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諦法門

四諦法門

四諦法門是指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諦。分別對這四諦進行闡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諦法門
  • 來自:佛教
  • 包括
  • 出自:釋迦摩尼體悟
苦諦,三苦,八苦,集諦,五利使,見惑,五鈍使,思惑,滅諦,道諦,

苦諦

四諦之一的古蒂,是指三界內的苦果,苦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

三苦

  1. 苦苦:眾生都受有地大、水大、風大、火大的四大色身。人的色身,是眾苦根本,所有種種苦惱環境要逼迫此身,由這個身體去受苦。古人說:‘身是眾苦之本。’又說‘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吾若無身,夫復何患。’獅子峰禪師說:‘只這色身,唯信身為苦本,縱貪世樂,示知樂是苦因。’這叫做苦苦。
  2. 壞苦:我們現前所受一切環境、無論是苦、是樂、都是生滅無常,虛偽不實,如夢中之境,空中之華一樣,幻化非真。縱然有些環境所謂是‘樂’,可是樂不長久,樂盡悲生,又是痛苦。須知世界有成、住、壞、空,萬物有生、住、易、滅,眾生有生、老、病、死,一切都是變化無常,生滅敗壞。這叫做壞苦。
  3. 行苦:即第七識行陰遷流,剎那剎那,念念生滅,時刻不停。如孔夫子,看流水時,感嘆地說:‘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這就是說,行陰遷流之苦,這叫做行苦,除了人道眾生具有三苦之外,欲界六欲天天人,也有三苦。色界四禪天的天人,雖然是離欲清淨,沒有苦苦,可是還有壞苦、行苦。無色界四空天的天人雖然修四空定,還是難免行陰遷流,念念生滅的痛苦。總之三界諸天,就是最高一層叫做非想非非想天的天人,壽命八萬大劫之長。但是他們和所有的天人一樣,天福一旦享盡,還要墮落下來,隨業受報。經里說過:‘八萬劫終是空亡,三千界悉從淪沒。’又說:‘布施持戒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時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
從前有一位皇帝,精通佛法的行陰道理。有一次下了一道聖旨,召集全國名山古寺大德高僧,來朝晉見。許多大和尚都衣冠齊整來見皇帝,同時陛下又囑咐侍衛人員說:等到各位高僧來到時,要他們從刀叢之下進來,而且要大振軍威。就在這個時候,許多大和尚突然聽到此事,大吃一驚,十分害怕,紛紛跪下。只剩下一個身穿百衲衣的老和尚,他卻安然不動地從刀叢中進來朝見。皇帝問:和尚,難道你不怕死嗎?答:‘我從無量劫以來,也不知受了多少生死,難道今天還怕死嗎?’皇帝聽了這話,非常歡喜地說:‘你知道行陰了!’這就是行陰遷流之苦啊!

八苦

  1. 生苦:一個人一生下來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為有風刀刮身之苦,更有許多痛苦,唯有嬰兒自己知道,他是啞子吃黃連,有口說不出。
  2. 老苦:人生在世都是由少而長,由長而老,這是發展規律。過去有位禪師說得好:‘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老病衰殘。’說來真是有許多痛苦臨身。老年的人,是有著深刻的體會。
  3. 病苦:人生在世,四大不調,百病叢生,不但小病是苦,大病更苦,長年生病,真是苦中之苦,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真是苦啊!醫務工作者,更會有深刻體會。
  4. 死苦:人生在世,有生必有死,沒有一個人是生而不死的,這是自然規律,千古不變的客觀事實。任你縱有千般快樂,可是無常終要到來。所謂浮生易度,豈是久居;幻質非堅,終歸磨滅。人至死時,四大分散,百苦臨身,無常一到,萬事皆休,苦不可言。釋迦牟尼佛有次問幾個弟子:‘人命在幾許?’有的答曰:‘人命在旦夕間。’佛說:‘不對。’又問另一個弟子,答曰:‘人命在飲食間’,佛說:‘也不對。’我們一起來想想到底人命在多少時間裡呀!佛最後又問一個弟子,那人說:‘人命在呼吸間。’佛說:‘對了。’我們人的生命,實實在在是一息不來,嗚呼哀哉,千秋永別,萬事皆空。佛經里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佛就是要解決自己和一切眾生的生老病死的苦惱,堅決出家修行。
  5. 愛別離苦:我們人對於眷屬父母、夫妻、兄弟、姐妹等都有恩愛。一旦生離死別,真是萬分痛苦,所謂回天無術,代替不能,淚如雨下,心似刀割,悲傷慘痛,十分痛苦。古人說‘夫妻是緣,或善緣,或惡緣,因緣相會。兒女為債,或要債、或還債、無債不來。’我希望大家把這種道理認識清楚,自然會心安理得,離煩惱苦,得清淨樂。
  6. 冤憎會苦:我們每當看到有冤有仇的人,心中非常痛苦。特別是眷屬之中的冤家對頭,或憎恨不和,分也分不開,離也離不了,生活在一起觸目驚心,真是痛苦。古今中外,這類事例很多。
  7. 求不得苦:人生在世對於色、聲、香、味、觸五塵欲境,或是財、色、名、食、睡五欲環境,都是有所希求,千求萬求,求而不得,真是痛苦。譬如人們求功名顯耀,反而名落孫山,求人丁興旺,反而斷子絕孫,求發財致富,反而貧窮困苦,求長壽健康,反而夭亡短命,這是所求不如意,所願不從心,痛苦萬分。
  8. 五陰熾盛苦:這就是色、受、想、行、識五陰煩惱之火,在我們心中焚燒,我們常時感到心中鬱塞、焦燥、苦悶,有口難言,說不出的痛苦。
上面所講這八種苦,都是人人親身感受,無法避免的苦惱。三界之內的眾生,尤其是人道眾生,都是隨業因而感受苦果,不單有三苦、八苦。其實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無量無邊的苦惱。所謂‘千人千般苦,個個不相同。 ’各人痛苦各人當,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業報各人受,各人吃飯各人飽,說明無量諸苦,皆由人們起惑造業的結果,要知道苦的來源,須要明了集諦。

集諦

是三界內的苦因,集意謂集聚,把見惑八十八使,和思惑八十一品的煩惱,統統集聚起來而成業因,隨業感報,所以招感苦諦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的苦果。見惑就是由知見方面所產生業因。見惑是以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的五利使為主體。

五利使

  1. 身見:眾生因為有了身體,所以就有我見的生起,然後就會產生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的四種煩惱心,這叫做身見。
  2. 邊見:就是有了我,所以就產生了斷見或常見二種邊見,斷見認為我們人死後,魂歸於地,什麼都沒有了,一滅永滅了。常見,認為人死後,今生是做人,來生也會做人,生生世世都做人,永遠不變。不管是斷見,不管是常見,都會使我們眾生做出種種惡業的,故稱邊見。
  3. 邪見:指反對因果,不相信佛法僧三寶。
  4. 見取見:指非果計果。外道所修種種無益的苦行,取著我見、邊見、邪見,未證聖果,妄執已證。
  5. 戒禁取見:指非因計因。外道所修種種苦行,如持牛戒、狗戒、食草、投灰等。錯誤執著修此苦因,可獲最上涅盤妙果。
五利使的功能,起惑力量大,造業受報速度快。

見惑

見惑有八十八使,是以三界四諦來分配,是以欲界、色界、無色界,每一界各有苦、集、滅、道四諦,每一諦各具小使多少不同。
  • 欲界:苦諦具十使,集諦具七使,滅諦具七使,道諦具八使,一共具足三十二使。
  • 色界:苦諦具九使,集諦具六使,滅諦具六使,道諦具七使,一共具足二十八使。
  • 無色界:苦諦具九使,集諦具六使,滅諦具六使,道諦具七使,一共具足二十八使。
所以三界四諦合起來總共具足八十八使的見惑煩惱。古人對八十八使,作有一首偈子:‘苦下具一切,集滅各除三,道除於二諦,上二不行嗔’。

五鈍使

  1. 貪心:指眾生對於色、聲、香、味、觸五塵欲境,或者是財、色、名、食、睡五種可欲環境,生起執著貪愛的妄想心。
  2. 嗔心:對違背了我所貪愛的欲境,生起嗔恨心、憤恨惱火。
  3. 痴心:是痴迷無知,不懂事,不明理,事理不明白,是非不辨別,糊裡糊塗,昏昏擾擾,做諸惡業。
  4. 慢心:指目空一切,眼下無人,貢高我慢,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輕慢別人。
  5. 疑心:對於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妄生猜疑。對一切事物心懷疑慮,妄生煩惱,是非紛起,做諸惡業。五鈍使的功能,起惑力量弱,造業受報也慢。

思惑

思惑是由思想方面所生起的業因,是以貪、嗔、痴、慢、疑五鈍使為主體,共有八十一品,是以三界九地來分配,欲界的五趣雜居地,具足九品。
  • 色界的四禪天:一、離生喜樂地。二、定生喜樂地。三、離喜妙樂地。四、舍念清淨地。每地各各具足九品、四九合成三十六品。
  • 無色界四空天:一、空無邊處天。二、識無邊處天。三、無所有處天。四、非想非非想處天。每一天各各具足九品,四九合成三十六品。
這樣三界九地,總共合為九九八十一品的思惑煩惱。依惑造業,隨業受報,這就是佛教所講如是因,如是果,因果輪迴的規律,這叫做集諦。

滅諦

是出世的果。滅是寂滅,就是羅漢所證的寂滅涅盤。他們在因地之中修行三十七助道品,斷除了見思煩惱之惑,滅除了分段生死之苦,所以證入不生不滅的有餘依和無餘依涅盤樂果,這叫做滅諦。
滅諦是指的滅除煩惱和生死之累,就是有餘涅盤和無餘涅盤。滅去貪嗔等煩惱和善惡諸業,就可以不再受三界中的生死,但還有現在殘存的色身,名有餘依涅盤;要是灰身泯智,連現前的果報色身也拋棄了,便名無餘依涅盤。

道諦

是出世的因,道是道品,就是三十七助道品。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這個三十七助道品,是大乘、小乘共修法門,不但小乘阿羅漢可依此修行,就是大乘菩薩也要依此道品修行。但是修法不同,理論不同,觀點不同。以四諦為例,就有生滅四諦,無生四諦,無作四諦,無量四諦,漸次增進,步步高深。《智度論》說:‘三十七品、無所不攝,就是無量道品,亦在其中。’ 《涅盤經》說:‘若人能觀八正道,即是佛性,名得醍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