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拜

四拜

四拜是中國漢族民間最隆重的禮儀。“四拜”之禮最早始見於《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趙肅侯拜相以後,有事路過家鄉洛陽,他那位曾“不為炊”的嫂嫂“蛇行匍伏,四跪自拜而謝”。但這並非古代的常禮,而是謝罪的加拜之禮。古代的尋常禮節,只不過一拜或再拜,即使是人臣對於君主,也只須再拜即可。如《孟子·萬章下》:“以君命將之,再拜稽首而受。”明代四拜禮為對父母,師長所行之禮,是明代民間最隆重的禮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拜
  • 歷史考證:《戰國策·秦策一》
簡介,四拜禮該如何行,

簡介

顧炎武日知錄》卷二十八說:“古人未有四拜之禮,唐李涪刊誤曰:夫郊天祀地止於再拜,其禮至重,尚不可加。”但緊接著他又解釋說:“自以下即有四拜。《大明會典》:‘四拜者,百官見東宮親王禮,見其父母亦行四拜。其餘官長及親戚朋友相見,止行兩拜禮。’是四拜唯於父母得行之。”“今代婦謁姑章,其拜必四,詳其所自,初則再拜,次則跪獻。衣服文史承其筐篚則跪而受之。常於此際授受多誤,故四拜相屬耳。”清朝學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一對這種現象解釋說:“如李涪說,是唐時郊廟尚只再拜。前明《會典》:臣見君行五拜禮,見親王、東宮四拜,子於父母亦四拜。蓋儀文度數久則習以為常,或上下通行之具。故必須加隆以示差別,其風會之不得不然也。”也就是說,四拜作為正式的大禮主要流行於明朝時期。
關於明代的“四拜”之禮,《金瓶梅詞話》第五十五回,有一段詳細描述:西門慶通過蔡府管家翟謙的門路,欲投在蔡太師門下做乾兒子。翟謙帶他去見蔡太師,“西門慶朝上拜了四拜;蔡太師也起身,就羢單上回了個禮:這是初相見了。落後翟管家走近蔡太師耳邊,暗暗說了幾句話下來。西門慶理會的是那話了,義朝上拜四拜;蔡太師便不答禮:這四拜是認乾爺了。因受了四拜,後來都以父子相稱。”顯然,西門慶初見蔡太師時的四拜是不合禮儀的僭越之舉,純粹是為了巴結討好蔡太師,而後四拜才是拜父母之禮,因為蔡太師承認了這層乾父子的關係,故而不須答禮。

四拜禮該如何行

四拜禮是中國的傳統禮儀中最隆重的禮儀,根據明代《童子禮》記敘:“凡下拜之法。 一揖少退。 再一揖。 即俯伏。以兩手齊按地。 先跪左足。次屈右足。頓首至地。 即起。 先起右足。 以雙手齊按膝上。 次起左足。仍一揖而後拜。其儀度以詳緩為敬。 不可急迫。”行四拜禮時每一拜均要起身行揖禮,再下拜,根據明末清初理學家記載,女子在行四拜禮時一般不起身,俯伏一次,連續四拜再起身,現在民間包括韓國在行四拜禮時有兩種,一種是每一拜都起身,民間稱為勤拜,還有一種是俯伏一次,四拜後再起身,民間稱為懶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