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四重奏

《四首四重奏》是英國詩人T.S.艾略特所作的一組詩,該作品由四首探討永恆和時間的哲理詩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首四重奏
  • 作者:T.S.艾略特
創作背景,作品鑑賞,

創作背景

這四首詩發表於1935~1942年,形成一個整體,又可以獨立成篇,它們分別是《焚毀的諾頓》(1935)、《東庫克》(1940)、《乾薩爾維吉斯》(1941)和《小吉丁》(1942)。1943年,《四首四重奏》在紐約結集出版。

作品鑑賞

其中,乾薩爾維吉斯是美國新英格蘭麻薩諸塞海灣安角外的礁岩,其餘三個均系英國地名,它們從不同方面反映了艾略特的成長經歷和尋根的精神歷程。
抒發對時間(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空幻感,生命的幻滅感。宣傳基督教的謙卑精神。
作品的用語普通正規而又十分精確。有評論家稱它為艾略特的登峰造極之作。對語言異常敏感的艾略特常患詞不達意,他在《東庫克》里把寫詩比為“與詞語和意義的難以忍受的扭斗”。
艾略特對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創作始終不敢心安理得,他擔心語言會因使用不當而退化,這必然會影響到人們思想感情的品質。他承認“每一次嘗試都是完全新的開始,也是不同的失敗”,但他相信,“對於我們,唯有嘗試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