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結構論——關係主義何以可能

四肢結構論——關係主義何以可能

《四肢結構論——關係主義何以可能》的文本學解讀對象是日本著名哲學家廣松涉的《存在與意義》兩卷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四肢結構論——關係主義何以可能
  • 作者:鄧習議
  • ISBN:9787516154922
  • 頁數:297
  • 定價:57.0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1
  • 開本:16
版權資訊,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版權資訊

書名:四肢結構論——關係主義何以可能
作者:鄧習議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書名: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後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
ISBN:978751615492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年:2015-01
定價:57.00 元

內容簡介

《存在與意義》是日本著名哲學家廣松涉的原創性著作,“四肢結構論”是該書乃至整個廣松哲學的理論核心,《四肢結構論——關係主義何以可能》從哲學、社會學、語言學、邏輯學等多個維度,對這一理論進行全景式的文本學解讀。讀者將親歷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諸多思想大家格式塔式的精神交流與思想碰撞,進而從當代哲學發展趨勢的自覺意識,批判反思廣松關於認識世界和實踐世界的四肢結構圖景及其從實體主義到關係主義的新推進何以可能。

圖書目錄

導論
一 廣松涉其人其著
二 從“脫亞入歐”到“脫歐入亞”
三 從“異化論”到“物象化論”
四 研究狀況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實體主義批判
第一節 古典實體論的主客二分及其圖式
一 什麼是實體
二 如何認識實體
三 “三體圖式”與“三項圖式”
第二節 近代實體論的預設與困境
一 康德哲學把物與主體的關係歸結為物
二 馬赫哲學缺漏了要素之外的“某物”
三 現象學對意向內容的預設性
四 存在哲學將存在與存在者二元分立
第三節 四肢結構論的理論背景
一 “四肢結構”的語源
二 芝諾悖論、關係者與關係運算元
三 緣起性空論
四 似動現象與心理同型
五 四肢結構論的秘密結構
第四節 四肢結構論的形成路徑
一 四肢結構論的雛形
二 世界的共同主觀性的存在結構
三 商品世界的四肢結構
四 《資本論》的雙向解讀
第二章 認識世界的四肢結構(一)
第一節 現象的所知的二肢性
一 現象何以負載“意義”
二 現象與意義的關係
三 現象之外的某物
第二節 所知的第一肢:現象的所與
一 何謂現象
二 駁“最簡單的感性現象”
三 最簡單的感性現象是現象一意義關係中的項
第三節 所知的第二肢:意義的所識
一 何謂現象負載的意義
二 純藍的確立在於與其他顏色的反照關係
三 意義的所識的存在性格
第四節 所知的二肢性的機制
一 “作為”是比“是”更深層的邏輯規定
二 指示是能指一所指的象徵性結合
三 “作為”是異與同的等值化的統
第三章 認識世界的四肢結構(二)
第一節 能知的二重性
一 身體的自我放大
二 能知一所知與理論反打
第二節 能知的第一重:能知的個人
一 人稱的分極化(Ⅰ)
二 語言的歸屬性
第三節 能知的第二重:能識的人類
一 普遍的人類
二 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
三 反思與自身指涉
四 能知項的存在機制
第四節 能知的二重性的形成
一 現象的所與一意義的所識與質料一形式
二 能知一能識與被表的意義
第五節 現象世界四肢結構的相互中介性
第四章 實踐世界的四肢結構(一)
第一節 用在性財態的二肢性
一 現象世界的表情性
二 要求特性與誘發特性
三 用在性與財態
第二節 財態的第一肢:實在的所與
一 財態與實在
二 價值即情緒說
三 經濟學的價值論
第三節 財態的第二肢:意義的價值
一 價值對象性
二 意義的價值的存在性格
第四節 財態的二肢性的機制
一 激發性的等值化的統
二 條件反射機制與伴隨說
三 意義的所識與價值的所識的區別
第五章 實踐世界的四肢結構(二)
第一節 能為的二重性
一 能為的主體的分化
二 能期待者一所期待者
三 鏡像理論
第二節 能為的第一重:能為的個人
一 人稱的分極化(Ⅱ)
二 角色的行動及意義
第三節 能為的第二重:職位的人類
一 職位的行為
二 職位的脫人化
三 實踐的關心態勢
第四節 能為的二重性的形成
一 我與他者的反照關係
二 人格特徵及其形成
第五節 實踐世界四肢結構的相互中介性
結語
一 關係主義何以可能
二 四肢結構論視域中的生態文明
三 價值的哲學上升之路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