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聲鸚鵡

回聲鸚鵡

回聲鸚鵡(學名:Psittacula echo)是鸚形目鸚鵡科的鳥類。鳥體為綠色,頸部有一條很寬的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狀羽毛;上鳥喙紅色,下鳥喙黑色;單獨或是成對活動,有時候會組成一小群,主要以植物嫩芽、樹葉、水果、種子、花朵、樹皮和樹液為食。 為《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一級保育種類。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種群現狀,致危因素,地理分布,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回聲鸚鵡體長35-42cm,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頭部後方和臉頰兩側帶有藍色;沿著蠟膜到眼睛有一條黑色羽毛,下巴延伸到頸部有著黑色羽毛,頸部也有著一條很寬的黑色環狀羽毛和一條很寬的粉紅色環狀羽毛;腹部和翅膀內側覆羽為亮綠色,尾巴上方羽毛為綠色,內側暗黃色;上鳥喙紅色,下鳥喙黑色;虹膜為黃色。母鳥臉頰帶有深綠色的條紋,頸部沒有粉紅色的環狀羽毛,頭部後方也沒有藍色,上下鳥喙皆為黑色。
回聲鸚鵡回聲鸚鵡

生活習性

以前曾經廣布於島上所有森林的模里西斯鸚鵡,現今的棲息地僅限於麥克查巴(Macchab)、模里西斯的西南部森林區。他們大多單獨或是成對活動,有時候會組成一小群,從來不會到地面下覓食;他們個性相當友善,可以近距離接近到3米左右;平時因為生存環境競爭激烈,會飛數百公里覓食;在炎熱的正午時分,他們大多在樹上休憩理毛,在天色變暗之前他們就會回到群體之中,然後會變的相當吵雜;在夜晚他們會尋找那種隱蔽且枝葉濃密的樹木棲息,偶爾也會在樹洞中休憩睡覺。
食物:模里西斯鸚鵡主要以植物嫩芽、樹葉、水果、種子、花朵、樹皮和樹液為食;從1月到8月他們食物中水果的比例會占93%。

種群現狀

回聲鸚鵡是全世界最稀有的鳥類之一,也是最瀕臨絕種危機的鸚鵡之一,在1986時野外的數量只有8 -12隻(只有3隻母鳥),1996年時增至40-50隻,近年在保育人員的努力之下數量已增至100多隻,外貌與紅領綠鸚鵡(月輪 Ring-necked Parakeet)十分相似,但羽色較深體型略大,尾巴與翅膀較短,叫聲較為沙啞;它們原有十幾種血緣相近的亞種分布在印度洋的島嶼與非亞兩大陸的濱海或海島地區,但是除了回聲鸚鵡外其它種類已全部絕種,而現今唯一尚未絕種的回聲鸚鵡也因為各種天然環境的威脅而在絕種的邊緣徘徊,在1987年時開始的復育工作至今仍在進行著,其保育工作不外乎是能希望讓這些極度稀少的種類免除絕種的危機;人工飼養的回聲鸚鵡數量非常稀少,人工繁殖的成果也不順利,公鳥上喙部為紅色,母鳥為黑色。

致危因素

1.其棲息地只有50平方公里,且島上多遭嚴重的森林地開發破壞,外來植物過度繁衍,殺蟲劑、農藥等化學藥劑過量使用使得食物不足,棲息地因人類開發日益狹小。
2.島上引進了許多外來的掠食性的動物,包括老鼠、野貓、獼猴、獴等,對幼鳥、蛋與成鳥都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3.巢穴不足,與外來的紅領綠鸚鵡和一些當地的鳥類爭巢穴,有時連蜜蜂與白蟻都是競爭對手,巢穴的不足亦是繁殖成果不彰的主要原因之一。
4.因為棲狹小,天然的暴風就有可能使棲息地嚴重受損。
5.可能感染了外來鳥種所帶來的疾病也是隱憂之一。
6.繁殖不易,野外的回聲鸚鵡繁殖時通常只能成功養育一隻幼鳥長大,所以野外數量的成長速度十分緩慢。

地理分布

現在僅生存於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旁的小島 ─ 模里西斯,之前可能也曾經棲息於模里西斯旁的Réunion島。
飛翔的回聲鸚鵡飛翔的回聲鸚鵡

保護級別

回聲鸚鵡為《華盛頓公約》附錄一級保育種類。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10年鳥類紅色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