成名後,賈達夫仍不遺餘力地奔走在完全廢除種姓制度的前線,印度人尊稱他為“生活的賢人”。正如他在《信徒拋棄的人們》中指出的:沒有人一出生便注定是醜小鴨。他說:“我認為成功主要靠潛力來實現,世上沒有無用之才,每一個人都擁有無窮的潛能,就像童話故事《醜小鴨》一樣。但可惜的是,在印度“種姓”社會制度里,很多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只甘做一隻醜小鴨,浪費了一生的時間,其實他不知道某一天自己也有可能變成白天鵝。”世上任何一個人生來都不是醜小鴨,賈達夫要改變的並不只是自己出生時的賤民身份,而是無數醜小鴨心中心甘情願和忍辱負重的想法。
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
人是會思想的動物。正如法國作家布爾熱所言:思想因人而存在。我們從小便認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最終目標,每當大人們問到“你的夢想是什麼?”時,他們問的並不是“你要成為有什麼個性與價值觀的人”,而是“你想要做什麼樣的工作”。每個人一生中都有很多次被問到“你長大後想做什麼”,而這個長大後想做的工作便成為了人們努力的目標。可是因為並不知道為什麼要追求這個目標,所以他們在職場生活中感受到的並不是快樂與滿足,相反更多的是不安和疲勞。他們不知道高速產業化的資本市場對就業意味著什麼,但最近的經濟危機導致的大量失業現象促使人們開始重新考慮工作的意義。我們發現,即使面臨經濟困境,相比金錢和地位,仍有很多人關注的是工作能否幫助他們實現夢想。根據“你認為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展開的調查顯示,排在第四位的是金錢,排在第一位的是“為了獲得幸福感”。如果改變提問方式的話,比如問“當前促使你想參加工作的動機是什麼?”,說不定金錢會排在第一位,但是人們依舊希望能夠從目前的工作中獲得幸福。現在,我們所有人都應該認真地回答下面的問題:
貧乏的現實生活的出口在哪裡?能讓我獲得幸福的工作在哪裡?
序言2 學會享受你的工作
‘職場’環境雖然動盪,但是理想的‘職業’卻會給你帶來安全感和穩定感。所以,對於即將開始職場生涯的你來說,希望你能夠找到一個符合自己生活追求的職業成就此生,而不是在動盪的職場裡工作二三十年了此餘生。
——THE LAB h代表 金浩
可惜的是,我們社會的工作現狀非常叫人鬱悶。如果說在印度是種姓制度導致“醜小鴨”的出現,那么在我們這,醜小鴨則是因為過度“活在別人眼裡”帶來的自我貶低。問題是,如何能像印度經濟學家納蘭德拉-賈達夫博士一樣,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這正是本書所要探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