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梢

四梢

在中國古代武術訓練方法裡,特別注重對於發、舌、齒、指的鍛鍊,並稱此四個部位為四梢。特別是形意門,把四梢的修煉上升到理論的高度,特別提出四梢要齊的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梢
  • 拼音:sìshāo
  • 鍛鍊:發、舌、齒、指
  • 所屬:武術
詞語解釋,鍛鍊法,修煉四梢,中醫養生,筋之梢指,肉之梢舌,血之梢發,骨之梢齒,老人養生,四梢歌,肉梢,血梢,骨梢,筋梢,四梢要齊,四梢練功法,功理概說,功法,

詞語解釋

⒈指城鎮叫緣地區。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馬行街鋪席》:“尋常四梢遠靜去處,夜市亦有燋酸豏、豬胰、胡餅……之類。”
⒉指四肢。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二折:“煙生七竅,冰浸四稍。”明孟稱舜《死裡逃生》第四出:“打得俺血淋漓四梢難動。”
⒊武術中指四梢指兩手和兩足。
⒋四梢:四梢舌為肉梢,牙為骨梢,爪為筋梢,發為血梢。四梢要齊。警起四梢物必落。

鍛鍊法

所謂“四梢”是指人體的四肢末梢,即筋之梢為手足指甲;肉之梢為舌頭;血之梢為頭髮;骨之梢為牙齒。老人必須重視“四梢”的鍛鍊,以延緩人體衰老進程,現介紹“四梢”鍛鍊的基該方法如下:
(1)老人在跑步或散步時,應穿平底鞋或運動鞋,行走時做到以腳趾著地,這樣能充分起到舒筋活血的良好作用。此外,兩手掌可以經常摩擦,以改善上肢血液循環。
(2)老人要經常作舌頭的吞吐或口腔內旋轉練習,長期堅持,以保持談吐靈活自如,
(3)為防牙齒損壞,脫落,老年人可每天做叩齒活動3次,每次叩100下。作為古稀老人,還應適當補鈣,多吃魚、蝦、瘦肉、牛奶和骨頭湯。
(4)頭髮為血之末梢,可以梳頭為鍛鍊之法,一般是晨起和晚睡前各梳一次,每次為200下,可改善頭皮血液循環。

修煉四梢

在形意拳的修煉者中,常常流傳著這樣幾句歌謠:
氣存丹田自培元;運達四梢始稱奇;多出敗元堪折壽;多入龍虎兩分離。
發欲衝冠舌摧山,齒斷柔筋指鉤齊,煉至虛含無領意,不出不入真訊息。
可知四梢修煉對於武功修持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流行的氣功,多由武術內功脫化而出。因此,武術修持中的很多方法,對於氣功鍛鍊者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所以,氣功愛好者也必須注意四梢的修煉。
按照古人的說法,發為血梢,舌為肉梢,齒為骨梢,指為筋梢。因此四梢的鍛鍊直接關係到血、肉、筋等人體內部組織的健康與功能鍛鍊,當然已就能夠明了,四梢的鍛鍊,實際上也與易筋洗髓(骨中精)的武功及氣功的高層修煉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
上述歌謠的意義是非常明顯的。
氣存丹田自培元:是說當先以氣存丹田作為百功之根基。只有先實現這一步狀態,才能夠談到其他狀態的修持。正如古人所說:紅鉛黑汞,徹底不成大藥,金蟾玉液,不過只是還丹。是知:存丹之法,當為功修之第一要義。
這裡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自古丹功分為兩路,一路本丹,一路非丹。對於非丹之法,常需謹記“丹本非丹,映於玄遠”的要旨。則其存丹之法,大異本丹一路,其直闖先天門,外起身而身存,化人天本一之理而與大宇宙同修共演一套東西,以上洞九天、下徹十地無源有旋之機,吞吐奧遠穹極,成映於玄遠之非丹之存,學者不可不察。
運達四梢始稱奇:是說無論對於本丹還是非丹,兩路丹功均須使得外內兩功,於梢處實現對接,是為運達四梢。同時兩路丹功均有內出外入之法。即可以內出沖開四梢,亦可以外入沖開四梢。從而實現兩路對接,亦有稱內外合息。即以內功為一息,外功為一息,兩息合一漸入滅息(訊息)之途(在丹道修持中,自身內息整體占位“己土”,而有“煉己”“自己”等說法,外息整體占位“戊土”,兩息合一為“圭”,即兩土合一,方現中宮,自成無心)。
多出敗元堪折壽:是說以內息之出沖開四梢,須知沖開即住,若久行此法,易致敗元,而其直接後果,可使傷壽。是古人有“煉成丹田一口氣,萬兩黃金不與人”之說。
多入龍虎兩分離:是說以外息之入沖開四梢,亦須謹記沖開即住,若久行此法,先、後天本命真元(龍、虎)兩相分離,而使後來功修平添障礙。其關竅在於,若果分離,必再經龍虎大交會,而後可以龍虎放飛,若不分離,直入混成太極、金丹暗結,立至龍虎放飛。
發欲衝冠舌摧山:是說四梢沖開的標誌,在於頭髮似欲衝冠而起,舌尖似有摧山之力,這是要特別注意一個欲字。即如如之象(《道德經》中稱為“繩繩不可名”),或說動本非動。
齒斷柔筋指鉤齊:是說四梢沖開時,齒似有斷筋之力,指有如鉤之感。其中齊字。既是說十指如鉤要齊至,也是說四梢兆象要齊至。
煉至虛含無領意:是說兩路催動,本來均具意領、心領等各種修煉竅要。必要煉至領意失機,或者說“無”為領意,方為本真。虛含兩字,尤為切要,含者,今之關口也,虛含即虛化今之關口。即入兩相不明法要。亦入客我(肉身)無存關竅。通俗點說:四梢均為內、外交匯之界限,虛化今之關口,就是說沒有這些界限,化剛至柔,終成外內無別之象。
不出不入真訊息:是說到達不出不入的境界,方能明了訊息之本來意義。須知訊息者,消滅自心。而消者,水合肖也,故不出不入之存,不是停止,也不是不動。不過無其外內之別,成其恍惚之運。
上述各言,均為初步,煉至深處,另具含義。容留學者自參。而本無之學,自化此境。

中醫養生

中醫學認為:指為筋之梢,舌為肉之梢,齒為骨之梢,發為血之梢。老年人注重“四梢”的保健,是維護健康、益壽延年的重要保障。

筋之梢指

人體手和腳是全身經脈交會處,注重手和腳的保健,可疏通經脈。老年人散步時儘量穿平底鞋,行走時經常以趾抓地,可促進腳部的血循和趾力,伸掌握拳運動,常玩健身球,也可手握三個核桃指撥玩耍,左右交替,這樣可增加雙手的靈敏度,增強手腦聯繫,延緩衰老。

肉之梢舌

舌之正常,食慾旺盛,食物營養得以充分補充。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舌面上的味蕾隨之退化和減少,食慾減退。肌肉之營養來源減少,肌肉之營養來源減少,肌肉就會軟弱乏力。老年人要保護好舌,不要經常刮舌苔,以致破壞味蕾。要配合多樣化的食物和色香味來刺激視覺和味覺,以增進食慾。

血之梢發

頭髮緻密亮澤,表示機體血液強盛。老年人的血少不足以養發,因而老年人頭髮常較稀疏、少光澤。老年人應經常進食一些具有養生補血的藥物和食物,如枸杞子、桂圓肉、大棗、黑芝麻、核桃、黑豆、黑木耳、何首烏等,使機體血液旺盛、頭髮亮澤。

骨之梢齒

老年人由於骨骼的退行性改變,牙齒也隨之出現損壞和脫落。老年人要保護現存的牙齒,經常進行叩齒運動。多吃一些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魚蝦、骨頭湯等,必要時可服一些鈣製劑以增加血鈣含量,降低骨鈣的逸出。堅持適宜的體育鍛鍊及體力活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和骨鈣的利用,強骨健齒。

老人養生

人一過花甲之年,“四梢”定是筋肉萎縮、骨骼鬆弛、頭髮花白、筋梢回抽、背彎腰痛。只有堅持合理鍛鍊,再適當加強營養,方能推遲衰老,延年益壽。
老年人散步時,儘量穿平底鞋,兩腳行走以趾抓地,這樣則能起到舒筋活血作用。
人到老年,舌頭自然發硬,說話不靈活,此系肌肉萎縮之緣故。為此,老年人舌頭要經常做吞吐鍛鍊,長期堅持,談吐也就靈活自如了。
人到老年,牙齒多數損壞不正。因此,在鍛鍊時,應做少剛、多柔之運動,適當補鈣,如魚類、蝦皮或瘦肉、骨頭湯等。
發即血之末梢,人老發白,多是血之粘度過高,流速較慢,血液難以充足末梢。老年人為使血液新鮮,須鍛鍊身心,引氣催血。

四梢歌

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曰梢。蓋發為血之梢,舌為肉之梢,牙為骨之梢,爪(甲)為筋之梢。四梢用力,則可變其常態,能使人生畏懼焉。

肉梢

舌卷氣降,雖山亦撼,肉堅似鐵;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喪膽。

血梢

怒氣填胸,豎發衝冠,血輪速轉;敵膽自寒,發毛雖微,摧敵下難。

骨梢

有勇在骨,切齒則發,敵肉可食;眥裂目突,惟齒之動,令人恍惚。

筋梢

虎威鷹猛,以爪為鋒,手攫足踏;氣勢兼雄,爪之所到,皆可奏功。

四梢要齊

“四梢要齊”為形意拳“八要”之一,指身一舉動,四梢就一齊用勁。《形意拳術抉微壇,“四梢要齊者,即每一作勢時,舌之頂,齒之叩、手指腳趾之扣,毛孔之緊,一齊如法為之,無先後遲速之分”。“至於齊之法了舌若催齒,牙若斷筋,甲若透骨,發若衝冠”。

四梢練功法

功理概說

太極拳是衍生於武當武術的“內家三拳”之一。既然叫內家拳,必然要練內功,明代太極拳師陳王廷在其拳經總歌《四梢第四》中寫道:“然捶以由內而發外,氣本諸身而發梢。氣之為用,不本諸身則虛而不實,不行於梢則實而仍虛。“又說:”四梢足,而氣自足矣,豈復有虛而不實,實而仍虛之弊乎?”可見練拳者氣行四梢更能催發內氣充足。亦可見培養氣血之本固然要緊,但使四梢(指四肢梢,即十指和十趾)氣足更加重要。實際上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一旦練到四肢末梢氣足,自然就可以向外發射外氣,用於技擊了。據說太極拳師楊祿禪內功層次極高,“可擊人於丈外”。練氣達四梢功法,首先要練就心意寧靜和一心專注的入門功夫。精神貫注、心不躁動才可使氣沉丹田,不在體內亂竄。寧靜可以致遠,靜謐可以通幽。氣息出入綿綿,若存若亡,此時神氣相依是為“真息”。靜極必生動,體內自然會產生一股熱流或酸麻通電感或勃動感。“松”和“靜”是互相促進的,練功能真正達到靜,全身自然會松;真正放鬆,內心必定沉定安詳。
為了更好地達到松、靜的境界,就必須在呼吸方面下功夫,要求學會“逆腹式呼吸法”。經過長期刻苦鍛鍊,使腹部最下面一條呼吸痕加長(但這不是短時間刻意追求達到的,是練功到一定程度時自然形成的)。逆腹式呼吸與普通呼吸方式相比,易形成胸寬腹實,故蓄氣較久,行氣較長(也就是肺活量較大)。明朝氣功養生家冷謙《修齡要詣-長生十六字妙訣》說,“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便是練氣功和服氣的最高境界(註:水火相見,術語稱“坎離相交”,就是心、腎之氣相交)。清代太極名家李亦畲在《五字訣》中提及“氣斂”時說:“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務使氣斂人脊骨,呼吸通巡,周身罔間。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盞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以上這些教導完全可以指導練習本功。

功法

現將先師楊瑞甫(1898—1990,武當太乙天鷹門第八代掌門人)所傳“氣達四梢練功法”介紹如下,供武友們參考、研習:
(一)雙手向前坐腕推掌:取站式,雙腳平行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交替提臂向前坐腕推掌。當左手向前坐腕推掌(掌心向前指尖向上)時,右手向後劃掌;當右手向前坐腕推掌時,左手向後劃掌;劃掌時呈弧形。向前推掌要坐腕舒指,推掌接近末了時掌心向前微微凸按(開始練時無法做到,只能意想“掌心向前凸按”,待到功夫深化時。就會有明顯感覺),五指向上,在其後翹到一定程度便會產生一種貫通全身的得勁感。動作要速度均勻,緩慢和放鬆,尤其肩、肘圓活,坐腕要沉,但不僵硬。左右推掌各練16次(半年後可增至32次)。雙腳腳趾抓地,與手心向前“凸按”同步進行。舒指時手心微有凸意。平伸之手掌松後讓其手指自然顫抖,使氣達指尖,勁貫全身。練至一年以後內氣充足便可引發外氣。
(二)左右張臂按掌翹指鉤趾:仍取站式,兩手臂向左右兩側平舉,手心向上,十指舒張,腳心貼地、十趾抓地,雙目向前平視、舌抵上齶。當雙腳腳尖向上勾一勾時,兩手十指向下翹一翹;當兩手心向上微凸的同時,則使兩腳心向下微凸。動作要緩慢,翹指、勾趾要有勁感,做後要放鬆。手、腳動作做完32次後,兩手仍然兩側平舉,兩腳十趾平放,手指和腳趾都要放鬆,任其自發地顫抖半分鐘(或更久些)。氣沉丹田,練到一定程式時,由手而臂而肩,由腳而腿,會有一股熱流(或通電感)產生。這時呼吸自然,頭正頸直,鼻對臍,脊柱中正,心寧意靜,任其自然,不可勉強追求什麼感覺(如手、腳不會顫抖更不可假作顫抖,應聽其自然.水到渠成)。
(三)雙手向上坐腕推掌:仍取站式,兩手置於身體兩側自然下垂,腋下空出二指,手心向內(貼在腿側),然後兩手向胸前上提,十指相對,似抱一個籃球狀向上慢慢托起。托到平肩時,翻腕為仰掌托起,十指朝後,掌心向上,舒指坐腕,緩慢上托,手心逐漸向上微凸。同時兩腳的十趾上翹,腳心向下微凸。兩手托到極點時,略停數秒鐘。然後以兩手中指指尖領兩手轉腕翻掌,使手心朝下向兩側劃弧自然放下,在放的過程中任其十指自然顫抖。這時特彆強調的是脊柱中正,身體在動作過程中不得前傾後仰(否則會阻礙內氣運行)。重複練16次(半年後可增至32次)。兩掌上托和放下時須速度均勻,呼吸自然。向上托掌時慢慢抬頭,目注雙掌,放下雙手後,再恢復向前平視。
(四)太極開合式(收功):原式站立,雙手輪流作上下陰陽手變換,向上不過鼻,向下不過臍。當手心向下時,略向丹田方向匯聚手心外氣。當左手升、右手降時,則左腳虛、右腳實;反之亦然。在運動中兩手心微凸與兩腳心微凸亦應交替進行(即左側掌心微凸對應右側腳心微凸)。陰陽手變換左右各作8次。收功後閉目站立片刻(約30秒),意歸丹田(實則是氣歸丹田)。
本功法只介紹上述四式,但熟練後,可將此原理套用並貫穿在太極拳中。這樣一來,練的就不是普通的太極拳,而是氣功太極拳了。本功只要勤學苦練,三年之後對於練拳、用拳及強身祛病延年必有顯效。
練功時間:一般以每日“生炁之時”(即予、午、卯、酉四個時辰為佳;因條件所限,早晚各練一次也是可以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