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本

《四本》一般指《四本論》,是魏晉之際玄學清談的一個重要的話題,討論才能與品質的關係,有才性同,才性異,才性合,才性離“四本”。簡單的說,就是談才性相離還是相合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四本
  • 外文名稱:A discussion of morality and ability
  • 作品別名:四本論
  • 創作年代:魏晉之際
  • 文學體裁:論文
  • 作者:鐘會等
名詞解釋,具體實例,

名詞解釋

即四本論,又名本四。

具體實例

這點,駱老師的書中已經講的很明確了。這個問題到今天看來,依舊有討論的價值和意義。一個才能出眾的人,是否品德也是超乎眾人的呢?舉個例子來說。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斯賓諾莎,他是偉大哲學家當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溫厚可親的。按才智講,有些人超越了他,但是在道德方面,他是至高無上的。相對比之下,羅素的《西方哲學史》對叔本華的批判也是不留情面“很難相信,一個深信禁慾主義和知命忍從是美德的人,會從來也不曾打算在實踐中體現自己的信念。”駱老師在書中只是將四本論當作清談的話題來討論,這裡我想說的是,世說新語中諸位名士當然崇尚的是有完美人格的人生,完美,是他們追求的目標;但是魏晉時代也給士人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和開放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人以他們願意的方式生存,而沒有所謂儒家思想的束縛,同時代的人也給予充分的包容甚至讚賞。例如: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發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於地,哭,弔唁畢便去。或問裴:“凡吊,主人哭,客乃為禮。阮既不哭,君何為哭?”裴曰:“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時人嘆為兩得其中。 阮籍不遵照禮法,這或許不符合全德全能的標準。裴令公並沒有指責,也沒有效仿。每個人在那個時代都有其自處的方式,不拘禮法,不受他人擺布。生命的容量和寬度在這裡盡人展示。當然,全德全能的人在人世間也根本不可能存在,他只能作為我們頂禮膜拜的完美的標準,否則,阮籍的放誕,劉伶的猖狂,王戎的慳吝也將為世不容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