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門學

國立學校名。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在洛陽國子、太學、四門國小。四門學始此。北齊四門國小置,隸國子監,設博士助教各二十員,學生三百人,教授學生五經文字。隋朝沿置,博士、助教各五員,學生三百六十人。文帝開皇十三年(593)罷。唐復置,隸國子監,設士、助教各六人,直講四人,學生一千三百人,五百人為七品以上及侯伯子男之子,八百人為庶人子弟之俊異者。宋亦曾置。亦稱“四門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門學
  • 解釋國子、太學、四門國小
  • 時間太和十九年(495)
  • 地區洛陽
  • 特點:享受供膳,要向老師行“束”之禮
  • 又名四門館
在校學生享受供膳,但要向老師行“束”之禮。所謂“束”,即“束脩”,就是學生與老師初次見面時敬奉的禮物。這種禮儀,據說孔子時代已經實行,但到唐代才成為明文規定,禮物輕重,因學校性質而定。國子學和太學,每人送絹三匹;四門學二匹;其他學一匹。絹之外還有酒肉,數量不定。送禮之時還要舉行一定的繳納儀式,目的是密切師生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